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它追求的最高价值取向或最高理想目标。马克思考察社会发展进程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和“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互补的关系,它们统一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评价社会发展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是统一使用的,但又是有所侧重的。他对第一、第二大社会形态的评价,重心在历史尺度,对第三大社会形态的评价,重心在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保持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也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能否认清发展阶段 ,事关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我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历程 ,可归纳如下 :从抽象的共产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超越了历史的“设想”;从认识社会主义的“两阶段”到形成“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是一场现实的思想接力 ;从经济衡量标准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吕安兴 《河北学刊》2002,22(3):15-18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建设入手,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生产力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它们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两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为之而奋斗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现实目标,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把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结合起来,把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之奋斗的理想境界真正变成为当前阶段的奋斗目标。但…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的深入解读,需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语境探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讨论的逻辑就应是先弄清马克思讨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历史前提,研究马克思提出的人的三形态理论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关系,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益理性的成长与利益主体的形态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史是一部人类追求利益的历史 ,从人类自身来说 ,也是人的利益理性成长的历史。从利益理性的成长这一视角考察 ,利益主体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本能利益人或利益人的前理性阶段、经济人或利益人的片面理性化阶段 ,最终将走向利益人的全面理性化。“没有个人物质功利的追求的人生”是利益理性的成熟形态 ,也是利益主体发展的最高形态 ,它将引导人类走向恒久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围绕人这个主体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解人这一问题上,始终把人理解为三个层次,即“类的人”、“社会的人”和“个体的人”。三者的关系有着历史性和逻辑性,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完整过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追求“天人之和”、“人我之和”、“身心之和”。  相似文献   

9.
和合:普遍和谐维度上的现代价值体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文化传统,基于“天人合一”、“尚中贵和”、“礼之用,和为贵”、“修身正心”、“协和万邦”等主张,广泛确认并追求普遍意义上的“和谐”。亦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心灵的和谐;民族、地区间的和谐。“和合”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从本质上正是“和合”文化发展的现代形态。当今社会,确立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和平共处的现代发展理念,“和合”文化传统都有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的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历史客观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相统一的高度上 ,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价值导向落实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代表 ”立足于人现实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从而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2.
张清林 《兰州学刊》2008,1(1):154-157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研究人的发展形态,分析人的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思路,不能离开文化这一视角。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在当代中国,由于农业文化模式的历史惯性和市场经济文化机制的负面作用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人还没有完全摆脱“人的依赖”的束缚与羁绊,又开始承受物化蒙蔽、异化生存和片面发展的痛楚。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持久的农村文化建设来加速农业文化模式转型,消解“人的依赖”;以现代性文化精神的培育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推动人发展形态的转型;建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和谐文化,消解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引导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道德合理性 ,因为其深度追求的价值向度符合人类“善”的生活目的。市场经济的“善”性规定了市场经济道德“为己利他”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道德内含“基本道德”和“理想道德”两个层次 ;以“基本道德”为基础 ,以“理想道德”为指导的价值追求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0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侯远长在《中州学刊》2006年第1期撰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探讨》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也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包括:可持续发展、民主政治、社会文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公平正义”、“友爱互助”、“安定团结”、“和平安全”、“和谐相处”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的价值追求,是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满足需要的一个基本尺度。共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即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以其进步的价值取向指导人的全面发展,以其先进性规范人们的活动并指导着通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个体自由”,其理论旗帜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社会和谐”,其理论旗帜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预设了现代性价值由“实体之自由”发展到“关系之和谐”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这一必然性,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实践中重建社会主义现代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把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理论的逻辑和实践的取向而言,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内在地包含着发展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追求人们物质丰裕和精神富足的基本精神,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情怀。以人为本就是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地说,在从事社会活动中,注重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发展,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坚持以人的需要为尺度,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看到,以人为本是与以神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的核心价值追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与建设的核心理念。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主要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三件大事,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民主”,社会主义革命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平等”,改革开放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发展、共享”。这四个核心价值追求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近百年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四条主线,也逻辑地反映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民主、平等、发展、共享”。  相似文献   

19.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至高目标,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正义目标。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目标指向,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价值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格局的重构,而且是社会正义的追求,彰显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生产正义、分配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正义等社会价值。其中,生产正义是共同富裕内蕴的正义基底价值,分配正义是共同富裕内蕴的正义核心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正义是共同富裕内蕴的正义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关系,从社会属性看,其本质都是社会主义,表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从发展战略目标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奋斗目标,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都具有阶段性,但小康社会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从内容构建看,三者相互交织、互相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全面小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条件,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