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法律规范日趋完善,司法公正却面临着现实困境。法官腐败屡见不鲜,特别是群体性、团伙性的法官集体腐败案正成为法官职务犯罪的突出特征。这一现象既折射出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也折射出法官道德自律的缺失。规制法官司法腐败离不开司法制度伦理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这两个维度,即整体的司法制度规范维度与法官的司法道德自觉维度。这两个维度体现了法官活动的本体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外在性与内在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司法制度伦理优先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高于司法制度伦理,司法制度伦理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相互转化,二者相互契合有助于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其中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核心。罗尔斯将程序正义区分为纯粹的程序正义、完善的程序正义和不完善的程序正义三种类型。根据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程序公正可以被视为纯粹的程序正义。程序公正的衡量标准包括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公开、司法效率这四方面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讲,司法公正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正义的法律和司法制度.良法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的司法制度是司法公正的有力保证.二是司法主体的利益分配公平.合理解决司法人员经济利益的社会分配问题以及从制度上切实保障司法群体的政治利益,以解除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后顾之忧,可以增强司法人员在司法实务中的抗干扰能力.三是司法人员公正、正直、正义、公平的德性.加强司法人员德性的培养,可以使深刻影响和支配着其司法行为的内在道德自律力量得到强化,从而使他们远离司法腐败,逐步走向司法公正.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论法官的良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官是法治的核心要素,法律必须依靠法官来公正有效地适用。而在法官要素中,法官良知又是其灵魂,法官良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司法过程的结果,决定有无司法公正。文章着重就法官良知的内涵及保持法官良知的内外部诸条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充分体现了道德判断与伦理选择,因此有必要从伦理的视角对其进行考量和审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具有价值取向性、伦理自主性、主观能动性、自由有限性等伦理属性,以相对现实主义、司法能动主义和实现个案正义为其存在的伦理依据,其运行应当遵循彰显司法正义、彰显司法良知、讲求司法公信、符合公序良俗等伦理限度。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6):70-74
司法的第一要义是追求公正,公正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生命线。司法公正是公正司法的核心追求目标,既要运用公正程序司法,又要追求公正的司法结果,还要避免司法不公正结果。法官角色总体构成主体保障,立案法官奠立前置程序,取证法官构筑关键步骤,审案法官成为求真环节,判案法官落实法律裁判,执行法官发挥救济保障效用,共同制约司法权力,共同建构司法公正,共同追求司法正义,共同铸造公正的法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进行司法制度改革 ,以求司法公正、效益。而司法工作的操作者—法官素质的高低 ,法官制度是否完善 ,直接决定着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就我国法官制度中的不完善之处提出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摘要]司法诚信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司法诚信的研究尚付阙如,笔者认为,司法公正语境下的司法诚信是道德与法治标准的统一、实体与程序公正的统一、社会与司法效果的统一。司法诚信具有正义理念、源头治理、责任司法、提高司法效率之价值。应从确立司法诚信原则、明确司法诚信范畴、设立司法诚信运行模式、严格司法失信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形成诚信促公正的司法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影响法官行为的因素,法官人格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司法公正在个案中实现与否和实现的程度.法官人格在变迁和重整中产生的缺陷同法官守护正义的职业要求相去甚远.高素质的法官应当具备促进正义实现的精神和品质,以法律人、道德人和经济人为基本框架构建法官理想的人格图式和灵魂寓所已成为现代司法乃至建设法治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司法良知     
在法治社会,司法公正被公认为是保障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作为守护者的司法工作人员能否恪守司法良知则成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对司法良知进行历吏考察和社会功能考察发现,我国司法良知的建设困难重重,面对司法腐败、司法不独立和市场经济负效应的侵蚀,塑造中国特色司法良知必须加强司法廉政建设、确立真正的司法独立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实际行动做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司法权的行使体现为个体法官的具体司法活动,司法公正与否最终得以法官的具体司法行为来判定,本文指出了在完善司法公正的制度保障从外部约束法官行为的同时,加强法官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司法的生命,是司法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最终价值目标。绝对司法公正是理想,司法公正只能是相对的。相对司法公正的成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立法的不合目的性、保守性等缺陷是因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因素所致,此类因素谓之内因,外因则主要是指司法制度的缺陷性和执法者的人为性。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是正义准则在司法领域的贯彻和体现,是通过司法方式对人们的纠纷进行裁决,以实现权利和利益在人们之间的各得其所。司法改革是中国司法的价值追求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司法公正应该成为中国司法和司法制度价值目标的一种整体概括的表述。把公正作为司法的终极价值和整体目标,司法效率、司法权威等则是司法公正的内置命题。应该以融贯地坚持司法公正的原理推进中国司法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审级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基本的诉讼制度,体现着程序制度的基本理念,实现着对程序正义和审判效率性的保障。本文探讨了审级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和审级制度的价值目标。审级制度从本质上根源于审判制度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审级制度的设立应实现如下几个价值目标(1)应当有利于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性;(2)谋求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之间的合理平衡;(3)维护司法的终局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多元利益主体之间不可避免的纠纷,尽管解决这些纠纷的机制多种多样,但最终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公正的司法审判。司法公正是我国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条防线,也是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目标。确保司法独立、重视法律技术和确保程序公正、全面提高司法者的素质,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三个要件。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是我国司法制度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保障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实现,可从推进和完善司法独立、注重程序和完善监督制度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7.
公正是司法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法内因素与法外因素、规划正义与社会正义等因素的制约,司法公正总是呈不平衡状态。文章通过论述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公共与私人利益之间的不平衡,阐述了司法公正的不平衡规律。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腐败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公正,而司法则是实现社会正义、公正的具体活动。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的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公正的希冀所在。司法腐败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现今中国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因素是腐败问题。应从提高法官的社会地位,建立高薪养廉制、法官惩戒制、法官弹劾制,进行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对司法腐败进行控制。应当建立《反腐败法》,根据诸种腐败行为的不同特征,设立相应的罪名,完善反腐败的刑法机制,让刑法发挥出对司法腐败行为应有的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是体现法律公平和正义的标志,也是WTO规则的基本要求。司法公正必须以程序公正为本位,排除制约公正的障碍性因素。司法审查程序的正当性、法院审判程序的公正性,以及法律方法与赔偿程序的公正性,都是司法程序公正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使我国的司法公正与WTO规则相一致,司法活动必须坚持诚信原则,司法鉴定制度必须改革,回避制度必须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0.
智慧司法生态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轻法官群体的非诉讼任务,但同时在法官责任终身制的背景下,智慧司法制度极易成为该群体“去责任化”的“避风港”。智慧司法平台的应用,使得司法决策者的决策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司法责任的认定程序及结果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卢米斯案”来看,针对数字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多是关注算法风险及程序正义等问题,忽略了数字技术对现有司法责任伦理的冲击。司法活动的数字技术应用将导致司法责任规避的法理复杂化和多元化,极易在司法系统内形成“数字避风港”的倾向。因此,在拥抱数字技术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其对司法责任伦理的冲击,构建起数字时代的司法责任体系才是完善智慧司法生态制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