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对称性关系语义分析的汉语主宾互易句成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宾互易是句子形式上的一种对称表现。根据认知语法的观点,概念语义上的对称必然可能有形式上的对称相对应,形式上的对称是概念语义对称的反映。相互关系是一种对称性关系,从这个角度入手,主宾可互易的存现句、某些表心理感知类语义的以及表分配类的句子都可纳入相互关系义句,这样主宾互易现象从相互关系这种对称性语义关系角度就有了新的解释——语义上具有对称性关系的两个事物表现在主动宾结构中的主宾位置是可以互易的,这些主宾互易句里的共同语义因素就是相互对称性关系语义。  相似文献   

2.
和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相比,汉语的语序相对固定, 但汉语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语序现象--主语和宾语相互易位,而不改变句子的基本语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此种现象进行分类描写,并探讨制约主宾互易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英语中的do-支撑现象为研究对象。当疑问词为句子宾语时,疑问句的生成需要do-支撑的作用。当疑问词为句子主语时,do-支撑则不能出现。这一句法分布是特征核查和经济性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宾语的关键区别在于主语的格具有核查标句词短语的[uT]特征的能力,经济性条件决定了do-支撑不可出现;而宾语则不具备这一核查能力,因此do-支撑成为必须。简单疑问句和复合疑问句都可以从这一角度加以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上世纪50年代汉语主宾问题大讨论的回顾,借鉴近年来语法研究的新成果,并运用当代语言学的新理论,对汉语的主宾问题作出重新的审视和认识.文章认为:(一)以往学者以施受关系确认主语、宾语,主张施事即主语,受事即宾语的观点,既不符合语言事实,又混淆了句法、语义两个性质不同的层面.(二)一般情况下,施事等主体格占据主语的位置,受事等客体格占据宾语的位置,这是句法位置对语义成分的优先选择,是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常规配位.在常规配位结构中的主语和宾语,是典型的主语、典型的宾语,典型的主语和宾语都是无标记的.  相似文献   

5.
从对作主宾语的形容词的统计结果来看,能作主语的形容词一定可以用作宾语,但能作宾语的形容词大都不能用作主语,二者存在蕴含关系;形容词作主宾语以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为主,"是"字句是形容词作宾语句的典型句式;用作主宾语的形容词其内部结构以联合式为主,附加式最少;形容词作主宾语存在着阶段上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中的主谓宾句和主宾谓句刘青汉藏语系有四个主要的语族:汉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汉语、侗台语、苗瑶语之间有好些等同的特点,最明显的是语序:主语+动词谓语+宾语;这跟藏缅语族的语序:主语+宾语+动词谓语正好相反。而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商...  相似文献   

7.
“受事主语‘N之不V’句”包括三类情况:“N之不V”为独立的单句、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以往语法研究者及有关教材都将“N之不V”句视为宾语前置句,将“N”看成“V”的前置宾语;但通过深入的辨析证明,这些句子是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N”在语义上都有着突出其现象,强调其客观事实的作用。因此,凡受事主语“N之不V”句式,都不能用“不V N”句式(即宾语后置句)来替换。  相似文献   

8.
“X是X”主要用途是在复句里作分句。但是,同是作分句的“X是X”,其结构却不一定相同:有的是“主语+是+宾语”,有的是“提示语+是+宾语”。前者称为主宾同形的“是”字句,记作“X是X”,后者称为提示语宾语同形“是”字句,记作“(zu)X是X”(2)。  相似文献   

9.
从名词视角出发,借助物性结构理论框架,考察“V满”类主宾互易句互易的内在语义基础,并发现互易的A式B式动词充当前后“器”“物”名词的物性角色分布各有特点。此外,A式存现句话题名词的空间构成属性凸显,在场景和空间描述语篇中表现为“整体—部分”的切镜头视角;B式中话题名词的强势搭配使充当其行为角色的动词,投射在一般动结式语义上通常表现出使成性、动态性及时间上的特指性,呈现“部分—整体”的慢镜头视角。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是”字句(本文泛指在形式上用“是”的句子)不但用途广泛,使用频率也很高,而有些又极易混淆。因此,本文试就如何辨析几种常见的“是”字句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用“是”作判断词的判断句。判断句是“是”字运用最广泛的句式,句中用“是”充当谓语,联结主语和宾语以表示判断。判断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关系,如“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二是从属关系,如“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同一关系的主语和宾语往往可以互换而表达的意思不变;从属关系的主语和宾语一般不能互换,否则就会造成误解。弄出笑话。二、用…  相似文献   

11.
无主句是指在直接成分中无主语的句子。教学语法句型系统的非主谓句、省略主语的单句、分句不共主语的复句都是无主句。因为省略会改变句型 ,所以句型可分为表层句型和深层句型。分析句型的标准应该是句子成分标准和直接成分标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疑问句除了可以独立成句之外,还具有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句法功能。文章从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疑问小句作主语和宾语时的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研究。作者认为,疑问小句充当主语和宾语时,不仅自身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对句法环境也有不同的要求,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关联词语为“纲”,通过较丰富的例句说明“主语定位”的观点只适用于联合类复句,而在偏正类复句中不能适用。  相似文献   

14.
环境伦理学建立的可能性,在于满足两个内在逻辑条件一是其理论构架应以主体际为基本向度,二是将"主体自然客体"关系作为伦理关系来对待.在交往实践观中形成的"主客主"结构,能够满足环境伦理学的两个看似矛盾的条件,使环境伦理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斯诺命题"所揭示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已成世界范围内十分热烈的讨论话题,但迄今为止,学界的纷纭众说距问题的实质尚有距离.关键在于"斯诺命题"反映的并非仅只文化自身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人类主体与客体相分裂的错误立场造成的理论及实践困境,由此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在改变这一错误立场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世界范围内有关两种文化的热烈纷争提示我们21世纪的文化将是一种充分整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综合型文化,21世纪人类的发展也必须在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中才能谋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反省与纠正人类主客体相分裂的错误立场,建立一种主客体关系立场应是新时代必然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正确地解决了主客体的本质和属性问题.主体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理性属性;客体具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和三个基本属性即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三个不同层次即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要从主、客体的内在联系中把握它们之间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兴起引发了法律领域内动物是主体抑或客体的激烈论争。动物主体论者.力争主体不是专属于人的概念,试图颠覆和消解现行的法律主体标准。动物客体论者针锋相对地反驳道:主体就是专属于人的概念。法律大厦不是轻易能摧毁的,动物主体论的实质终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兴起引发了学术界关于动物是主体抑或客体的激烈论争。动物主体论者力争主体不是专属于人的概念,试图颠覆和消解现行的主体标准。动物客体论者针锋相对地反驳道:主体就是专属于人的概念,主体大厦不是轻易能摧毁的,动物主体论的实质终究是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手法。  相似文献   

19.
哲学价值论研究的主客体关系模式与人学模式没有实质性区别。“人”与“主体”不等值并不意味着主体拒斥人。主客体关系模式的合理性在于突出了“价值在关系中确定”这一基本观点,并且允许把价值关系推广到人之外。但是与主客体关系模式有关的“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概念却是含混的、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这种发展观是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实践及利益实现程度为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本文以唯物史观关于"人"的问题为根据,再次解读了"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本质理论的科学把握,即首先从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视角考察了这一发展原则的深刻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这一发展原则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