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驹教授的新著<模糊修辞学导论>即将付梓,他嘱咐我为之写序.我对模糊修辞学这门新兴学科知之甚少.但千驹教授盛情难却,我就写一点儿感想吧. 我和千驹教授(以下干脆直呼"千驹"吧)很有缘分,我们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同一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同在大学里教书,现在又是同行、同事.这几"同"使我们交往、办事多了几分"投机".  相似文献   

2.
千驹教授的新著<模糊修辞学导论>即将付梓,他嘱咐我为之写序.我对模糊修辞学这门新兴学科知之甚少.但千驹教授盛情难却,我就写一点儿感想吧. 我和千驹教授(以下干脆直呼"千驹"吧)很有缘分,我们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同一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同在大学里教书,现在又是同行、同事.这几"同"使我们交往、办事多了几分"投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原有<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对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新要求,指出了原有课程内容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对新形势下该课程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定位,拟定了适合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翻译中的模糊语言——《道德经》第一章的英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这一特性赋予有限的语言表达式以无限的意义,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然而,模糊性也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挑战.文中以中国经典著作<道德经>第一章的英译为例,分析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模糊语言的处理,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野性的呼唤>小说的语言特色,指出它是优美与力量的统一,兼具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笔者利用晋常璩<华阳国志>中的一些语言资料,对其中的巴人语词进行考释.对于缺乏文献资料的巴人语言来说,<华阳国志>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思想过渡期著作,既要看到它的变革功绩,也要看到它的理论局限.马克思世界观和美学观成熟期的拐点主要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作马克思哲学和美学"诞生地",视作"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开端",有失妥当.模糊马克思的思想"早期"和"成熟期"界限,容易将其美学观变成人本主义.应当坚持走与实际结合的科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8.
陈马癸的<文则>主要是讲作文的法则,但作者在该书中多处论及他对写作过程中语言及语言运用的看法.文章通过<文则>中相关材料的分析,从五个方面归纳了陈马癸关于语言及语言运用的主要观点,认为陈马癸<文则>中的很多观点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清明上河图>研究中颇有影响的是图中所表现季节的两种说法."四季景说"以主观臆断把<清明上河图>列入"四季配"的表现形式,有悖于其正剧性质."秋景说"视而不见北宋东京清明时节特有的枯绿交融与人们穿戴不一的景观,而得出<清明上河图>表现秋天的结论,是因为犯了立说使用的资料以偏代全、研究用的图本印制模糊而考证有误,以及不大了解绘画艺术创作使用的语言,解读画面缺乏情趣感而产生偏颇等方面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周易>诠释学的特殊概念"明象"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分析王弼和相关学者的论述.结合符号学、语言学及文学理论等现代研究方法.评价这些思想家对中国语言哲学和诠释学所作的贡献.笔者认为,对象辞问题的探索给传统中国语言哲学和诠释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成就包括提出了语言起源的有机理论,认识到语言是思考的工具,发现了意指的机制、暗喻和转喻的基本原理及心理基础,构建了语言交流的模型,发明了不同的阅读模式,领会到表征、阐释和诠释学的模糊本质,并探讨了读者中心批评论和作者中心批评论的优缺点.周易研究中的象数派与义理派之间的争论超越了<周易>诠释学本身,具有语言学、哲学和文学等多重意义.它在许多方面预示了当今关于意指、表征和阐释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出<盗律>对于<二年律令>研究及对中国古代律学发展研究的重要价值,运用比较、例证、文献诠释等方法,将<盗律>和汉朝以后朝代的律典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盗律>具有严惩"盗"、严惩官吏职务犯罪和赏罚并用的思想,采用总分则的立法结构体例、参照性条款和明确规范的语言,确立肉刑与劳役刑并用、罚金刑等刑罚等级体系,都体现了它在<二年律令>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和<普通语言学读本>是当今语言学界探讨他的语言哲学思想的主要依据.与前部教程相比,<普通语言学读本>强调,语言是纯粹差别的,它的形式和意义不可分,而且也不能脱离社会.这部著作更易于准确把握索绪尔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13.
朱熹思想体系的建构与<中庸>密切相关,其中就涉及朱熹解释<中庸>的方法论.朱熹对<中庸>的解释活动以朱熹为解释者,以<中庸>作为历史文献和解释对象,把朱熹与<中庸>联系起来的就是解释方法.这个解释方法不仅包括语言解释、心理解释的研究方法,还包括"理在<经>文内"的研究思路.朱熹<中庸>解释方法具有历史性,这与<中庸>本身特点以及朱熹师承渊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猫鬼"、"野道"见于<隋书>、<北齐书>等书,<汉语大词典>将其分别释为"古代行巫术者畜养的猫"、"犹邪道".根据<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论证了<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同时提示,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诸病源候论>这类古代医学文献有着丰富的语言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在文学史上却有着较高的地位.其写景语言更是峭丽峻洁.鄙道元在<水经注>的写作中选词精审,构句简练整洁,修辞逼真,而又具有切入景物深邃的语言表现力.因此,研究探讨<水经注>中写景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文学语言的艺术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表述上看,<指物论>与以对辩体写成的<坚白论>、<白马论>和<通变论>三篇,写作风格迥异,并没有表现出主客双方之间的对诤风格.从研究内容上说,它明显是针对<墨经>的指物观而作,核心在于阐明名物关系.因此,<指物论>并不是对辩体.  相似文献   

17.
默多克的成名作<网下>深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有研究者认为这部小说是<逻辑哲学论>的形象演绎,其实,<哲学研究>也对<网下>的写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网"的深层寓意和"语言游戏"皆是作家向维氏哲学暗中借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晋语>为<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尚书>一样,<晋语>以记言为主,同时叙述历史、传记人物.在史传文学中,其语言独具特色:含蓄而流畅,生动而严谨,优美而准确,灵活而工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技巧.<晋语>运用语言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史传文学的语言提供借鉴,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于良芝博士的<图书馆学导论>是新时期图书馆学核心教材,在总结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图书馆职业队伍提供新的关于图书馆职业和图书馆学的概述性介绍.文章对该书的内容、体系、结构等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20.
乾隆晚期和珅、庄存与关系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来在研究庄存与和和珅的问题时,大家多关注<清实录>的资料.由于庄存与的和<春秋>相关的手稿是乾隆中期写成的,学者们便怀疑庄存与的<公羊学>写于和珅案子之前,<公羊学>的复兴与和珅时代无关.然而,为什么庄存与的<春秋>学直到道光时代才以<味经斋遗书>之文集出版呢?为什么至今仍未找到任何与庄存与的<春秋>学相关的手稿? 这些问题颇引人思考.通过考证大量资料来丰富对和珅时代的理解,作者认为,不但道光版本的<春秋>学是重要的依据,士大夫的作品也同样值得作具体分析,比如汪喜荀的<且住庵文集>和<谭献日记>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庄存与和和珅的冲突是1780年左右(乾隆晚期)爆发的.魏源在未发表的<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文稿中也提到了这一冲突,却以庄存与的<易学>来作掩盖.同时,庄存与的经学融汇了西汉经学,尤其是<春秋>、<尚书>、<毛诗>、<易经>和<周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