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黔东南苗族村寨的村规民约中几乎都有关于"田边地角"的规定,虽然各地土地环境不同,规定的长度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在苗族传统习惯的基础上,对落实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土地经营管理权的确认和保护,同时过去和现在苗族地区都有一套解决"田边地角"土地纠纷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土地信托——农村养老方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中国的现状,而"土地信托"则可以作为替代农村"养儿防老"模式的最优选择。土地信托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其中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是土地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土地信托中存在着信用风险、信托财产转移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因此需要制定《土地信托管理办法》,对土地信托中的特殊问题,如委托人、受托人资格,以及信托财产、土地信托中的信息公开等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建议设立统一的监察人制度,规范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和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的责任制度等,以便为养老为目的的土地信托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一般观点认为,农民土地上访是"地权"不明晰造成的,解决的办法就是赋予农民"地权"。本文在对东县四年农民土地上访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农民土地上访的六种类型以及三种性质的"地权"纠纷。东县的事实表明,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确权"性质土地政策法规逐步赋予农民"地权",削减村组集体在土地上的权力,不仅没有减少农民"地权"纠纷,反而激化了土地矛盾,导致大量的农民土地上访。本研究表明,一般的观点可能忽视了中国农村现实,若其形成政策影响时,可能会在政策设计上烙上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那么,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会造成更多的农民上访,破坏农村稳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社会,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农民收入低、增收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方面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曰"多",二曰"小".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就要治"多"治 "小" ,关键是要提高农业劳动力内在素质.治"多" 的办法主要是分流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治 "小" 的办法主要是实行农业产业化或企业化经营,也就是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来,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学习,人们对土地的商品性,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及建立土地市场等有了新的认识,推动了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目前试点工作正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稳步开展。海南岛已颁布《海南土地管理办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让、转让和抵押,并允许外国和港澳台公司、企业或个人参加土地开  相似文献   

6.
试析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土地权利关系变化的过程,指出现行城市土地制度由于存在土地征用和收回权的行使范围扩大化、征地及拆迁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不妥善、程序不合理等缺陷,已不适应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土地权利关系变化的需要;因而认为土地制度创新势在必行,提出了土地制度创新的初步设想,明确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被征地者及被拆迁人的土地财产权利、对"公共利益的需要"作出明确的界定,规范政府行使土地征用和收回权的范围、要充分考虑被征地者、被拆迁人对土地的权利,给予公平、合理的市价补偿、要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完善拆迁安置办法、从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和规范政府行为出发,完善城市建设征地及拆迁程序。  相似文献   

7.
"三权分置"是对土地权利体系的创新,本次《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构建了"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土地权利架构。文章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经营权"的规定进行讨论,主张"土地经营权"应定性为物权,并对"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规定进行阐释;对"土地承包权"定位问题进行探讨,主张"土地承包权"应作为一种不包含财产性质的成员权被民法典物权编确认;对完善"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地征用过程中,存在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标准偏低且不足以预防失地农民面临的贫困,其中产权界定不清、农地价值构成模糊。据此探讨了土地价值构成,指出土地收益权价格应该包括土地经济效益收益权价格、生态效益收益权价格和社会效益收益权价格三者之和,并提出了失地农民安置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土地财政"的棘轮效应又使得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形成较强的依赖,并助推房产价格上升;当"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时,地方财政便深陷偿债困境。因此,地方政府应设法从"土地财政"中解脱出来,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自主债融资探索,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如投资增速减缓,供需结构变化,国内信贷比重降低等等.同时,其发展也面临"供求关系偏紧,房价增幅趋缓和房地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与对策,如盘活存量土地,完善土地供应办法,改善供应结构,加快二手房交易市场建设,引导住房梯度消费.  相似文献   

11.
纳粹德国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纳粹党上台前大肆鼓吹的"土地"、"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废除地租",在上台后并没有实现,德国仍然是容克资产阶级的国家.纳粹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扩张战略,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研究并制定实施更优惠的土地政策是山西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惠民支农工程,并科学合理用好增减挂政策,拓宽建设用地供给渠道,保证建设用地。二是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流转的价格评估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要创新土地治理机制,引导企业参与土地开发,围绕土地整治发展"五位一体"开发性农业。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史上有种与粮食(包括食品,以粮食为原料形成的肉禽蛋等副食品)有关的现象,叫做"马尔萨斯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必定高于粮食供应,最终导致人类大危机。而且他认为,这个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就算粮食暂时增长了,人口也会跟着增长,但粮食不可能永远增长,因为土地和产量必定有限。那怎么办?一种办法是节育,另一种办法,马尔萨斯也  相似文献   

14.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职能异化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各地广泛实施的农地承包制度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不能适应二元经济结构变迁的现实,农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就业与收入职能不断弱化,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严重滞后.安徽省肥东县农村的31户农户调研数据表明:从公平与效率两个角度分析回归农地生产要素这一根本职能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因此,可以尝试"以土地换保险"的办法回归农地的根本职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土地储备制度主要和唯一的法律依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11月19日发布实施.该办法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土地储备的目的、概念、范围和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土地储备贷款的担保等作出规定,给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和土地市场运作带来一系列重要变化,应当结合有关土地法规和土地储备的实践加以认真解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从我国现今房地事业产面临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健全"、"房价居高不下"、"市场秩序混乱"、"土地出让金管理使用方向不规范"等问题出发,结合中央及地方对确保我国各地区房地产健康、和谐发展要求,重点阐述关于政府为应对当今及其未来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问题而制定政策的方向。笔者通过全新的视角,基于宏观经济理论基础、经济数学分析、相关性研究等研究方法,指出政府在尊重市场自动调节作用前提下采取:"不对称性战略规划"、"生产资料投放量化"、"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金融市场把控"及"保障性基础市场配额管理"五项房控政策来实现在房地产事业发挥自身经济拉动作用,同时又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依托于土地,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土地是立体的,包含一定的空间。土地与建筑物在自然属性上是密切结合的。而土地与建筑物的权利分配于不同主体,必然导致实现权利内容的冲突。地上权为土地和建筑物的不同的权利主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平衡了土地所有者和需要土地建房的土地需求者之间利益,它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反映了土地与建筑物的权利构造的发展变化。如今,地上权与地上物所有权之间仍有无法协调之处。现行法律对此规定比较模糊。笔者拟从地上权的发展中探寻解决冲突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山东省章丘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平原地区农村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有机结合.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章丘市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很好"、社会效益"很好"、生态效益"较好"、综合效益"很好".以期为平原地区的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在今后的土地整理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促进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房屋中心主义"和"土地中心主义"作为不动产征收立法的两种取向,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导引和规范机理。揆诸两大法系不动产征收较为完备国家的立法,"土地中心主义"立法取向贯穿于具体制度的建构和展开中,成为规范逻辑体系之主线。鉴于域外先进经验、土地的特殊属性以及土地与建筑物间关系等因素的考量,我国不动产征收立法应摒弃"房屋中心主义"而践行"土地中心主义"的立法取向,并以此为导引进行方法论维度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唐中期至明中期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中叶以后,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封建国家对土地"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中国封建社会比较完全、比较自由的土地私有制开始逐渐确立,土地至此才成为比较完全的商品,土地买卖遂成为人们占有土地的主要途径,土地市场的范围与规模激剧扩大,土地买卖形式并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