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干部,担负着发展本区域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维护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保卫边疆和巩固国防的重大历史使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历史使命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村落是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空间,是少数民族文化孕育和发展的生态基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不仅只是外在形式的物化改造和形象改观,更应该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的弘扬、传统聚落共同体的建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志作为记录民俗资料的科学活动,能够突破传统志书的局限性,充实民族问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彰显民俗的地位和功能,发挥着文化记录、传播和交流的功能,有助于重构村落共同体,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主体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志书写应该包括田野工作、描述和分析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不能忽略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面对现代型的国家制定法的冲击,民族民间法将怎样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化呢?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的法律形态以及法律文化的特点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分析进路,对少数民族法律的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民族民间法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是民族地区的文化高地,是民族文化的荟萃之所。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服务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高校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服务途径有:输送高级人才,创新先进理论,提供政策咨询和其他智力支持,建设示范园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目标是实现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构建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因此,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服务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传承、弘扬和创新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引介、评价和借鉴外来多样民族文化,宣传、政策化和践行现代和谐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特色在何处?什麽可以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点?结合文化经济的特徵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资源,因此,大力发展文化经济,理应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撑点。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应该如何发展和保护,成为民族工作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民族文化应该走市场化、产业化和艺术化、民族化相结合的路径,结合民族文化的具体形式和发展状态,完善制度和措施,实现繁荣民族文化,促进地区进步。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很多少数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有很深的情感依恋和认同,他们可以接受器物、甚至制度的变化,但是不能轻易接受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改变.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现代化不是汉化,也不是西化,而是保留民族特色,在民族文化再造和超越实现“一元多线”的发展模式、尽量减少传统文化惯性阻力的基础上,实现东西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但不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遗产却只能保护其原有形态,不能重新创造。继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必须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及其特点出发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交通条件等表层现象上 ,只有充分地考虑到一个民族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有没有突破传统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中有6篇少数民族传记,其他某些篇章也涉及到中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生活在中华民族第一次文化大融合时代的司马迁究竟持怎样的民族思想?他对汉武帝外伐四夷究竟抱怎样的态度?他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史?他对传统民族思想究竟有没有突破?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为此,我们邀请了几位长期研究《史记》的学者,就《史记》民族思想论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中有6篇少数民族传记,其他某些篇章也涉及到中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生活在中华民族第一次文化大融合时代的司马迁究竟持怎样的民族思想?他对汉武帝外伐四夷究竟抱怎样的态度?他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史?他对传统民族思想究竟有没有突破?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为此,我们邀请了几位长期研究《史记》的学者,就《史记》民族思想论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开发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文化资源。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机制和传承机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西部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与传承并重;二是加大公益性开发力度;三是引进现代化开发方式;四是强化市场化开发方向;五是提高品牌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今天各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已被各界人士普遍关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令人信服的发展.但是,应该承认,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少数民族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各民族的文化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和繁荣发展培养建设人才.民族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切实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及教育,使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民族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中有6篇少数民族传记,其他某些篇章也涉及到中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生活在中华民族第一次文化大融合时代的司马迁究竟持怎样的民族思想?他对汉武帝外伐四夷究竟抱怎样的态度?他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史?他对传统民族思想究竟有没有突破?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为此,我们邀请了几位长期研究《史记》的学者,就《史记》民族思想论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6.
民族审美文化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主要是指存在于少数民族中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现象。蒙古族的审美文化资源博大丰厚,它深系着蒙古民族的文化之根,同时兼具历史传统与地域特质的双重性。对民族艺术“自足性”的辩证观点将有利于关于民族艺术未来的探索,既不能简单地实现“与世界接轨”,也不能单纯地在“保护”中“返璞归真”。民族艺术的出路在于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审美文化资源并以博大的胸襟吸收世界文化营养,创造具有新的民族个性和现代气派的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中有6篇少数民族传记,其他某些篇章也涉及到中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生活在中华民族第一次文化大融合时代的司马迁究竟持怎样的民族思想?他对汉武帝外伐四夷究竟抱怎样的态度?他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史?他对传统民族思想究竟有没有突破?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为此,我们邀请了几位长期研究《史记》的学者,就《史记》民族思想论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城市化的推进,给西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背景下,对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要有新的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应从多方面着手,全面综合地考虑,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不能仅仅以是否赢利为目的,要着重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核。  相似文献   

19.
“第三空间”这一概念的引入或许会让我们对新的情境下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也许是对游走于多种文化语境中的作家所处境地的相对比较契合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作家这种不确定的民族身份认同使之具有了不同于主流作家的视角。作家们跨越民族、文化、语言边界的“游走”体验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杂糅型的民族和文化的“第三空间”。多民族文学会通场景中,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亦可表现为多重性与杂糅性。这应该是少数民族文学界对当前现实语境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对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缓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制约;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