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一词在东西方语境中早已有之.西方语境下的“人民”话语,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原本就具有公民、个人、国民的法律内涵.在古汉语中,“人民”原为民氓,指的是与君、臣相对而存在的平民大众.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汉语中的“人民”才具备了现代法律话语的意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精英们希望通过运用民族传统思想和价值来丰富马克思主义,通过“人民—群众”路线以克服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在“七五宪法”中将“人民”作为一个绝对的整体、一个完全的意识形态称谓,尝试通过人民权威在实践中的确立,以确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在法律领域内将人民与敌人对举、人民与整体相连的实践,使得法律语境中的“人民”脱离了个人、家庭和种族的基础,导致了法律与人民性的背离.同时,作为绝对整体的“人民”在法律中的地位不断被神化,使得法律的权威难以树立,规则秩序失效,权力不断膨胀,而作为个体的人民的基本权利也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2.
(一) 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讲是由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一致性所决定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3.
日益严重的职务犯罪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而且给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针对具体的职务犯罪行为从立法、司法等角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对党忠诚,首先是对党的宗旨的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路线。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这是我们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一个政治要求,也是一个行动标准。因为我们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地方干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能够代表群众根本利益方面去做。贵州在全国还是一个相对落后地区,贵州的  相似文献   

5.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大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的要求,是时代潮流发展的要求,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要求。因此,一定要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一定要把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确实营造出一个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要用长效机制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激情和智慧,以制度创新来维护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利益。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要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无拘无束地发明、创造和创新。必须要始终一贯地坚持自主创新。其实时代的最新潮流,就是人民群众的创新潮流。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的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新世纪,为什么要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如何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着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特殊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科技、信息化发展十分迅猛、综合国力的较量及其整个国际竞争力发展白热化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工程的进程中,社会各界,尤其是理论学术界,充分认识、深入讨论如何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更好地带头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成为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光辉典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事件是由于某些特定的或无法预测的因素诱发产生的对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检验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应变能力的前沿课题.作为我国政府体系内具有强制执行力的重要力量,在不同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中,公安机关应根据不同情况,准确把握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角色定位,应用相应的法律框架,组建完备的应时体系、妥善应对大众传媒焦点,处理好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为高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在公共危机事件背景下,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公安机关应当从完善应对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公共危机应对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7.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从民事单行法时代迈入民法典时代.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它不仅仅为人民群众实现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实质上也为公权力的行使划定了界限,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宏伟蓝图的实...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问题。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是城乡居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实行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指导原则是民主自愿、群策群力、团结互助、增进福利,为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制度服务。把这种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的原则运用到改进退休职工的管理体制上来,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退休职工的管理问题,长期以来是个难题,现在应该是解决的时候了。上海这个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现有退休职工近110万人‘占全国退休职工总数的11%  相似文献   

9.
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该篇立足于提高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认真分析西方政党联系群众的做法与经验,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提出构建新型党群关系等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大致可以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社会存在、发展维度;社会发展规律维度以及人的需要维度。人民群众是实践创造的主体,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物质承担者和决定者,实际创造者和推动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人民群众是价值的创造主体,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必然结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价值创造的本质和源泉。  相似文献   

11.
王世波 《学术交流》2006,(12):46-48
前苏联共产党在执政期间脱离群众,政治、经济政策失误,党的作风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最终丧失了执政地位。而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功,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始终坚持人民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敢于承认执政错误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决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是药品和医疗器械最重要的使用单位,是药械消费的终端环节。据统计,市场上约80%左右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是通过医疗机构应用到患者身体上的。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天津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各类药械监管法律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于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话语体系,其现实起点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介入视野、进程把握和效果评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起点应该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科学阐释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增强人民群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6,(3):10-12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关键举措,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必须充分认清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支持者,改革理论、政策的制定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坚持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完善改革的动力机制,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2):75-79
网络直播行业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产业,它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生活、带动就业、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包括:网络直播内容可能涉及色情暴力等违法犯罪内容,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和隐私权,也存在着严重的偷税漏税风险。网络直播行业要获得健康发展,避免如上法律风险,就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执法监督、明确网络直播平台的法律义务、提高网络直播行业人员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普及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改进学风,采取人民群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广场文化的美学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嘉纯 《学术交流》2004,(8):126-130
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审美体验的艺术结晶,并与人们的理想、道德、情操、文化知识、审美趣味、创造能力等个体素质相联系,因此,广场文化的本质是美。广场文化的美学特征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风格的多样性;广场文化的美育特征表现为鲜明的时代性、审美客体内容的通俗性、审美主体与审美客性的相容性。把握这些特征,充分发挥其美育作用,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思想是对邓小平人民至上思想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至上的思想贯彻其理论体系始终.他认为,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每个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最宝贵的力量源泉.邓小平人民至上的思想为我们党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不断实现"人民主权"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这一过程的主要线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以政治发展的基础性、连续性、重点性三个特征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健全和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和制度,扩大选举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不断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必须始终坚持相信和依靠人民的群众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代表人民的权力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策观,作决策、定政策,自觉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