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物保是以担保物权作为债权的担保方式,人保是以保证人作为债权的担保方式。《物权法》第176条集中规定了物保与人保并存时的处理规则,体现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物保与人保平等的立法态度。物保与人保并存时,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不得以债权人未对物保先行受偿为由而主张先诉抗辩权;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了担保责任之后得通过对债权的代位承受向其他担保人求偿;债权人放弃由第三人提供的物保或人保的其他担保人在被放弃的、担保人本应分担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想象竞合犯和法条竞合犯各自的产生原因入手 ,在分析二者不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 ,总结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二者的方法及各自的处断原则 ,并对“竞合之竞合”的特殊竞合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条竞合的本质是实质一罪、假性竞合,这一点区别于想象竞合之实质数罪、真正竞合的本质。明确界定法
条竞合的内涵和本质、厘清法条竞合的类型是正确适用处断原则的前提。法条竞合的类型应当从传统的纷繁复杂的
划分方法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实现类型简明化。法条竞合属于法条关系论,而不是犯罪形态论,法条竞合的本质是构
成要件之间的竞合,据此可将法条竞合划分为三种类型:独立竞合、依附竞合、交叉竞合。其中独立竞合即传统上的特
别关系法条竞合,应当采用“特别法排斥普通法”的适用原则,摒弃“重法优于轻法”的补充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刑法语境下,想象竞合犯处罚原则应当定位于"从一重重处罚"。"从一重"中的"重罪"应当采用宣告刑比较说,"重处罚"应将重于一罪、轻于数罪作为原则,并采用法定刑幅度中间线理论,同时,还要就轻罪的附加刑在量刑时予以考虑。此外,应当就追诉时效、亲告罪、既判力、自首、判决主文的表述等想象竞合犯的贯彻问题予以特殊关注,以便指导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5.
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依赖于对其罪数本质的准确判断,自然意义上的一行为实质上为数个犯罪行为之竞合,且数个罪过的共同存在,都证明了想象竞合犯为实质数罪,对其实行数罪并罚是其行为、罪过本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设计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一般违约责任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竞合、物权请求权与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的竞合、管理事务中所收取孳息的返还请求权与占有物的孳息返还请求权的竞合、准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的竞合、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占有物返还请求权的竞合、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排除妨害请求权的竞合、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恶意占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与一般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需要事由的合同解除与任意解除的竞合。准确地把握其规则及学说对于实务和理论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量刑情节竞合是指同一案件中存在多种量刑情节的情况 ,包括同向量刑情节竞合和逆向量刑情节竞合。对于同向量刑情节的竞合 ,应在区分多种从宽情节的竞合和多种从严情节的竞合的基础上予以不同处理 ;对于逆向情节的竞合 ,应主张抵消说 ,但抵消说必须在量刑情节对于刑罚量的影响指数和量刑裁量程序两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转化犯的立法本质是法条竞合中的交互竞合与包容竞合.转化犯包容竞合立法例又包括准犯的立法及与包容犯立法逻辑相反的以他罪定罪的立法,其立法的理论根据是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其行为形态与国外刑法理论中“犯罪的发展”和“伴随行为”相近.转化犯法条竞合拟制性规定应具有充足的理由,并坚持一定的原则.转化犯包含的刑法理论并非我国独创,其立法本质是对法条竞合下法条适用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立法和司法上未能正确处理有关竞合问题,是新刑法首次确立的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罪名在一些地方很少适用的一个原因.正确处理危害国防利益罪涉及的"包含竞合"应坚持"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司法适用原则;正确处理危害国防利益罪涉及的"交叉竞合"应在司法中适用"法益保护的完整性"原则;正确处理危害国防利益罪涉及的"并列竞合"有赖于刑法的修正或相关司法解释.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充分体现刑法单独规定危害国防利益罪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法条竞合的本质在于能否以一法条对行为的非价内涵进行全面评价。在具有"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色彩"的个案中,法条本身之间虽然存在交叉关系,但适用任何一个法条都不能对行为实现全面评价。对此,我国刑法学界将此类型的个案大多作为法条竞合的特殊情形予以处理,并开展了重法能否优于轻法的旷日之争。本文以全面评价原则为构建基础,提出了从罪质和罪量的视角来评价该类竞合现象的方法,得出了其本质属于想象竞合的结论,为处断兼具"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色彩"的个案提供了法理依据与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11.
"三位一体"农村合作协会作为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成员,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济发展中资金是基础,信用是前提,然而"三位一体"农协在融资与借贷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户资金的供给,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三位一体"农协内部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协建设,通过深入探讨"三位一体"农协中影响融资与借贷的信用担保体系,分析成功的信用担保体系模式,为"三位一体"农协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提供可行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中小企业赊销信用保险投保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的赊销信用保险方法,即以地方政府控股组建的非盈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对当地中小企业赊销信用进行征信及担保,保险公司再对该担保公司的担保进行保险。  相似文献   

13.
保理业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但目前我国银行在该项业务的运作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通过对担保公司和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保理业务时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认为在保理业务中引入信用担保机构,可较好地解决银行所面临的困境,并且双方的合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意义重大,基于2008-2010年数据,围绕着担保体系建设、担保机构实力、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关系、风险防控等问题对福建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浙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量、推动各类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突显,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使中小企业融资极其困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多种模式,其中保证或抵押贷款模式较受关注,而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比较关键的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江浙地区,担保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信用担保机构的引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贡献了不少力量。本文着重剖析江浙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经验,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信用担保业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虽然担保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直接与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连接,但是其网络关系极其复杂。为了恰当地评价我国担保企业社会资本对增信能力形成的贡献,以便指导我国担保行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建立了社会资本支持的增信能力的路径模型。该模型涵盖了社会资本网络关系与担保企业存量能力、增量能力和潜在能力形成的联系,沿此路径分析,可以确定对担保企业增信能力的影响,即“风险筛选”、缓解“信贷配给”和“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经济转轨过程中凸现的大量信用风险问题,人民银行和各地政府正牵头在全社会建立完善信用体系,改进信用制度,可是对于担保和保险在信用制度建设中是否可相互替代的问题,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通过对比研究得出: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有相统一的一面,同时存在巨大的差异;两者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但是不能完全替代,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信用制度的建设应该包括保险体系和担保体系的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动因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困境。剖析了阻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 3大发展障碍 ,即认识障碍、法律障碍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障碍 ,指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经营信用风险的具有经济杠杆作用的金融机构。为保证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康发展 ,建议建立完善的资金支持体系 ,采用优先股的形式引导政府资金进入商业性担保机构 ;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强化担保投资的机制 ;规范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资信评估机构的连带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在辽宁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严重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分析了信用担保机构资产规模小、结构失衡、实力较弱;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缺乏;政府不适当的干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等原因。提出了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观点。指出应在宏观上优化政策性担保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成立"担保业监管委员会",以加强对信用担保业的监督管理。对于担保机构而言,应科学合理地划分融资担保参与方的风险分担责任,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分散和转移机制,并不断完善担保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