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海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面临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之实践研究王振岭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是青海基础教育的一个难点。认真研究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  相似文献   

2.
沉重的翅膀──关于循化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下)马成俊,斯琴,马文全,苏中颖,马宏(二)客观方面的原因1、地理环境的影响循化地区多山多沟,在全县总面积中山岭面积占73.2%,丘陵和河谷平地只占26.8%。撒拉族聚居的六个乡镇位于黄河、街子河、清水...  相似文献   

3.
对撒拉族女童教育状况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青少年的教育状况,尤其女童教育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不容乐观,备受关注。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参考先前学者的调查结果,结合当地实际,对新世纪撒拉族女童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分析了影响撒拉族女童教育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后,作者提出少数民族女童的教育状况,不能仅仅凭借学校教育为本来做结论,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教育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撒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马伟一问题的提出撒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是撒拉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现实的需要,撒拉族人民越来越多地掌握了汉语,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实施,更使汉语在撒拉族地区得到了广泛...  相似文献   

5.
试论提高女童教育科研成果普及工作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童教育是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实验课题。四年来,在以宁夏教科所为牵头单位的总课题组的领导下,我省研究实验组在民族女童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得到了国家教委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为使这一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教育实践,省教委作出了《关于推广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科研成果的决定》,并将此项成果列为“青海省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主要科研推广项目,在全省20个县普及这一成果。为增强推广普及工作的实效性,这里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一、充分认识女童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女童教育…  相似文献   

6.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潜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教育,尤其取决于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所受的学校教育,因为这一时期将会为其一生打下基础。然而,在当今世界,女童教育问题远未解决。目前,女童教育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7.
对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障碍及其解决思路的探寻是一项很有必要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本文以云南省梁河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予以论述.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受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女童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那么,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问题就需要一些特殊手段来解决.因此,认真分析现实存在的女童教育的困境,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方能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以利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我们调查组一行三人,于5月30日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就撒拉族教育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历时21天。在此期间。我们除在县教育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查阅数据资料,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外,还先后走访了撒拉族聚居的孟达、查汗都斯两个乡和文都藏文中学,使我们对循化撒拉族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基础教育的重点问题──女童失学与辍学方素梅中国现有1.8亿文盲,70%以上为女性,①而1993年261万失学儿童中,三分之二以上仍为女性。②女童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更...  相似文献   

10.
方涛  顾玲  许乐  罗平 《民族学刊》2010,1(2):149-152,168
从文化的视野诠释民族地区女童辍学问题是女童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尝试。笔者运用叙事研究方法,深入羌族地区一个村寨进行了田野考察,尝试从研究对象的生活经历中理解辍学问题,并从经济贫困、文化变迁、文化心理等层面解释民族地区女童辍学的原因。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期,我们有必要对包括女童辍学在内的多种教育问题做文化分析,这也是从根本上认识乃至解决当前诸多教育问题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青海撒拉族服饰文化在现代人眼里,黑白圆帽、各色盖头、长袍坎肩、胡须首饰等,是撒拉族最直接、最明显的特点。实际上,撒拉族根据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气候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从流行于本民族中的民间歌谣、传说故事以及一...  相似文献   

12.
从外来词透视撒拉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来词透视撒拉族文化韩建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来文化的特征必然要通过语言体现出来。撒拉族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时,与各种文化和语言互相接触、交流和融合。在这种交流、融合中,通过借词输入新概念而不断丰富撒拉族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撒拉族文化吸收外...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50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向世人指出:“中国的普及教育问题,大半是女童教育问题。女子教育是普及教育运动中最大的难关”。半世纪之后,在宁夏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女童教育仍然是难中之难。在女性一生的文化经济与变迁过程中,童年期是她们作为人类社...  相似文献   

14.
青海撒拉族饮食文化撒拉族饮食文化是本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周边兄弟民族文化长期相互影响、交融、发展而形成的,既充满了撒拉族的个性,又渗透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具有突厥传统、伊斯兰特色和高原风味三大特点。传说,撒拉族先民曾牵着骆驼,驮着《古兰经》,...  相似文献   

15.
撒拉族生产观念与生产实践马明良长期以来,撒拉族研究多侧重于上层建筑领域,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社会、习俗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经济领域的研究被人们所忽略,成为一个薄弱环节。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各民族不断发展、不断繁荣。这样...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文化人类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着这样的宗旨,笔者就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阿格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一番探讨。撒拉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从狭义上说只是原始社会或者是早期的社会组织结构;从广义上说包括早期一直到现代的社会组织结构。笔者主要是从广义性来探讨其社会组织,考察其内部变化的机制。这一社会组织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血缘为纽带,部分地存在着平均主义观念,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平等、合作、协调的内涵。一地拉族先民氏族的产生①撒拉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撒拉族的出生礼、儿童的培养和教育、成年仪式、妇女和老年人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特别是通过对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韩热木赞老人家庭这一个案的调查与研究 ,运用具体生动的民族社会学资料 ,试图揭示撒拉族个体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撒拉族谚语的检索,来考察谚语所反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所表现的文化价值。同时,分析了这一文化价值对撒拉族行为方式的影响与约束。  相似文献   

19.
回族女童教育是宁夏教育的“老大难”宁夏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回族女童教育。解放以来,宁夏曾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普及初等教育工作。除去当时大环境的因素外,终因相当一部分女童未入学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1987年我们对全区回族聚居农村回族女童入学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回族女童入学率为79.6%,比回族男童入学率低8个百分点。据对不同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6乡18所小学1981年入学的1056名儿童跟踪调查,1981到1986五年间,回族女童读满五年巩固率为40%,流失率为29%,留级率为31%。流失高峰集中在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回族女童大量流失的原因,从教育外部来说,主  相似文献   

20.
在青海民族地区教育迈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中,其性别差异问题得以凸现。总体而言,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教育呈极其落后态势,并强烈表现出区域性与民族性重叠交错的特征。以这一特征为切入点,深入认识青海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有规律,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首先,青海民族地区妇女教育的落后,是在空间维度上与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1993年,广东省适龄女童入学率为99.35%①。而1996年,青海省农村适龄女童入学率分别为:西宁市96.64%;海东地区94.5%,黄南州53.69%,海北州81.78%,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