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维语里,附加成分共有四种语音变体,即了简便起见,本文统称作是一种极其古老的附加成分。由它构成的(?)首领’,(?)‘妻室、家里的’,(?)‘有衣服的’,(?)‘有奴隶的’,(?)‘有女婢的’等派生词早在鄂尔浑突厥文献里就已出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然它实际出现的时间远不止这一千多年。(?)也是一种能产的附加成分,在突厥文献、回鹘文献以及察合台文献里都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维族人民在历史上曾先后使用过古突厥文(亦称鄂尔浑·叶尼赛文)、回鹘文和阿拉伯文字母,并用这些文字保存下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这些重要文献,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是一颗颗绚丽夺目的珍珠。  相似文献   

3.
蒙古语中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形态变化,复数有专门的附加成分来表示。汉语虽然没有专门表示名词复数意义的附加成分,但却有表示名词复数意义的语法形式。蒙汉语名词复数形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4.
贰、实词的形态变化 达斡尔语的实词(副词除外)有各种语法范畴,每种语法范畴都表示一种确定的语法意义。当某一实词进入句子需要表达几种语法意义时,可以在同一词干上依次递接几个附加成分。如同蒙古语一样,实词词干上接缀表语法意义的构形附加成分都是后加成分,没有前加成分或中加成分,几个构形附加成分接缀在一个词干上时,要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先后顺序从不颠倒。譬如:同一词干既有“数”的变化,又有“格”、“反身”的变化时,它的递接顺序是:词干——数——格——双重格——反身。  相似文献   

5.
一种特殊结构的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名词中的偏正式(或称附加式、向心格)的合成词,一般是表示中心意义的词素在后,表示限定、领有或修饰意义的词素在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结构方式.此外有一种中心词素在前、修饰性词素在后的格式,尚不大有人注意到.本文只谈其中修饰成分是名词词素的一类.  相似文献   

6.
介词有标记动词间接论元的作用,位于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时,具有"附加成分的介词""标记论元的介词"和"论元—附加结构介词"三种不同的性质。带标记的宾语与不带标记的宾语所表示的语义类型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宾语连用情况与宾语的语义类型有关。带标记的宾语与有标记的名词性成分作状语无论从语义上还是从使用的标记成分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民法理论对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多有歧见,这事实上表现为民事立法中对法律行为一般构成要件的不同认识。在对意思表示之发生、发展过程作实证分析后可知: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三者对于意思表示均不可或缺,系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而表示意思或可为效果意思所吸收,或可为表示行为所吸收,因而不是构成意思表示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有非常丰富的附加成分。这些附加成分既是构成新词的重要材料,又是表示各种语法意义的重要材料。因此,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承认,在维吾尔语研究中,对附  相似文献   

9.
从鄂尔浑一叶尼赛碑铭语言到现代维吾尔语,古代突厥语-维吾尔语时期语言中的个别基数词由于受到语音演变过程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发展演变形式,从而使维吾尔语文学语言及其方言在数词方面表现出了许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无锡方言加强程度的表达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方言中有一类表示程度加强的表达方式是以形容词和动词加上附加成分的手段和其他一些句式来表达,本文主要从结构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形式上归纳为状中式、重叠式和中补式三种,语义则因形式不同而有意义和语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回鹘人生活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汇的西域,并受各种文化的交互影响。回鹘人早期使用古代突厥文字,鄂尔浑回鹘汗国建立后改用粟特文,并在粟特文的基础上创制了回鹘文。  相似文献   

12.
票据行为作为一种法律行为,也以意思表示为其核心要素,而此种意思表示须通过"票据"这一有价证券实施,因此,具有不同于民法上一般意思表示的性质,不能直接适用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一般规则。根据票据行为二阶段说的观点,票据上意思表示由债务负担意思表示与权利移转意思表示构成。债务负担意思表示是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涉及多方当事人,具有单方性、要式性、无因性和独立性特征,因此有必要对其构成适用特殊的认定标准;而权利移转意思表示是对特定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仅发生在直接相对人之间,可以直接适用民法上意思表示构成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的性质及其用法,近年最为通行的说法是: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词组。介词词组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作补语、定语。 张静先生批评上述说法,认为:“介词是一种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是专门介绍一个实词(或词组)作另一个实词(或词组)的附加成分,是偏正关系的一种语法标志。……介词只是介绍者,是一种语法手段。介绍者不能参加被介绍者的行列,不能包括在词组成分里。  相似文献   

14.
电脑处理维吾尔语语音和谐律的可能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吾尔语有大量的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它们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或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根据语音和谐律的要求,这些附加成分大多数有两个或更多的变体。本文根据维吾尔语的语音和谐律,探讨用电脑处理多变体附加成分与词干结合时自动选择其中最合适的变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默示意思表示是意思表示的一种重要形式,可分为积极的默示(即通过以"可推断的"行为而为意思表示)和消极的默示(即缄默).缄默只有在特定情形下,才具有意思表示的效力.在法理角度和现实角度,民商法对于缄默的认定有着不同的根源.因此其认定方式也不同.对于这种根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对缄默的认定.  相似文献   

16.
公元6—8世纪鄂尔浑叶尼塞碑铭文献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它的内容反映当时古代突厥人的文化习俗与宗教信仰。因为当时古突厥人信萨满教,因此萨满教信仰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萨满教术语表现在他们的生活语言当中。对此语言的更深一步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挖掘与发现当时古突厥人遗留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从各种类型的西夏文文献(世俗的、宗教的、西夏人自撰的、译自汉文的)中均可发现,早已消亡了的西夏语中曾经广泛地使用过词头a-。这种词头西夏文有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一种为a〈1〉,另一种为a〈2〉。从形体上看,〈2〉是由〈1〉派生出来的。词头a能够缀接在不同的成分之前,表示不同的附加意义。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并与西夏语的一些亲属语言(或方言)进行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读赤峰市出土的古回鹘文碑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赤峰市出土的古回鹘文碑铭乔吉(Coyiji)我们要识读的是古国鹘文碑铭。“回鹘”一名为汉籍对唐代游牧在漠北蒙古高原一带古代维吾尔族的称呼。据回鹘文研究家们的说法,当时他们使用的文字是古代突厥文①(蒙古学研究家们所称之鄂尔浑文)。中世纪中期,回鹘汗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语言学家很重视书面语中因句法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歧义现象的研究,本文讨论的是另一类歧义现象——书面语中因语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歧义现象。产生这类歧义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句中至少有一个成分是多义的,二是句中至少有一对成分语义关系是多解的。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后面这种情况。先看一个因含有多义成分而产生歧义的句子:(1)他一天不吃饭也不行。句中的“饭”至少可以表示如下三种意思:  相似文献   

20.
"V有"式"V""有"之关系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V有”句式的研究入手,重点对“V有”中“V”的特征、“V”和“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了“V”的测试格式。同时,认为“V有”是一种表示结果态的动态关系,其中的“有”丧失了独立的表义功能,变成了一个附加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