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战前 ,美国南部的商业经济从总体上看较为落后 ,主要原因在于 :南部内地市场狭小 ,商业资本缺乏 ;南部的城市没有担负起促进商业发展的重担 ;南方人的保守倾向和重农抑商观念抑制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跳蚤市场和车房拍卖由于报纸杂志的经常报道,即使从未到过美国的人,恐怕对之也并不陌生。但是像Bazzar这种市集,我在美国住了两年多,却到最近才听说。 把它介绍给我的,是邻居珊蒂。我每天驾车经过她门口,经常看到她在小货车与房子间进进出出地搬纸盒。这些大纸盒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偶、人造花和饰物,五颜六色的。我好几次忍不住停下来看看,渐渐就跟珊蒂熟了。 珊蒂告诉我,她在一家名叫“特别为了您”的公司当推销员,每天都要“到府做秀”。原来这家公司专卖手工艺品,旗下有15位推销员,分区负责售货。公司  相似文献   

3.
骆昌芹 《社区》2014,(31):60-61
在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汽车是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刚到美国,我就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及时考了驾照。在美国买车很便宜,我很快就买到了一辆二手丰田车。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私家车”,这让我兴奋不已。然而没过多久,烦恼就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4.
何如平 《社区》2009,(16):58-58
我刚到美国时,正逢那里爆发金融危机,股市暴跌,大公司倒闭,不少美国人都失去了工作,我这个外乡人也失业了。没有经济来源,我只好搬出了租住的公寓。  相似文献   

5.
丁林 《社区》2005,(15):33-34
我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说是小镇,实际人口也就相当于国内万人的一个社区。前几天在小镇上买吃的,无意间小镇自办的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吸引了我——镇区划委员会否决了某开发商的小区计划,同时还有一长串十几个公开听证会的通知。于是我花了两毛五分钱买了一份,回家细细地读。“流产”的开发计划通常情况下,要开发就要拆迁,要拆迁就涉及到补偿。所以这条涉及个人利益的消息是很引人的。美国的房地产业遵循的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自由市场制度,拆迁补偿中有一个概念叫“公平市场价格”,即所谓合理的补偿——补到原来的房地产主自…  相似文献   

6.
去年的经济形势已成定论,但欧债危机仍在持续,全球经济衰退的步伐依旧,在美国提振经济的愿望高涨的情况下,被市场寄予厚望的第三轮量化宽松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7.
天英人 《社区》2013,(2):39-39
三年前,未满15周岁的我,来到美国,开始了在美国高中的学习与生活。穿衣着装非小事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一个身穿美国女排球衣的小姑娘受到媒体的格外关注。她只有16岁,却拥有1.86米的惊人个头,梳着马尾辫,像极了年轻时的郎平。尽管才读高二,3年前开始练排球的她,如今已是加利福尼亚TCN队的绝对主力。不仅如此,她的朋友中还有姚明、科比等闪光的名字。这个谜一样的“美国甜心儿”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9.
我探亲来到我儿子居住的美国科罗拉州伊利市。我们所住的地区没有商店,路上没有行人,上街得开汽车。我不会驾车,英语没有过关,天天憋在家里,好像与世隔绝一样。  相似文献   

10.
11.
颜士州 《华人时刊》2008,(11):87-88
随丈夫移居美国,每天的开支都很大。去年的一天,由于我和丈夫闹翻了,丢下两个孩子和一些债务,我找到一家饭店做招待。当女招待来得最快的钱是小费,我收到的第一笔小费就是21美元。我不习惯主动行事,我认为让人们主动来找我没有什么不好。什么人都要吃饭,人人都会饥饿,这同样是为顾客服务。我最讨厌人们叫我"小姐"。即便我  相似文献   

12.
以前,人们把出国打工看成一种时尚,认为像纽约、巴黎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简直黄金遍地, 所以为挣大把的美元法朗,总是想方设法往外跑,少数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出国。如今,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入驻,外籍打工者更是蜂拥而至。“洋打工”在中国的掘金生活到底怎样? “老外”们如何融入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圈呢?带着好奇和疑问,2006年3月,记者与广州媒体的朋友一起采访了几位漂在羊城的“美国牛仔”……  相似文献   

13.
升亮 《华人时刊》2007,(2):80-81
下岗再就业,是近午来国内最敏感、最令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曾在美国工作多年的我也有过下岗的难忘经历,同样面临过再就业的重重考验。个中酸甜苦辣,自有切身体会。2001年,我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毕业后,有幸在纽约一家产值几亿美元的公司任职。过去不少人认为,进入这样的高级公司就高枕无忧了。但也许是时代的缘故,这年头在哪里工作都不再有“铁饭碗”。  相似文献   

14.
唐宝民 《社区》2010,(24):58-58
几年前,我在美国的芝加哥市帮助在那里经商的表哥打理生意,没想到却打了一场官司。 有一天,我去一家超市买东西,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总共花了37美元,我到结账口把钱付了,开了小票,就拎着东西走出了超市。没想到,我走出六七米远的时候,超市的一名保安忽然追了上来,  相似文献   

15.
凤仙草 《21世纪》2009,(11):30-31
这是朋友朱兴旺向我讲述的一段他在美国求职的亲身一经历。讲述中,听见他一声轻叹:在美国这个也许被人们称为“物质天堂”的国度,谁也不会知道一个他乡打工人的辛酸。  相似文献   

16.
米飞飞 《社区》2015,(9):58-58
2014年春节期间,我前往美国的夏威夷看望在大洋彼岸工作的儿子。那里处处风景如画,空气清新,仿佛世外桃源。我领略了异国的风光,体验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可谓是大开眼界。虽然这些都令人感到新奇和兴奋,但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在美国“学雷锋”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蔡真妮 《社区》2008,(11):49-49
医学院的学生到医院实习时才开始给人做手术,没想到,我成了这位实习医生的“第一次”。我能感觉到实习医生声音中的紧张,手似乎也在微微颤抖……我突然变得比他还要紧张。  相似文献   

18.
夏培卓 《社区》2003,(18):56-57
报载:北京某超市开业促销,推出25.9元一桶5升装的“福临门”食用油,比同样的油便宜8元多钱,每人限购1桶,每天限售200桶。岂不料第一天还未开门,就有很多人排队,当然大部分人是拣不到这8元钱便宜的,人潮挤碎了一扇商场的大玻璃门。 我不由得想到了在美国的一次买东西倒找钱的经历。  相似文献   

19.
欧阳娜 《社区》2005,(18):38-38
我刚刚移民来美国的时候,对我所居住的社区非常满意,因为它与耶鲁大学融为一体,环境宁静优雅,我不知道邻居们是否有钱,但是他们至少是白领,体面的邻居和整齐的住宅,使我认为我至少住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里。但时间长了,我对我的邻居们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我的美国“本土”邻居们的手头之紧,往往超出中国人,要看花钱的做派,似乎美国人比中国人还穷得多。我们的一位邻居朋友,父亲是一个顶尖名校的校长,年薪达50多万美元。她们姐妹二人,都受过名校的教育。自己还拿到博士学位。姐姐的夫君是一位著名物理学  相似文献   

20.
刚到美国,那边的中国同事告诉我,在美国一定得记住一个电话号码,那就是911,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打这个电话,警察会立即过来帮你解决。我在美国生活了半年,总共打过3次911,但感觉并非如中国同事所言万事都可以解决,有两次甚至连警察的影子都没见着。第一次打电话求助,是因为邻居家的一只猫闯入了我家,当时我正在为妻子拍照片,那猫猛地一扑,将我手中的数码相机扑落在地,导致屏幕破裂。我找到邻居,可他不愿意赔偿,还说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