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976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出土。编钟甲:通高28.8厘米,甬长9.8厘米,舞修13.2厘米,铣间16.2厘米,重4.35公斤。编钟乙:通高33厘米,甬长11.1厘米,舞修16厘米,铣间18厘米,重6公斤。编钟丙:通高34厘米,甬长10厘米,舞修18厘米,铣间21厘米,重7.25公斤。  相似文献   

2.
汪灏的《栈道杂诗》,镌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原石立于汉中考院,现存汉中市博物馆,可供后人欣赏和研究。《栈道杂诗》共三石:其一长130厘米,宽70厘米,厚19厘米;其二长103厘米,宽72.5厘米,厚19厘米;其三长122.2厘米,宽76厘米,厚18厘米。拓本字迹清晰,行草书,字径3—4厘米。书法柔中有刚,自由奔放;诗意浓新,情景交融。杂诗共十首,正文四百字。  相似文献   

3.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是明朝后期崛起于文坛的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文学流派——竟陵派的领袖,与同里谭元春(1586——1637年)为忘年交。但是,入清以后,迄今为止,人们对钟惺的生卒年还杂说不一。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钟惺生于1572年,卒于16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辞海》都说钟惺生于1574年,卒于1624年。笔者认为钟惺生于1574年而不是1572年。  相似文献   

4.
我于1993年在仪征市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时,无意中见到《孔子释经》书五册,产生疑问,去掉外包装后,发现是定名为《圣经》的五册书,细阅之后,才知是周太谷弟子记录周太谷言语编成的书,分别是二、三、五、六、九册。全书应是十册、缺一、四、七、八、十册。每册长33.4厘米,宽22.8厘米,厚0.7厘米,120页,纸质为竹宣。字体工整,小指手书,十分接近馆阁体,字宽1厘米,高0.6-0.8厘米。每册扉页上铃有“心定神安”白文印,长2厘米,宽1.3厘米;“子严”印阳文,椭圆形,长2.2厘米,宽1.l厘米。“心定神安”为闲印,“子严”印是收藏者字名,收藏者李起庄,字子严,父亲是李星南,李星南为李光炘之四弟是李光坚之子。李起庄生有八个子女,现在世的有三女李道存医生,退休后在常州居住。六女李玉立在南京闲居。七女李玉芝位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小儿子李道心退休在济南闲后,现有孙辈李德昭、李德珍、李德文等均居住在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生活、工作。李起庒诗文、书法造诣均深,仪征市解放初期所建会堂“人民大  相似文献   

5.
《高古与文物》1991年第2期刊布了一件战国时期齐国的铜戈,并附有戈形照片和铭文拓本(见附图).据介绍,此戈出土于山东省新泰市放城乡南涝坡村,现藏于新泰市博物馆.此戈援长12厘米,宽2.5厘米,内长6.5厘长,胡残长3.5厘长,戈援中起脊,略显上扬,锋端呈弧线三角形,内部平直,有一横穿,外侧三穿,援胡均有刃,内上铸有铭文,铭文共二行四字,原文录释为"陈郭造戈".  相似文献   

6.
郑成功铸造的永曆乙未年铜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南明时铸造的铜炮。此炮原放置在陕西省临潼县城的楼上,1953年由临潼县人民政府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炮系青铜所铸,身长210厘米,后膛大而前膛小,尾有球冠。炮身上有五处小箍,后膛有引火小孔。炮身有双耳,双鋬。鋬前的炮筒上,有细花嘉禾纹两道。炮口直径21厘米,弹膛口径11厘米,口沿壁厚5厘米。口沿边唇有弦纹三道。双鋬均高12厘米,长18厘米。弹膛中部已为砂石所锈堵。炮身后部有阳文款识三行,共三十二字:  相似文献   

7.
正No.1: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接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  相似文献   

8.
南阳汉代石雕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石雕工艺历史悠久,成果辉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石雕作品出现。在这里发现的大批汉画像石刻是举世公认的玉雕珍品,还出上有不少件立体五雕作品。本文打算对南阳已发现的立体圆雕从其造型、雕刻技法等方面进行探讨。1迄今为止,南阳已发现的汉代圆雕共37件,现择要述之如下:天禄,辟邪石雕。原立于东汉时汝南太守宗资墓前,视移立于南阳卧龙岗汉碑亭前。左为天禄,身高165厘米、长220厘米,右碑前刻有汉隶“天禄”二字;右为辟邪,身高165厘米,长235厘米,其左膊前原刻有“辟邪”二字,现已漫游不清。在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的《后…  相似文献   

9.
南京图书馆珍藏一部国内罕见的西夏史书——《宋西事案》。蝴蝶装,一函二卷六册。上卷二册,下卷四册。木刻本,仿宋体,版本大小同《西夏记事本未》。书长25厘米,宽16厘米。上卷共63页,每页二面,海面9行,每行18字,即每面162字,每页324字。上卷共计20,412字。下卷共四册,106页,计34,344字。两卷合计169页,计5,4756字。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三年十月五日,在淄博市博山城东郊五龙公社,一个叫良庄的地方,发现蒲松龄联对诗句镌石一件。上刻:浥露怜金邑因风想落英柳泉氏。此件33厘米长,22.5厘米宽,石面平整,作工精细,阴文清淅可见,四边并刻有方形图案装饰。字的排列为竖排,自右至左每行三字,诗为五律,加之落款共十三字。蒲松龄的联对不多见,镌石联对更为罕见,此确可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初夏,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龙冈境内,出土了一方砖刻唐代墓志,墓志宽34.5厘米,高33厘米,厚5厘米,为两块同样大小的青灰色方砖合并而成。墓志文字15行,每行14字,共208字。志主赵=,由进士李乂撰文并书写。墓志全文如下:唐天水赵公墓志进士李乂撰并书公讳=,字子玉,天水人也,享年卅有六岁,咸通九年二月廿四日寝疾终于楚州盐城县龙泉乡□□里之私第。曾祖讳镐,登州刺史。祖讳端,泗州涟水县尉。父讳铢,盐城县尉。公,盐城次子也。兄?,前乡贡明经。公儒风相袭,积善成家,幼禀义方,长而道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弟止于敬,及为父止于慈,与朋友交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巫觋之兴,世远源长,莫详其始矣。《甲骨文编》卷五:著录“巫”字、凡十六字。《古籀汇编》五上:著录“巫”字、凡三字。末注〈殷虚书契后编.罗振玉说:“《说文解字》:巫,古文作(?),此从冂象巫在神帐中而两手奉玉以事神。许君谓从巫象两袖舞形,巫与舞形初不类矣。〈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按:巫,专训女巫。又本部“觋”下曰:“觋,能齐肃事神明者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后世男女皆作巫,罕有识觋者。其与工同意者,工尚巧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西临江(今江西省清江县)出土者减钟11件,藏于清西苑韵古堂,后散失于英法联军之役。今存世仅4件,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中央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除最后1钟外,余各自全铭。其钟铭著录者甚众,①,今著录最为完备且较易觅得的,是《殷周金文集成》,见其1·193-202。 其钟铭元论长短,均有句作:“勾吴王皮然之子者减择其吉金,自作 钟。”其中“ ”字从“欠”,以一从“肉”、从“木”、从“佳”之字为声旁。诸家考释大体如下:郭沫若:当是鹞字之别构,从鸟榣省声,此读为瑶,瑶钟犹它器言宝钟。②董楚平从之。③陈梦家:此乃谣的假借字;谣钟犹歌钟。④施谢捷似乎是在不知陈说的情况下独立重新论证了此说。⑤唐兰:疑与汉四时嘉至钟之称“摇钟”同。⑥于省吾从之。⑦孙常叙:“ ”即古“应”字或体,  相似文献   

14.
正铜旄甲:1976年宝鸡市竹园沟■国墓地十三号墓出土。旄首通长13厘米,銎口径3.5×3.9厘米。鐏长4.9厘米,銎口径3.2厘米。由三部分结合而成,旄首、柲、鐏,木秘两端纳于旄首及蹲銎口径内。旄首作鸭头形,中空,鸭嘴微启,下喙顶端有圆缺孔,中有长条形穿孔。  相似文献   

15.
在湖北恩施州鹤峰县,有一独具特色世代相传的土家迎客茶礼——四道茶。鹤峰县位于湖北西南部,历史悠久。唐宋以来,为容美土司领地,所以这里土司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宗教色彩的傩戏,有体现土家浪漫精神的跳丧舞,有演示生产劳动的摆手舞,  相似文献   

16.
高钟教授高钟,1952年出生,湖北鄂州人,1992年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师从章开沅教授攻读中国近现代史,1995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冶钢劳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进入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任副教授,2003年评为正教授。2004年9月调入苏州科技  相似文献   

17.
小夜新声溢绛河 ,无风老树亦婆娑。广寒今许诗人到 ,欲挽嫦娥舞探戈。夜登重庆南山一棵树观景台@钟振振  相似文献   

18.
郭琦,男,湖北当阳人,1962年2月出生,1984年本科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建筑专业,2001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PMP项目管理师,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发电工程学会工程造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咨询专家、湖北省招标投标专家库专家、宜昌市房地产评估师协会咨询专家。  相似文献   

19.
“西曲”是南朝时期流行在相当于今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的民歌,其形式有歌、有乐、有舞,歌乐结合者为“倚歌”。西曲歌计三十四首,其歌词全部保存于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本文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西曲舞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1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福泉山发现一座良渚文化墓葬(编号T4M6),出土了107件随葬玉器。其中有“玉锥形器”四件,器身均为方柱形,一端磨成钝尖,另一端磨细作圆柱形短柄(其中两件短柄上有穿孔),器长分别为6.3厘米、15厘米、17厘米、32.5厘米。良渚文化“玉锥形器”1961年在福泉山遗址也出土一件,器身与这次出土的相似,器长为18厘米(今存上海历史文物陈列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