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音乐信息是作曲家通过音乐媒介传送给听众的具体的音乐内容,亦即音乐的形象、语言和音响。音乐信息的界定和它类似的概念相比较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一) 目的性——音乐信息的创造,是作曲家为了表现自己的多种感受,并希望引发共鸣,从而使听众通过理智来认可的艺术。因此,音乐信息的目的性表现为情感、理智和审美三个方面。 (二) 约定性——音乐必须使用人为的某种音乐体系进行创造与表现。听众必须熟悉这种音乐体系及其惯常技法才能真正感受、理解、欣赏音乐。虽然,音乐具有激发并作用於人心理或生理反馈机制的功能,但未接触过音乐的人对音乐的感受结果往往与作曲家的原意不尽相同,这是因为音乐信息有特殊的结构技术体系的约定性和由此而产生的信息实体,需要审美一方必备一定的知识素质;音乐信息的约定性规定了音乐自身的存在样式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现代音乐被普遍认为是不可听的,部分作曲家不太去考虑听众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是专心于音乐手法的创新以及追求奇特的音响效果。这使得听众对现代音乐敬而远之,甚至产生了敌意。在这样的氛围中,美国女作曲家兹维莉希创作的音乐作品却受到听众的喜爱和认可,使音乐的可听性得到了回归。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客观实体,必然有其存在的方式,这就是音乐形式,包括外在形式,如声乐、器乐、与内在形式、如音乐语言、主题、形式结构等。音乐的内容是作曲家企图通过音乐媒介传给听众感知的具体音乐信息。 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历来音乐美学家都极重视,争论也极为激烈,还形成了音乐的形式美学与内容美学两大流派。前者认为音乐形式就是音乐本身:后者认为内容是第一性的,形式完全从属于内容。如何正确理解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真"求科学、"善"求德行、"美"求美好,三者是评判一切事物的最高要求。任何一种艺术门类,其美与审美都是其最重要、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性,而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特征的艺术,最终目的是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美感。笔者将试着从哲学角度寻找依据,探讨音乐的美善关系。据此论述:1.美的概念2.何为音乐中的美3.美的音乐为哪些4.音乐中美和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音乐创作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一方面传统的创作技法与风格在延续发展,另一方面新的技法与风格不断产生,大多数作曲家都抛弃了共性的音乐语言,探索、试验个性化的音乐表达方式.很多先锋的、革新性的作品得到学术界、专业人士的重视与赞赏,然而却受到普通听众的冷落.折中主义风格的作品在现代音乐史、教科书与专业音乐教学中长期被忽视,却受到普通听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非语义性导致了音乐表达功能上的特殊性,本文谨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物质材料的局限性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在于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物质材料的,是通过声音的运动构成抽象的形象。它不擅长表达具体的概念和实在的客体,而侧重于情感的表现。音乐通过音响对欣赏者听觉的刺激,唤起对作曲家所创造的形象的把握,它把欣赏者带进为音  相似文献   

7.
(一)从音乐的本质着手寻找教学动力“音乐”这一概念,从本质上讲,具有朦胧性。有人称之谓“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①有人进一步说明:“音乐是表演艺术,必须通过演唱、演奏,才能为听众所感受而产生艺术效果。”②可我们再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还有一些音乐品种;流派,没有被这一概念包容进去。例如,无调性无组织的“表现主义”音乐,不依赖任何原则而设计或即兴发挥的一些突起音响,突然沉默的“偶然音乐”,演唱声部完全呈自然形态的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说白”,笑声、气息声、…  相似文献   

8.
音乐创作是一种异常特殊而又复杂的精神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作曲家的心理动态是非常复杂和丰富的。本文探讨了感知和记忆这两种心理因素如何成为作曲家摄取音乐材料的“眼睛”和贮存音乐信息的“仓库”,不同程度地影响作曲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双语词典中的词源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源 (etymology)指词的来源与历史 ,词源信息应当成为双语词典标注的内容之一。这是双语词典百科性、描写性的需要 ,也是满足读者语言文化习得需求的重要方面。词源信息向读者展示了有关词目的语义、语法、语用和文化信息 ,词典编纂者应尽可能提供丰富的词源信息  相似文献   

10.
《牧神午后》这部作品,作曲家德彪西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细腻的、精致而丰富的多变创作手段,充分利用管弦乐队交响性表现了诗中的色彩变幻,朦胧飘渺的意境。在音乐形象的刻画及乐思的发展上有其独特之处,达到了创作手段与内容形式表达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篇英语新闻的播报为例对英语语调的人际功能进行了研究,播音员对于三个包含列举的名词短语所使用的不同语调模式,说明播音员不仅充分理解了新闻稿的逻辑语义关系,而且成功地把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通过语调传达给了听众,在语篇和听众之间充当了积极的的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语调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纯意向性对象",它存在于人们的意向性活动中。音乐的二度创作要以"忠于原作"——就是追求作曲家、演奏家与欣赏者三者的"意向性指向"趋于统一的"理想境界"为前提。然后把乐谱上那些非音响、非符号的、被遗失的信息填充进去,使音乐尽可能接近"理想境界"。而让音乐作品"感知为其自身"是二度创作空间的极限。  相似文献   

13.
语言本身的非系统性与文学创作的审美特性是促进文学语言产生变异的重要原因。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要把握和表现那些有多种可能性、无限发展性的事物,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使文学语言只得“化常为变”,而语言的非系统性则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文学语言的变异性表现为语音变异、语义变异和语法变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大陆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也给欧洲各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深重灾难.纷乱的战火对音乐艺术文化的冲击更是巨大,德国音乐理论家萨尔兹曼(Eric Salzman)在他的《20世纪音乐》中指出:“对于年轻作曲家和一些稍老的作曲家来说,所有的屏障都坍塌了,分类被破坏了,任何状态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音乐艺术特征的内在层次关系是音乐的根本性特征。音乐首先是一种声音的存在, 这一特征在诸特征中居于首导地位, 其他特征均以这一特征为依据, 并从中衍生。音乐作为声音的存在, 它在时间的流动中得以展开; 音乐具有时间性,由于时间流动的单向性, 音乐要被再次欣赏就得进行复演; 音乐的声音是不具语义的,音乐的非语义性导致了音乐欣赏的情感不确定性;音乐自我身份的确定是借助外在的确定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更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歌曲不仅体裁丰富,而且极具其个人特点。例如音乐与诗歌、艺术情感、创作技法的完美结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上半叶,以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两种身份出现的李斯特,运用自己非凡的钢琴演奏技术和创作技巧将非钢琴作品改编为钢琴曲。这种独特的方式,极大地发展了浪漫主义音乐精神,给浪漫主义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用音乐见证生活、见证时代”,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俄罗斯乐坛巨匠肖斯塔克维奇的座右铭。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重视。那独特风格的旋律、律动鲜明的节奏极具艺术感染力,牢牢地捕获了听众的心灵。他和他的《第五交响曲》及其他优秀作品被载入人类光辉的历史史册。  相似文献   

19.
简析序列音乐及简约派音乐风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使传统的调性音乐走到了尽头,开创了自由无调性音乐,十二音序列音乐,后来又被其他作曲家继续发展为整体序列音乐。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简约派音乐,摆脱了西方音乐追求戏剧性高潮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黎英海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他为歌曲编配的钢琴伴奏音乐与声乐旋律融为一体,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整个音乐的气氛被烘托和渲染,使声乐的演唱者能随着钢琴伴奏的音乐,融入到歌曲的内容中,全身心地诠释艺术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