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植物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单株植物生长时,显得黯然、单调,缺乏生机;当与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它们却茂密、簇拥,生机盎然。植物界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翻一翻中外人才史,不难发现,人才成长中也有许许多多类似于此的“人才群”现象。因此,亦可把这种“人才群”现象称为人才的“共生效应”。给它下个贴切的定义,人才共生效应,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民族、地区、家氏,通过高能为核、师徒、血缘等方式,人才呈高密度集或接代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共生途径标准,人才共生有两种基本形式:人才链和人才团。剖析这两种共生形式,将使我们茅塞顿开,获得许多新的启迪。 一、人才链使人才代代相传 人才链,是指同类型人才按血缘型或师徒型方式,连续两代以上出现的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才团”,是指在一个较小空间和时间段内人才成团成批出现的现象。具体是指某一民族、某一地区、某一社会团体中人才簇拥的社会现象。“人才团”不是一个特定的组织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既可以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主体,如一所学校、一个研究所、一个科室,甚至一个科研或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才能评价中,经常出现一些错估现象,影响对人才的发掘和使用。常见的错估现象有: 一、以此代彼。即以此才能作标准来衡量彼才能,甚至用此标准代替才能标准,这就不能正确进行评价。如董其昌在明代是乡里豪绅,曾发起“松江民变”,史书上有“民抄董宦”的记载。他的字画也因此而贬得一文不值,在这里,是用道德评价代替了才能评价。 华罗庚在金坛县读初中二年级时,王维克老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才。他大声疾呼:“华罗庚是个人才!”可是,有的教师却说:“你看他写得象蟹爬的字,能算人才?”王维克老师回答说:华罗庚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少,可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怎么能从他写的字看出来呢?”用书法的标准是无法评价数学家的才能的。那位老师就是犯了以此代彼的错误。 二、以形代质。就是以对外形评价来代替对才能的评价。湖南有一位自学成才的青年人报考大学,成绩优异,但因腿残没有被学校录取。后来,当学校决定招收残疾人时,他便一举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由此可见,以形代质的错误倾向是发掘人才的大敌。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人才效益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人才错位”也就成了议论的话题。不时可见到这样的报道,招聘一般的工作人员要求是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招聘营业员也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等等。对此,众说纷云,有的说这是浪费人才;有的说这是企业为了提高人员素质.建立企业形象,保持企业后劲;有的说这是“双向选择”,无须第三者多言。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因此,对“人才错位”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人才错位”现象认识的深化。 “人才错位”实际上是指人才个体不能在现有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萍 《人才开发》2003,(8):24-25
一、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是恶化人才生存环境的根由 官僚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有时官僚主义专断作风抬头,有时官僚主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轻浮作风蔓延。在和平时期出现时,自由主义便开始抬头,对党内团结产生严重影响,以致形成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拉圈圈,搞派系;一些心术  相似文献   

6.
人才资本是在一定人力资本基础之上形成的,附于具体人身上的知识、智慧、才能、技能等能够被用来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智力资源禀赋。人才资本的集聚是指人才资本由外向内、由远到近的集中。人才资本的辐射是由中心向外围的扩散,它有时是有形的,即人才资本有位移的产生;有时是无形的,即中心地人才资本对周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团结”者,从字型意义上讲,别有韵味。一个“团”字,就是把人才聚集到一个方阵中来。“结”字就是让人才像丝线一样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右边一个“吉”字,寓意做到了紧密交织,事业就吉利,前程就吉祥。跳出传统的、笼统的团结观,要使人才在一个方阵、一个团队抱成团,需认真研究把握构成团结的四个定位:文化定位、结构定位、质量定位、艺术定位。  相似文献   

8.
面临日趋“白热化”的国际竞争,我国民营企业如何经营和管理人才呢?怎样才能挤身世界强手之林?笔者认为,民营企业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聚集各路人才于麾下,才能“得人才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9.
时下,各地、各部门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已形成一股巨大的热潮,有不惜重金聘请人才,有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有给予优越条件争取人才,这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有少数地区和部门不考虑本地实际需求,引进人才时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和高名声的科技工作者,有极少数部门甚至只看学历、文凭、职称,出现本科生热、研究生争、博士生抢的现象。由于盲目地引进人才,导致引进的人才有的 “骏马成了犁田牛”作用发挥不出来;有的因专业不对路,无施展才华的空间;有的因条件设施不具备,高科技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结果,前边引进,来后…  相似文献   

10.
王呈梅  张蕾 《人才瞭望》2016,(14):43-44
烟台与韩国相邻,是山东省内韩企最聚集城市,随着中韩FTA的签署,烟台加快推进中韩产业园的建设,据此,烟台地区对韩语人才的需求预期良好.然而现实却是“韩语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与“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矛盾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对烟台地区的部分用人单位和韩语专业在校生进行调研,发现烟台地区韩语人才的供需矛盾并找出其原因,据此对当前在校大学生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对一个单位而言,人才流进与流出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时是不对称的,当流出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高于流进人才时,这种人才流动对其单位来说就是人才流失。显而易见,人才流失对人才流出单位的影响是消极的。我们对武汉市国有医院2003-2004年间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国有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存在比较严重的流失现象。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报名条件的苛刻性一些地方制定的报名条件比较苛刻,标准过高,限制过多。有的过份强调报名对象的身份、学历、户口、年龄、性别等,有的还强调报名对象须有一定的领导工作经历,甚至有的还提出身高、长相等要求,使许多同志可望而不可及,失去了参与竞争、接受挑战的机会。这种公选对象的狭隘性,不利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此,在制定报名条件时,首先要坚持职位相宜的原则,根据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进口”条件。其次要坚持平等竞争的原则,实行在公选面前人人平等,打破人员身份、户口、性别等限制,打破地区、行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对于中国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过程中,人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中国虽然处于人才大国的地位,但是离人才强国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创新”作为党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党固本兴邦的第一资源,可见,人才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在人才培养的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相结合,在人才的发展方向上,坚持人的本质论,在人才的选用标准上,坚持人的价值论,在人才的培养规律上,坚持人的发展论。只有把这些与当前的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把中国建成人才强国。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才,是指才能较高,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钱学森同志在《人才系统工程》一书中指出:“我们的人才,不是什么天才,而是人民之才。是人民当中各行各业有才能的人。”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才概念是指那些德才兼备,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如我们讲的领导人才、科技精英、经营奇才等。广义的人才概念是指所有具备一技之长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人才。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才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才都离不开他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不同时代的人才都是该时代社会需要和社会评价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其社会性集中表现为阶级性。智能性:任何人才都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聪明才智,这是他们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取得成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条件和保证。进步性:人才能够通过他们的劳动成果或绩效,对当时的社会事业发展和进步起着某种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做出贡献。创造性:人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等条件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取得成效。广泛性:人才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讲的人才的广泛性,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人才。动态性:所谓人才的动态性,是说人才的内涵和层次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动态性主要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人才和非人才,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人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才概念本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就个体而言,人才的出现总有一个从潜到显、从崭露头角到炉火纯青的发展过程等。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时代》周刊在题为《我们看中国时的真正盲点》的文章中,阐述了大量在美国学成的中国人才纷纷“回流”的现象。文章说,中国早已启动“人才发展”计划,大力吸引海外华裔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回国,尤其是身在美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组织人事部门在考察干部时,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形成汇报材料时是只写优点不写缺点,以偏概全、褒贬失当,很容易造成用人的失误。考察者在认定干部的缺点时,大多习惯于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千篇一律,简单雷同,不触要害。实际工作中,干部的德才高低、能力大小、政绩优劣、作风好坏等是各种各样的;但反映到材料中,大多雷同,象“说话时不大注意场合”、“作风欠紧张”、“对自己要求的不太严”、“激动时不够冷静”等一些词语使用频率比较高。二是用词含糊,模棱两可,没有肯定性。在涉及到干部的缺点时,用词往往没有确凿之言,含含糊糊,一带而过。惯用“有时”、“在某些问题上”、“偶尔”等词语。三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同志怕得罪人,在考核材料中,一接触到被考察者的缺点,往往悄然而止,让领导无法了解被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去年高校招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封建时代,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这里面有着封建…  相似文献   

18.
一忌“满天飞”。当前,毕业生档案传递方式五花八门,加之乱投递,造成档案“满天飞”的现象。学校的档案投递方式,有机要传递的,有派专人投送的,也有的让毕业生自己携带,甚至请人顺带。同时有些院校不能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图省事、方便,档案乱投递现象时有发生。想当然地将农学专业毕业生档案投递农业局,林牧专业的毕业生档案投递到林牧渔业局。有的甚至将毕业生档案直接投递到毕业生所签企业单位,而这些单位根本就不具备管理档案的条件。档案“满天飞”现象,导致毕业生档案查找费尽周折,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和人事代理工作,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带来不便,同时也造成了档案私拆、涂改、丢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给档案管理上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必须规范和统一毕业生档案传递工作,档案传递要严格执行通过机要传递或者专人送取的规定,所有毕业生档案都应寄送当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在毕业生就业落实单位办理就业手续时、再由人才中心向有关具备管档权限的部门移交。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当人们拥有某种物品、财富或某种条件、关系时,往往并不觉得怎样宝贵,也就不很珍惜;然而一旦失去,方才意识到其珍贵无比,于是追悔莫及。对这种现象,早有人总结出一句颇含哲理的名言——“失去了才知道是宝贵的”。 笔者由此想到了某些单位、特别是少数企业领导对人才的态度和做法。这些领导一方面看起来并非不爱惜人才,平时常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挂在嘴上,悲叹本地、本单位人才缺乏,“蜀中无大将”,羡慕外地外单位人才丰富,选择余地大,为此费尽心机到外面请人挖人,有的还不惜重金搞“筑巢引凤工程”吸引人才。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对身边有一技之长者视而不见,闲而不用,备加冷落,或者满眼缺点.求全责备,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长期压制,无情打击,更谈不上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了。然而一旦当这些人心灰意冷,下决心另谋出路,不顾一切甩手而去之际.这才如梦初醒,于是百般挽留,或横加阻拦,留之不住便后悔莫及。似乎非得到此时,才能良心发现。明白“真才”之所在,感到失去可惜,悔不当初了。  相似文献   

20.
工业与民用工程建筑施工是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建筑施工在可行性报告、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等构成的工程链上只是其中之一。特定的环境确定了施工企业人才的定位、功能和作用。 没有人才,就没有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指出:“人才要靠教育培养”。从我们施工企业来说,人才与技术、资金一样,一方面靠积累,一方面靠引进。施工企业人才结构是呈宝塔型的,处在尖塔上的是高层领导,包括企业经理与三总师;中层的是各部门、项目的管理人才;塔底是绝大多数的优秀员工,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