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共时和历时方面分析描述了"动词 个 非体词性成分"结构,共时方面,从语义和结构方面认为其中的"非体词性成分"在该结构中作补语,"个"为助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动词 个 补语"结构大致产生在元代,并进而从历时方面对其发展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一类接续性拷贝式"A是A,B是B"格式(以下简称"是"格式)是一类评价性很强的固定格式,其基本格式义在世界很多语言中都存在,而汉语中的"是"格式,除了基本格式义以外,还能在更大的语篇中发生格式的语义偏移.根据该格式突出的语义色彩,可将其分为中性"是"格式(基本格式)和褒义"是"格式(偏移后的格式)两类,后者是前者在一定语境下发生语义偏移后得到的汉语特有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大数据分析,分别从古今语义发展、句法搭配异同、语用以及认知角度对"程度"与"水平"的搭配差异与动态分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语义发展线索的梳理发现"水平"表示知识、文化、能力等高低的意义是后起的,在近代以前这一意义都用"程度"来表达。通过句法分析"水平"与"程度"搭配项的重合、交叉与互斥情况,在表示"在某一方面达到高度"这一含义时,"水平"的使用频率更高、使用范围也更广。从语用角度来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水平"可以带有感情色彩,而"程度"无此用法。通过共时与历时的两相比较,"水平"与"程度"之间存在竞争,从"水平"表示知识、文化、能力等的高低这一意义出现至今,二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水平"在此竞争中之所以逐渐占据上风是由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所促动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新型"被××"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运用原型理论,对"被××"语言现象与汉语传统"被"字句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的分析发现:结构上,"被××"与"被"字句结构范畴存在交叉属性,即"被"字句结构范畴的原型成分"被+及物动词";语义上,"被××"与"被"字句语义范畴相交于"被"字句语义范畴的原型成分——"消极意义"。因此,可以认定,"被××"是汉语"被"字句范畴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考察了"还是"作为意外范畴标记时的鉴别方法、句法环境与产生来源.通过语料分析发现"还是"与表首次发生的词语共现常出现在新闻报道或报刊语体中,且常位于句尾."还是NP呢"表意外时传达的多为积极或中性语气,此时与传达消极语气的反预期标记"还"为同形构式,二者在语义和结构上均不同.从语义脉络来看,"还是"经历了延续、...  相似文献   

6.
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入手,基于语料库和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adj.and adj."有形并列结构的共时分布和历时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探究"adj.and adj."结构中两个形容词的并列原则,分别为在词长上遵循的"前短后长"的原则、语音-音位原则、"从简单词到复合词"的形位原则、语义原则、"显著性并列项在前"的认知原则和语用原则。研究结果发现,"adj.and adj."结构在不同语域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频次递减的历时趋势。  相似文献   

7.
"语义场"理论是观察同质语言内部的某些成员在共时分布和历时变化的重要理论。先秦代表性文献《论语》《孟子》和两汉重要文献《史记》《汉书》的对比显示,在先秦两汉之间,"美好"类语义场的成员"好"、"美"、"善"三个词及其义位之间出现了彼此消长和更替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隐蔽性。文献表明,使用频率与义位衍生能力是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却"的语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对"却"进行了多方位,多侧面的考察.对"却"所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描述,并概括出其在更大语言环境下的关系语义格式,在这种语义格下,"却"有两种形式的转折,一是条件转折,一是对待转折.意在尝试新方法、解决疑难问题,以推动汉语虚词乃至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V就V在P"格式是现代汉语常用固定格式,但从语义和认知语用角度对此格式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分析该格式中V的语义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能进入该格式的V主要是性质形容词、具有状态和结果意义的动词和"(没)有 抽象名词"短语.该格式中V所具有的语义特征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中的"凸显性"和"象似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早晚"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名词"早"和"晚"的结合而固化成词。从语法功能看,"早晚"具有名词性和副词性,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为语法化的引申。本文重点讨论"早晚"在共时层面的语义分化特点,并解释其各个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演变的内在动因和认知规律。通过语言事实的分析,指出重新分析为其语法化机制,隐喻与转喻及认知经验是其演变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处所"这一介宾短语是汉语句法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格式,是表状语性处所范畴的一种语法形式。本文选择施事做主语、受事做宾语的核心句式考察"在+处所"的语义功能表现和关系化的结构框架,发现在不同的语义功能限制下会出现介词省略和出现两种情况,而且关系化过程一般不会因为"在+处所"不同的语义功能而发生质的变化,关系小句的类型多是空缺型和代词保留型。  相似文献   

12.
"妹娃儿"是土家族和苗族人对女性的通称或昵称。身份仿拟对"妹娃儿"萌属性符号有以下三种符义表述方式:首先,"妹娃儿"萌属性语表分析,使妹娃儿萌属性限制在语音共时阈中,说明"妹娃儿"所仿拟的身份具有少女语音符号属性;其次,"妹娃儿"萌属性符义语里分析,表明其具有多种语义符号属性;最后,"妹娃儿"萌属性语用阐释其"时空性"、"可复制性"、"历史文化性"和模糊性符号象征。研究结果表明:符号学视域下的身份仿拟可以将"妹娃儿"真实身份还原即还原妹娃儿少女等多元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3.
“到”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有几种不同的格式和用法,这些格式和用法是“到”在历时平面上演化的反映;“到”虽然在唐代就具备了向介词转化的句法、语义条件,但由于在语法化过程中受到“到”本身语义的限制和相关词语的影响,其向介词的语法化并不是彻底、充分的,它只在某些有限的句法语义格式中转化为介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偏向篇章的西方互文性理论研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而偏向词、短语和句子的中国传统互文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其实,中国传统互文理论中的互文类型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通过对传统互文进行重新定义和形式化标记,结合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各种语料进行穷尽性分析,可以发现汉语至少存在22种不同类型的互文现象,不仅包括语义的互渗,还包括语义的激发、删除以及多层次的互文。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口头禅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反复使用的习惯性口语,即在每句话或每隔几句话中都会出现的话语。习惯性用语主要有三类:第一,问答句式,即在每说完一句话后加"V不V"格式;第二,"指示代词+量词"格式;第三,在大部分话语中间或后面添加"啊"、"嗯"。针对此,从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角度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从语义、语用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解构,分析了教师口头禅对教师自身、学生、教学的影响,提出了从个人、语言本体两方面寻求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做动词、助动词、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文章详细分析了洞口方言的非能性"得"字,即完成体助词"得"、结构助词"得"和语气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同时追溯汉语史的"得"在洞口方言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历史遗留。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来研究词义是一种新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破"这个词语的语义可以发现,"破"字在句子中一般是作动词或形容词,分别表达多种语义;这些语义都是从"破"字的动词基本义延伸出来的,语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在"破"字的意义延伸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是隐喻性意义延伸过程,而几种隐喻也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8.
荆楚话中动词和形容词存在三种复用格式,显示了各自的语义、句法特点及情感态度。"没"和"不"在这三式中也显示出几组区别性语义特征,"都"在这三式中的语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除此之外"类固化短语在共时表达中,所关联的前后成分在语义表达上存在着多样性;在关联功能上,补充和排除其关联内容皆可。在语用表达中主要用来强化语气和转移信息;从句法象似性和认知视角的观察中发现它们句法表征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汉语中义位"吃"的词义扩展,揭示汉语义位"吃"的词义扩展与认知的联系.在共同语中,"吃"、"食"、"馌"的派生具有历时层次性和不平行性."食"的派生义主要发生在上古,"吃"发生在近代."吃"、"食"从古至今派生出的义位有区别,具有不平行性."吃"有许多派生义是"食"所不具备的.同时"吃"与"食"的派生义位又是"馌"所没有的.在方言中,"吃"、"食"、"馌"义位派生方向具有趋同性,而且"食"、"馌"派生时采用与"吃"相应的途径和方式,说明方言和共同语义位派生的共性.这种平行性和趋同性的原因,一是义位的传承,二是汉民族认知共性,三是方言义位派生都受共同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