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海贵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9-33
以P市Q社区的“为老服务”项目为个案,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在分析与确定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及其需求的基础上,从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两方面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探讨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支持需求问题日益凸显。依据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不能自理比例高于全国,且空巢比例较高,养老与照料需求较多。从农村老年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来源来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城镇仍有一定差距,农村老年人获得的子女经济支持水平不高,照料与情感支持有限。基于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困境,建议从政府、社区、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完善老年人社会支持,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完善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充分运用农村社区平台,增加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来源。 相似文献
3.
廖正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5-29
针对汶川地震中人员财产损失巨大,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也造成了重大影响等实际情况,通过对理县、映秀、北川以及都江堰等灾区安置点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在突发灾害之前,该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以初级关系为基础,在民族心理及宗教价值观影响下,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支持作用,分析了在地震中,人们的社会网络遭到破坏,原有的物质支持和情感抚慰功能出现障碍,认为政府等正式组织所提供的正式支持较好地弥补了物质支持的欠缺,人际支持网络也完成由初级向次级的一次跃升,正式支持暂时性地代替了原有的非正式支持,提出了应在巩固政府正式支持网络的同时,大力促进当地非正式支持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4.
曹明倩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1,(1):60-61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城市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建设也需要城市老年人继续发挥其余热,因此,开发利用城市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具有其必要性.由于我国老年人在退休年龄和文化构成等方面占有优势,因此,开发利用城市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具有可能性.只有全社会和城市老年入共同努力,城市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养老安全感是老年人安全感中非常重要的维度,与健康老龄化、晚年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安全感面临着多种风险。基于调研数据,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安全感现状堪忧;进一步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调研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来源四维度中,经济支持来源以家庭支持为主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安全感显著强于以社会力量支持为主的农村老年人,且该结果非常稳健;社会保障二维度中养老保险显著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安全感,但并不稳健。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311份老年人社会网络状况结构访谈问卷分析发现,老年人社会网络规模均值为4.63人,其中,年龄、居住状况、照顾子女家庭以及参与娱乐活动等因素对老年人社会网络规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老年人社会网络的亲密者与老年人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性,老年人社会网络主要亲密者是老年人的配偶、孩子和其他亲属,这些“强关系”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由于家庭规模缩小引起社会网络结构变化,本文对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基本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杜旻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4):12-19
通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定序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考察了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的不同影响,而且扩展了社会支持的内涵,分析了社会支持的质和量的影响差别。研究发现:女性老年人、高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多子未必多福",子女数量增多并没有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促进作用;老年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并不能对其心理健康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来自于公共财政、集体补贴的收入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亲人的精神支持具有积极影响;核心家庭成员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以及老人在生病时能获得家人的照顾会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老年人所拥有的医疗保险类型也会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06-108
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逐步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网瘾的对策,主要是不断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改善青少年社会化的环境来帮助青少年预防网瘾。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量表法以314名老年人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评估了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年龄和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的社会支持指标的预测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贺寨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3):9-12
研究了老年人口社会支持网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何种社会角色提供何种社会支持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亲属是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的主要来源,朋友则是社交支持的主要提供者。邻居提供小的实际支持和社交支持。工作关系则只提供极少数的社交和情感支持。在亲属中,儿子提供的社会支持的类型最多,而且大都是最重要的实际支持。女儿则提供的是得病时的照顾及一部分情感支持。配偶提供的是心理抑郁和外出时的支持。兄弟姐妹的作用与此类似,主要起解决家庭矛盾并起娱乐陪伴的作用。而其他亲属则主要在看信及借物一类的小事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贺寨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3):29-32
时空问题是城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天津随机样本的调查,探讨了天津贫困人口社会支持网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人口的社会支持网成员与调查对象认识时间比较长、空间距离不大,心理距离很小,且交往频繁。多种因素对贫困人口社会支持网的时空分布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的发生使社会弱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凸现出来,社区社会组织从产生起就承载着对城市弱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使命。单位体制的改变等因素使得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到社区,其中包括对社区内社会弱者的救助与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对城市弱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社会组织在帮助社区下岗人员再就业、救助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老年人、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协同政府管理社区“社会弱者”事务及动员公众参与“社会弱者”的支持工作中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张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47-50
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年人群体的权益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老年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重要于物质层面需求。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但目前我国的相关支持系统建设还不完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就要从家庭、社区、组织、国家等层面进行改进,进而形成更高水平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对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现状及对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式和非正式支持对老年人躯体和心理健康有影响,客观的支持网络的构建、家庭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对老年人躯体健康影响尤为显著,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及国家给予的卫生保障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但老年人整体健康的维护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不能单独起作用,故以社会生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老年人健康维护的正式和非正式支持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支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鹏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4-49
社会支持研究发端于个人健康的社区心理学研究。随着网络分析概念和方法的引入,社会支持的定义更为系统,相应的操作化测量更为规范。通过对社会支持的来源组成、支持网络的关系和结构、实际获得支持与感受支持、支持作用机制等问题的梳理,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因素得到更为全面的检视。 相似文献
18.
对建立农村老年人支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的老龄化、计划生育的实施等 ,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支持问题日趋突出 ,单纯依靠家庭养老 ,已难以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本文从建立农村老年人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出发 ,探讨农村老年人支持体系的可能形式 ,分析建立农村老年人支持体系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农民工社会支持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 ,我国大批农民流向城市 ,形成农民工人群体。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目前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现状却令人担忧 ,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农民工的就业、用工指导问题、子女入学问题、劳动医疗保障问题以及他们自身的再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对上述问题着力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解决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邹顺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
过去,我们对个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往往过多地强调其主体的自律性,事实上人们的道德行为表现始终都是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实现的.道德行为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个体道德行为必须要得到社会的反馈,必须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保护,这是道德行为主体能否将自身的道德行为恒常持久地坚持下去,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对道德行为的社会支持的研究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