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美国大学积累了培养目标具体明确、课程设置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心、教学形式严格而多样、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整合等许多丰富的通识教育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借鉴美国大学的成功经验,联系实际,从课程设置、方法改革、模式完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辟出一条具有我国大学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科学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知识的载体,课程的合理设置与开展,会起到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之下,大学如何设置、开展和运作课程就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美国大学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运动,可以看作是高等教育史上一次丰碑性的成就,其中的种种特色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展呈现出创业课程系统化和层次化,系列化和模块化有机结合,课程内容实用性兼适应性等特点。比较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及其实施模式等方面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整体设计提供系统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人文教育课程评述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虽然美国大学在自身的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的传统——实用主义倾向,但也保留了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那种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古老传统。现代大学引入中国后,由于近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西方式的大学理念很难在中国被完全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西方大学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研究美国大学文理科学生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能为我国提供许多宝贵的借鉴,使中国大学教育逐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60年所经之历程,从中可以透视出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自在阶段"(即多元文化萌芽阶段)与"自为阶段"(即多元文化探索阶段,开始尝试走向多元文化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新形势下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中更有效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模式之一。在我国民族政策由强调"差异性"向"共性"的转换——即寻找各民族间的"重叠共识"的过程中,新时期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国家课程地方化课程-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顺应了时代需求,担负起全球多元一体背景下促进未来公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之使命。  相似文献   

6.
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课程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承载体,我国大学应设置多样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增置"独立式"或"单元式"课程;创生"融入式"课程;开设国际问题讲座课程;培植体现多元文化的人文课程;拓展外语类课程功能。而提升课程执行者——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是国际理解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核心课程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各个大学的历史不同、条件各异,决定了不同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从而使得各具特色的核心课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考察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及核心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可以看出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强调了要立足基础知识的信念,贯彻了服务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大学多元文化背景下个性教育的可能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个性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多元文化为个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在大学多元文化背景下,实施个性教育的策略主要有:确立"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是实现个性教育的先导;优化通识课程,是实现个性教育的重心;完善个性教学,是实现个性教育的基础;运行国际化办学模式,是实现个性教育的保障;彰显校园特色文化,是实现个性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在论述大学校园文化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大学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多元文化交叉融合及崇尚个人主义等特点,概括了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氛围空前活跃、环境期待改善和大学生活复杂多变的现状,提出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中国大学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启示:一是明确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目标,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机制,三是开展多元自主性校园文化活动,四是弘扬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独具特色的治校风格和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培育是高等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培育也必然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正视民族精神培育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美国大学的民族精神有很深的社会文化基础,美国大学在民族精神的守护与创建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习、研究与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及大学民族精神培育的理念与经验,以警示中国大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课程设置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问题。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课程设置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模式。文章通过对美国3所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设置特点的分析,从中形成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在课程国际化中采用了特殊课程和一些新的课程形式,如开发新的国际化通识教育课程,设定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目标并安排国外实习等.大学课程国际化存在多方面深刻而特别的学习目的,各大学必须加强国际化意识,并考虑各自的历史及条件,通过全面的课程重构来实现课程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康奈尔大学"康奈尔计划"的背景分析,凸显了美国大学在办学实践中的务实和多元融合精神。通过对"5+9"课程模式,即5类通识课程和9类职业课程以及独特的必修课程选择等描述,重点剖析了"康奈尔计划"中自由教育与实用教育的统一、通用课程与学科平等性的统一及其所体现的民主化与社会化精神。并从普通与高职两类院校学生素质缺失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康奈尔计划"对于当代大学定位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考察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递嬗。主要以哈佛大学的课程变化阐释通识教育的内涵,侧面反映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大学领导人的教育理念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大学校长的整体知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新一轮大学课程改革运动中,一些著名大学校长所倡导的整体知识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整体知识观成为新一轮美国大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课程改革追求大学教育的完整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达到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在整个世界教育体系中的领先地位是举世瞩目的。美国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但美国大学并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尤其是19世纪美国大学化运动为美国大学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发展自己特色的同时,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尤其是像美国这样高等教育强国在发展中的相似阶段的经验,这必将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17.
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ESL课程体系完备,课程设置灵活,课程内容实用性强,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在关注学生需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促进文化理解和激发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借鉴美国大学的ESL课程设置和教学经验对于改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博雅教育以为有闲阶级服务、培养绅士为最初目的。通识教育最初源于香港崇基学院,该院创办之初就模仿美国大学博雅教育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程。中文大学成立后,遂改为通识教育课程。自此,通识教育转而倡导人与自然、人文与科技的和谐发展,弥补和解决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分离、对立,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的一代新人。工业革命后,…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际学院"在广东省珠海市合作办学经验初步分析显示,从香港引进到中国内地的大学教育模式和管理大学的方法,对丰富中国内地大学的教育内容以及中国内地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从对课程的设计和设置、招生和宿舍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深造和就业的机会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指出其它有关管理和大学行政方面的改革以及香港的大学其自身的特色等,为内地大学提供借鉴和引用。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多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要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必须改革过分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分层分类和开放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资源和非课程资源,丰富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建设开放包容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