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铁路运输面临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铁路企业改革,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在这种新形势下,《北京铁路局年鉴》(简称《年鉴》)如何利用《年鉴》功能和特点,发挥应有的优势,保证年鉴事业经久不衰,是我们十年来探索和研究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说过:"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的年鉴事业,同其他各种事业一样,进入了一个快速、持续、稳步和健康的发展,"年鉴热"经久不衰,年鉴事业获得空前的繁荣。从1980年到1997年的18年间,年鉴总数由6种猛增到1300多种,增长了二百多倍。有国家级年鉴,有中央部委主办的年鉴,有各级地方政  相似文献   

3.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不仅是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年鉴事业的指路明灯。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信息经济,信息是当今世界的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谁拥有了信息谁就拥有了高屋建瓴、捷足先登的能力。年鉴事业之所以有今天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景象,就在于其契合了社会对信息的需要,因应了时代发展的规律。然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针,明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一次重要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集中概括。它为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年鉴事业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年鉴的编纂工艺如何进行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从湖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发,联系《湖南年鉴》的工作实际,对此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年鉴百花园中,绽开了又一朵奇葩。2001年岁末之际,《大连百姓年鉴》出版发行了。 年鉴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年鉴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年鉴事业如何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年鉴界同仁关注的焦点问题。《大连百姓年鉴》便是《大连年鉴》编辑部2001年进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发展,带来年鉴事业的迅猛发展。 年鉴事业发展的根本的原因,就是较好地服务 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可以预见, 未来年鉴事业必将向更广、更高层次发展。肯 定了年鉴事业的发展主流,并不等于说年鉴事  相似文献   

7.
年鉴要在创新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将对我国的各行各业产生重大影响,出版业也不例外。年鉴出版也会逐步改变过去的运作模式,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路子。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发展将摆脱计划经济的体制,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年鉴出版也会最终进入市场竞争,这是年鉴事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年鉴编辑部门必须要转变思想观  相似文献   

8.
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对我国年鉴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可以提高我们行为的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增强信心,从而树立长远的战略观念,满怀信心地创造和迎接年鉴事业的未来。今后一个时期,也就是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我国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历史转折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地方综合年鉴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有的年鉴已经被卷入市场经济的浪潮而随波逐流。能否把培养市场意识作为年鉴编辑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直接关系着年鉴事业发展的兴衰。据此,笔者就此问题谈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几年来的年鉴编纂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年度资料的不完整、不全面是影响年鉴整体质量、制约年鉴事业发展的关键之所在。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开搞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给年鉴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给年鉴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年鉴事业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事业。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要努力打造具有个性、体现时代精神的特色年鉴。年鉴的特殊性质,决定其与大众文化有不同的特殊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主编的责任     
在新千年开始的时候,我们衷心希望年鉴事业能够有新的更大的发展。年鉴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的合力,其中,年鉴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科技进步的不断提升,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快速发展,中国年鉴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年鉴的个性与特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中国年鉴事业的名声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一大批年鉴工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 《中国电子工业年鉴》自创刊至今已有18年。在不断探索中,《中国电子工业年鉴》逐渐形  相似文献   

14.
年鉴与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了,就是说,中国经济将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现在,我们正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新世纪。这对我们的年鉴事业,是个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首先,我们把年鉴定位于信息载体,年鉴事业是信息产业,这与我们年鉴事业的发展前途,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很大一部分年鉴,有  相似文献   

15.
新千年以来,全国年鉴界创新之声不绝于耳,创新才有出路,创新是决定一部年鉴价值、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年鉴事业发展的基石,而“年鉴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就是要通过创新年鉴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百花齐放和推陈出新,提高年鉴的出版质量,并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显而易见,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只有靠鲜明的个性化来体现,个性化应该是年鉴创新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对于地方年鉴来说,个性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年鉴事业机遇与挑战、发展和危机并存。年鉴事业的改革创新与持续发展,是我们年鉴界的当务之急。结合《南通年鉴》编纂实践,笔者认为,年鉴应在意识、篇目、内容、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年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年鉴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乡年鉴》从1998年创刊以来,先后两次获过全国地方年鉴评比一等奖、两次浙江省地方年鉴评比二等奖。但是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探索年鉴编纂工作从传统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向改革和创新,始终是我们出版精品年鉴的努力方向。回顾8年来为创精品年鉴所走过的道路,我们认为,年鉴的创新至关重要, 只有在体例、内容和运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年鉴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谈年鉴编纂队伍的培养和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年鉴20年来的发展,已走过了创办时期和规范化时期,正进入创新阶段,这是年鉴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自身需求。近几年,中国年鉴界都在讨论和实践年鉴的创新和发展。这是社会转型时期,年鉴要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面对入世,面对政府职能转变,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年鉴如何提高质量,适应新形势?如何规范和创新?如何培养和提高年鉴编纂队伍?这都是我们发展年鉴事业,所要去面对的。只有处理好上述问题,才能发挥年鉴应有的功能,才能使年鉴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结合《广东年鉴》的编纂实践,笔者想从年鉴编纂队伍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鉴编辑出版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只有几种,发展到现在2000多种,已初步形成了地域分布比较广、专业门类比较全的年鉴系列。尤其是近几年来,行业年鉴、地方专业年鉴发展迅速,已成为年鉴系列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年鉴作为一种资料工具书,比较系统、真实地记载着地情和行业情况,肩负着“鉴往知来,服务现实,保存史料,惠及后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应站在时代的潮头,树立科学发展观,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努力把年鉴事业推向前进。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基本保证邓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科技进步的不断提升,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快速发展,中国年鉴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年鉴的个性与特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中国年鉴事业的名声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一大批年鉴工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