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语言的文化功能以及作家语言操作过程两个方面阐释当代作家的语言痛苦,探讨了杰出作家超越语言痛苦的共同策略。  相似文献   

2.
试论文学语言的独创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具有独创性,因为:一,作家的创作是从自己的感受体验出发的,作家独特的感受体验促使他寻找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二,隐喻的使用是作家从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出发发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或关联性,因而隐喻创造出了新颖别致的文学语言;三,美的规律使作家在传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心理感觉时考虑独特的审美语言形式。这三个因素使作家对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创造,并最终使文学语言成为一种独创性的审美语言。  相似文献   

3.
(一) 现代艺术理论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确立了这样的观点:“文学”,不仅是指作家的创造,也不只是文学文本这种物质存在,而是一个过程,即以文本为中介的作家与读者的交流。文学的交流当然也不只是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透过语言而达到的生存体验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语言交流与情感交流之间,还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如艺术形象,如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文学首先是一种语言现象。作家既运用语言来构思形象,又通过语言来完成他所构思的形象;同样,读者也是首先通过对作品语言的解码来接受文学的。无怪乎古今中外的作家在创作中无不为语言的运用呕心沥血。 概观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对于语言运用的刻意求新。在刚刚排除“左”的干扰之时,思想解放的伟大潮流强烈地冲击着长期积郁的新老作家们,他们的创作如井喷一发而不可收。歌哭嘻笑、呐喊啼泣,皆成文章;提问题,闯禁区,揭伤疤,一时蔚为大观。人们运用朴素的、带血的语言渲泄着各自的痛苦。痛定思痛,当控诉的高潮过后,人们开始反思,他们运用冷静的、哲理的语言来探究黑白颠倒的原因及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寻作为生命现象的疾病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被赋予的隐喻功能,运用作品细读及归类分析的方法,挖掘出现代文学疾病抒写当中所隐藏的社会、文化以及道德内涵。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疾病不仅仅是在陈述一种个体生命的痛苦体验,而且常被当作对文明的隐喻与批判;反映出现代文人的浪漫风气;包含着作家对主人公的道德评判指向。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一个注重把个人情感体验投注到创作之中的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局限于个人情感,她的创作视野是宏大的。她在创作中,始终透过个体的生命体验,观照着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她以无限的悲悯情怀描绘着扎根于土地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与挣扎,她以哀伤的笔调写着回忆中的人和事,她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呈现着她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自由和生命寄托的追寻。  相似文献   

7.
描述陈应松小说欧化、诗化、口语化的三种语言形态,分析深藏其后的语言策略即:土中见洋、欧化长句中充斥诗化语言。陈应松语言策略的选择与完善,充分蕴含了作家生命体验的异乡人情结和水手情结,显示了作家的艺术追求以及对文学语言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诗歌是其记录自身生命体验、传达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劳伦斯善于将质朴的语言化为膨胀着生命活力与激情的独特诗篇,展现了其为实现自我的完整性所经历的心灵历程以及对性爱、自然、死亡与再生的体悟与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石意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石意象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特色,并从文学传承、时代特点及作家人生遇际、所处具体环境、个性特征等方面探求其成因,认为石意象承载着作家的生命体验,寄寓着作家的孤独与奋争,是作家人格理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创伤体验作为中国古代作家普遍存在的创作心理背景 ,对其文学创作活动产生着直接而又积极的作用。探讨创伤体验形成及其作用机制 ,既需要注意心理学的因素 ,更不能忽略社会伦理思想的重大影响 ,正是后者使中国古代的“发愤著书”说与西方的“苦闷的象征”说有着不同的文化意蕴 ,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由缺失性体验引起的痛苦、焦虑、苦闷、压抑等作为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与文艺创作有着不解之缘。它不仅作为一种心理内驱力把作家推上了创作之路,而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塑造了作家的个性,形成其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独特的审美指向,从而能够从一般的对象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作家的孤独心态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心态。从总体上讲 ,孤独心态的存在昭示着古代作家精神需求的被压抑或失缺。就其文化内涵而言 ,古代作家的孤独形态分为消极性孤独与积极性孤独两大类 ,尽管它们均表征着作家的生命痛苦和生存危机感 ,但是却能够对作家的人格构建和文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学写作基于复杂的生命体验,是感性的、灵魂的,也是语言的、技艺的。创意写作主要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必须从写作经历和实践出发;而文学的本质和基础则是诗性,文学应是作家的诗性创造,艺术批评同样应忠于诗性原则。诗性是丰赡、深广而曲折的,要求作家既要关注西方诗学的理性与逻辑,更要尊重中国诗学的感性、感觉与意象,是诗与思的融合,不能执于一端。作家既要热爱真理正义,也要忠于艺术原则;忠于艺术原则是作家的责任和担当,而放弃艺术原则,也意味着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东北作家创作中的情义民风、乡土语言与文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域文化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着眼,以文化学理论为基本框架,详述了东北地域文化中情义民风的历史由来,其对东北作家文化心理的渗透及其在创作中的外化显现;东北地域语言形成的历史文化机制及其对东北作家语言思维能力和作品语言风格的制约与影响;东北地域文化中的语言、民俗、自然和人文景观对东北作家创作的文本特征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成着也局限着东北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言作为普通语言的提升与强化.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机制而存在的.它从作者面对审美体验时的"语言痛苦"升华而为艺术.以其深层特性突破"言不尽意"的困境.形成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甘肃的城市叙事起步较晚,突出特点是城市叙事与知识分子叙事交错呈现,校园成为很多作家城市叙事的切入点,普通市民形象处于基本缺席的状态。21世纪以来,史生荣、徐兆寿、尔雅、王家达、李江等作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城市化进程中艰难而尴尬的生存境遇、痛苦的精神体验及自我救赎的徒劳,其城市想象为西部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萧红与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体验着生命绚烂,不同的悲剧生命体验,创作出不同的悲剧性作品。通过女性独特的悲剧视角,两位女作家面对人生的不幸和国破家亡的现实,都激发出了巨大的创作热情,书写了中国女性作家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沙汀与张天翼小说语言的地域性特征、杂糅多种语言资源、讽刺的锋芒等方面作比较性探讨 ,以期更深入地认识二位作家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9.
巴金是一个典型的本色作家,其创作呈现了本色特质:一是作品表现了与生命发展同步的阶段性;二是运用"天然去雕饰"的本色化叙述语言;三是作家的"高峰体验"促成其本色的创作生态。巴金的每一次成功的创作都是一次自我实现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西晋文坛存在着多个作家群落,这些作家群落多是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或世族文人为核心,其成员依附于该类人物并围绕其进行文学活动.这样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为核心,集合了大量文坛精英而形成的作家群落在文学的传播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西晋短暂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作为社会中强势群体的作家群落更有能力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以文学或与文学相关的活动方式传播下来;更有能力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倾向、文学观念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旋律,进而影响到那个时代整体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