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燕 《社区》2004,(10):41-43
1964年,在排演“东方红”时,“总导演”周恩来总理对第二场“星火燎原”提出建议。刘伯坚烈士的“带镣行”与夏明翰烈士的“只要主义真”被合并为雄浑悲壮的“就义歌”。而刘伯坚烈士写就那首气吞山河的千古绝唱的“带镣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40年过去了,笔者有幸走近刘伯坚烈士的后人,听他惟一健在的二儿子刘豹讲述了歌声背后那段浸染着血和泪的亲情家事。一场轰动西安古城的特殊婚礼1927年3月,西安古城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新郎是西北军总政治部部长刘伯坚。新娘是西安女子师范学校的女学生王叔振。刘伯坚是四川平昌县人,1920年6月…  相似文献   

2.
胡也频论     
半个世纪以来,胡也频的名字总是与“左联”五烈士的英名一同输入人们的信息仓库,文学史已习惯于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页”这个政治标准来评价包括胡也频在内的“左联”五烈士,比较充分地介绍了作为革命者的胡也频烈士,而“很少有人全面而客观地”(吴小美:《一个真实人的文学创作》)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评价胡也频的创作成就,相对而言,忽略了作为文学家的那个胡也频。然而,一个人在革命史上的地位,不能、也不可能代替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所以,准确地把握胡也频在文学上的真实面貌,不仅对于胡也频研究,而且对于整个现代文学史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几个青年作家”即左联五烈士李求实(伟森)、柔石、白莽(殷夫)、冯铿、胡也频而作的。“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他以极度的愤怒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以无限的深情写出了关于五烈士的颂歌。  相似文献   

4.
恽代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领袖.周恩来誉之为“中国青年的楷模”,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的知名烈士之一.为突出他在中华民族崛起中所作的丰功伟绩.在纪念馆新一轮陈列改造中设专厅予以陈列。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月12日下午3点40分,在天津市西站的一列客车上,走下了一位身穿浅蓝色旧布衣、面容慈祥的老太太。站台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大高个”健步迎上去,一把拉住了老人的手:“妈,儿子接您来了……” 这个来接站的“大高个”正是天津市银座集团总公司总裁王贵武;而那位老人,则是名传神州的抗洪烈士高建成的母亲杨友秀。 两年前,高建成、田华等十位烈士在三江抗洪抢险中牺牲后,军人出身的王贵武分别赴湖南、陕西、安徽、甘肃四省,行程几万里,向烈士的母亲认母尽孝。他说:“烈士为国尽忠,就让我替烈士尽孝吧。” 1960年,王贵武出生在天津市西青区大卞庄村,父母都是当地普普通通的农民。从懂事起,父母就常常教育孩子爱国家,爱人民军队。这些,给王贵武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977年,父母在非常需要劳动力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杜重远先生,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位患难与共的忠实朋友,是革命知识分子的模范,是一位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者。一九八三年,在他牺牲四十周年之际,邓小平题词“杜重远烈士永垂不朽”,邓颖超题词“革命左派先驱爱国拥党英烈”。王震题词“杜重远烈士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我们十分怀念杜重远先生在新疆开展革命工作的光辉业绩。本文着重介绍他在抗战爆发后,为了宣传抗日救国,为了建设抗日后方,不畏艰险,不辞辛苦四次来到新疆,对新疆抗战事业和教育文化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以此作为对杜重远先生的深挚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萧三是著名的文学家,我与他不相识,他却不吝赐教,1962年复我一封信,全文如下:吴海法同志: 来信收到已久,迟复为歉。 朱学勉烈士遗诗是步鲁迅一首诗的原韵的,这的确也是我国诗歌和革命事业中一个佳话、美谈。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烈士的生平已见《革命烈士诗抄》增订本339一340页,现抄上: 朱学勉(1912—1944)浙江象山人。1937年10月奔赴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由党派回浙江工作。曾任中共鄞县县委组织部长,余姚县委书记,诸暨县县委书记。1944年5月在反”扫荡”斗争中牺牲。“有感”这首诗是学勉同志在抗日战争前夕写的。  相似文献   

8.
在襄汾县张再烈士陵园,有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名叫陈云清。他自1957年开始守护烈士陵园,至今已45年了。因而被人们称为“为烈士站岗的人”。45年前,陈云清从山东老家携同妻子背着行李,来到了山西省襄汾县陶寺乡张再村,当了一名修路工人。当地党组织发现他为人诚实,勤恳俭朴,又略通几套拳路,便动员他到张再烈士陵园为烈士守墓。陈云清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妻子在山东革命老区又是民兵女英雄,当他们听说陵园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时,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便答应了这份工作。当时的陵园,实际上是一片光秃…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长时期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为了认识邓演达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仅就邓演达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进行初步的研究,请学术界同人指正。邓演达非常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看作是中国革命中的两个最大的问题,而“土地问题可算是我们的中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若果不能解  相似文献   

10.
雪扬 《山西老年》2012,(5):30-31
山东老兵践行生死之约 孙兆群,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标兵”获得者。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是1985年云南边境的硝烟和号角。那一年,孙兆群所在的连队失去了16位战士,从此他便成了16位烈士父母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水矢吾 《金陵瞭望》2008,(14):20-20
有意思的是,范跑跑很率性——他直言不讳自己的思想逻辑、价值判断……冷静得一如他的出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那富有思辨味道的反道德挑战——“以充当道德逃兵的方式从缺乏个人自由与尊严的社会中出走”的理念和行为就具有合理性。正像有媒体评论指出的:“他对自己的本能反应作出了‘非本能’的解释”。因而他所谓自己是“思想烈士”的结论不过是一种故作姿态的自我开脱的说辞。  相似文献   

12.
《源流》2016,(1):45-45
1995年在市老建办工作的时候,彭少栓就参与了老区烈士后裔助学金发放工作。市老促会成立后,他开始具体负责汕尾市烈士后裔助学金发放的分配、审核、填报等具体工作。在他看来,烈士后裔助学这项工作对烈士家属来说无疑代表了共产党的良心,对烈士后裔本人来说,不仅仅是帮助他们解决了读书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荣誉,是一种激励。  相似文献   

13.
<正> 原籍广东省潮安县的洪灵菲烈士是三十年代著名的左翼作家,是“左联”的发起人和七个常委之一,也是“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洪灵菲一生除从事革命外,还进行文学创作。他真正开始创作是在一九二七年下半年以后,到他牺牲时,前后只有六年,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了近二百万字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何秉彝,四川彭县人,“五卅”烈士之一,他感人的一生是青年楷模。为了缅怀先烈,学习和继承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笔者将搜集到的材料初步整理,写成本文。  相似文献   

15.
胡逢掖  陈怡茂 《老友》2013,(12):66-66
出身于革矿烈士家庭的戴元琼.是泰和县武山垦殖场的一名退休职工。他1912年4月1日出生.今年102岁。其父戴乾游于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被编入陈毅率领的红20军。戴元琼16岁时随父从军.当了一名红军战十。其父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光荣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被评定为烈士)。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8日是“四八烈士”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遇难60周年。今年又是王若飞、叶挺诞辰110周年,邓发诞辰100周年。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四八烈士”革命精神,是延安精神活生生的典范,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举和平民主旗帜的“四八烈士”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是中国人民的瑰宝。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的“四八烈士”革命精神,在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华和平发展的伟大进程中,至今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人、原美国飞虎,队领队、美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是“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1994年12月30日下午,她在听取有关建碑情况介绍后,兴致勃勃地挥毫题词:“祝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早日建成”,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陈香梅女士说,当年陈纳德将军到中国来考察,亲眼看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上海大轰炸的罪行,心里有很深的感受。他回美国后组织飞虎队,请求援华抗日,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  相似文献   

18.
革命老人陈玉英同志,今年八十一岁了。从一九二六年冬到一九三○年冬的四年多时间,她一直在杨开慧烈士身边。杨开慧烈士被捕入狱时,她是同难者,也是杨开慧烈士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为革命坚贞不屈,同敌人顽强斗争的见证人。一九七○年十一月,正是杨开慧烈士壮烈牺牲四十周年的时候,陈玉英同志怀着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无比崇敬和热爱,对伟大共产主义战士杨开慧烈士无限敬爱和怀念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回忆了烈士的革命事迹,经记录者整理成文。但由于“四人帮”控制舆论工具,特别是大野心家江青疯狂玉制宣传杨开慧烈士的事迹,致使这篇文章没能同读者见面。今天,万恶的“四人帮”被粉碎了!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的忠魂,一定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跟随英明领袖华主席,把毛主席和千万革命先烈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9.
夏和顺 《百姓生活》2011,(10):55-55
1911年,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的“三二九”起义失败,有一位同盟会会员冒着生命危险,将72位烈士的遗体收殓后葬于黄花岗。他就是潘达微。  相似文献   

20.
近代绍兴辛亥革命之先烈中,关于秋瑾、蔡元培,徐锡麟的思想多有论述,唯有陶成章少有专文论述,究其原因有三:一、认为陶烈士生前曾一度与辛亥革命的杰出领导者孙中山先生有分歧,甚至说他“倒孙”;二、陶成章是被蒋介石刺死,谈及陶烈士恐碍祖国统一大业;三、不少学者认为同盟是正统的,而光复是非正统的。特别是对陶成章重建光复会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