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既包含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法律思想,也包含了中国历代沿革演变的法律制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剖析,批判其糟粕,借鉴与继承其精华,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拟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入手,探求传统法律文...  相似文献   

2.
1998年6月1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出版社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理论座谈会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概论》首发式”。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牧、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妇女的社会与法律地位──世界展望》评介刘霓《妇女的社会与法律地位──世界展望》一书从法律角度探讨了社会变革与妇女地位这一问题。该书由普雷格出版公司于1990年出版,作者是美国默西学院副教授W.哈佐,她在该院讲授“妇女与法律”等课程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徐馨 《社科纵横》2006,21(2):83-84
对于法律文化这个炙手可热的词语,本文从其功能作用角度来对其进行阐述。论述主要是分三个层次:理论层次、实践层次、现实层次。借此来达到对法律文化功能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分析和观察。  相似文献   

5.
吴育刚 《探求》2001,(Z1):9-10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的法律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思想。从现实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东西。邓小平的法律思想既有别于前苏联的法律理论,也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理论。 邓小平没有专门对法和法律或法制和法治下过定义。他第一次使用“法律”一词是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说,党章草案要求每一个党员严格地遵守党章和国家的法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他第一次郑重……  相似文献   

6.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了杜神文明建设问题,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十年之后,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通过了一个新的《决议》。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个新《决议》的精神,就要研究这十年的形势有什么新的变化,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出了什么新的任务,有哪些新的理论概括。一、历史背景的新变化(一)经过十年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已占居主导地位,存在决定意识,思想道德文化领域自然愈来愈深地打上了…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法律规范和法律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东,因此法律文化在立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创制法律的过程中,法律文化发挥着预测作用、选择作用和追踪检测作用。所以,掌握能充分反映社会需要的法律文化,选择掌握这类法律文化的立法者,是社会主义立法真正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通过的《行政诉讼法》,将在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这在我国还是一个陌生的法律。为了解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文试做如下探讨。 一、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诉讼法是行政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重要法律,是调整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知道自己遵循哪些法律。例如,国防行政机关要遵循《兵役法》等;公安机关要遵循《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国籍法》、《居民身份证条例》,  相似文献   

9.
具体显现共象──读《影响中国文化的一百人》李洪岩由周积明、张艳国先生主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一百人》一书(武汉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从文化角度提供了一种理论,帮助我们解答了一个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个人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1):171-175
雷兴长教授、刘文玉博士撰写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战略对策研究》一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发行,该书是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的有关中国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理论研究成果,阅读之后颇感文中内容的专业性、通俗性。  相似文献   

11.
李步云教授指出,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是人权自由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与宗教问题是很有前途的课题,应该大力开展研究。第二届法律与宗教学术研究会取得丰硕成果:在法律与宗教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督教对近代宪政的重要作用、圣经神学人格到宪法上的人格权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与宗教的关系、部门法中法律与宗教的关系,以及我国当前的宗教政策与法律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如何进一步从法治层面保障公民的宗教自由,开放宗教市场,并与国际规则接轨,是我国在今后进一步改革开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傅盛安张奎良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生及其逻辑系统》(以下简称《理论与逻辑系统》)一书,经过两年多的撰写,于1996年6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继承性问题,多年来曾是法学领域中的一个禁区。自从党中央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提出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以来,法学界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学术研究蓬勃开展,对法律的继承性问题也广泛地开展了讨论。这是很有必要的。 (一) 法律继承性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法律同历史上或现存的剥削阶级的法律之间有无联系和能否批判地继承问题。笔者认为,应肯定法律的继承性。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新事物是从旧事物发展而来的,绝不能任意割断历史,法律也不例外。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已离我们而去,但这位伟大的理论家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却永远指导我们前进。在众多研究邓小平理论的著作中,由张奎良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生及其逻辑系统》一书对理论的创生形成和内在逻辑作了深刻阐发,从而以独特新颖的视角和清新深刻的蕴意脱颖而出,令人耳目一新,获益非钱。该书在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层面上为研究和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一次成功的努力。该书特色鲜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书突破旧有框架,开拓创新,选…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文化是人为了实现其绝对意义的全部本质,而在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领域中,从历史和思辨中凝结出的相对意义的合理的生存方式。而和谐社会则是每一相对时空领域中,人们所追求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及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对作为类的人来讲是最佳状态的社会。法律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二者是手段与目的的、意识与体验的关系。法律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起着启蒙教化、规范设计、实践落实、催化保障的作用。法律文化发挥作用应具备两个条件,即培养思想与言行相统一的法律人和健全法律文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评《北京文学的地域文化魅力》舒敏张丽著《北京文学的地域文化魅力》(简称《文化魅力》)一书,是北京社科院文学所主持的“北京地域文学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以其鲜明独特的文化学视角引人注目。如果说在此之前,还有一些从文化的视角来观察文学、评论文学的文章散见在...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文化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文化是文化现象在法律上的特殊表现形式和重要内容,从本质上讲,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技术性法律文化和法律现象精神部分的法律文化。从这两方面认知法律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对传统法律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的态度,深化对法律文化在法治建设中重要性的认识。法治建设所需要的法律文化的实质内涵体现在立法价值目标体系、法律心理价值体系和法律理想价值体系等方面。对于法律文化的构建,我们既要注重加强法律文化的物质、经济根基建设,坚持正确的原则态度,又要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培育优良法律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古代西方伟大思想家柏拉图晚年的著作《法律篇》强调法治的主要内容作了探讨。作者对柏拉图在《法律篇》设想的新理想国与其在《共和国》中设想的理想国从道德观、统治观、法律观、国家观、政体观、财产观诸方面的差异作出比较;还就《法律篇》对西方法治理论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其影响在于它的主要精神即法治,而不在于其具体构想。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政府论》、西塞罗的主要著作、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都是《法律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后者开创了西方法治理论之先河。  相似文献   

19.
洪涵 《社科纵横》2012,(6):72-74,86
文化研究与法律人类学有着不解之缘。自19纪中叶至今,法律人类学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达成了将法律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脉络中来研究法律这一共识。后续研究者还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注意到后现代法学、批判法学对法律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树、牛慧同志主编的《审计新论》一书,1990年9月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我国法学界老前辈、中国法学学会名誉会长张友渔同志为该书题词:“提高审计本领,加强审计监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张老的题词切中了该书的宗旨:通过联系审计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审计学理论,提高审计及与审计相关人员的素质,完成《宪法》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党和国家极为重视开发审计监督的系统工程:有关审计的法规不断出台;国家审计机关的人员及装备趋于齐备;审计学已列入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类、法律类的必修课。《审计新论》一书的作者,为配合审计监督系统工程的开发,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工作,就解决经济运行中,一些违反财经纪律,严重干扰、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新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成为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