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凌楠 《人文杂志》2022,(6):124-132
近代同盟怠工运动策略(sabotage)经历了从西欧到美国、日本再传入中国的旅行历程。19世纪末伴随西欧工人运动高潮迭起,怠工、破坏机器等消极斗争方式被法国工团主义组织认可,产生了独特的“sabotage”概念,发展出一系列劳工斗争浪潮。这一斗争方法在20世纪早期传入美国,得到发扬光大,但已削弱了激进性。一战后,日本无政府工团主义复苏,工人运动开始采用sabotage策略应对日本当局的严酷压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知识界通过日本舆论与工团主义文献开始了解并引介sabotage斗争。“sabotage”概念在全球流转过程中激进性减弱,进入中国职工运动实践时,工团主义色彩几乎消失,怠工的策略性与技术性得到保留与发展,在民国时期的民众运动中持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欧早期的城市及其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起源息息相关,本文从城市市民阶级出现、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促使西欧议会制度初步形成等角度,探讨城市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产生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欧早期的城市及其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起源息息相关,本文从城市市民阶级出现、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促使西欧议会制度初步形成等角度,探讨城市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产生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军 《北方论丛》2005,(4):83-86
11-13世纪,西欧的政权与罗马教会之间发生了规模较大的两次争斗,罗马帝国的传统将世俗君主与罗马教会结合在一起,双方互为依存,政权对教会采取扶植与控制并用的策略.后罗马教会自10世纪改革后实力增强,教权至上理论与皇权至上理论发生了严重的对立,二者的关系由合作到剧烈冲突.11世纪的主教叙任权之争和13世纪的争夺西欧最高统治权斗争说明了双方在利益上的巨大冲突,这对欧洲政教关系的特点与政治格局的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在中世纪的政教斗争中,11至13世纪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冲突最激烈,影响也最大。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皇帝不仅控制了德意志教会,而且一度左右了教皇的选举。罗马教会力量自克吕尼改革后也开始增长,教廷为摆脱受制局面,强调教权高于王权。从11世纪开始,双方矛盾激化,围绕授职权及争夺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在政教斗争中,帝国政府放松了对德意志的治理,从而削弱了王权,导致霍亨斯陶芬王朝解体。而教廷热衷于政教之争,也降低了教会及教皇在精神领域的领导权,使教廷威信下降。政教之争是西欧这两大国际力量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早期西欧工人风起云涌大规模捣毁机器的斗争,专门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并深刻地分析了斗争的根源。这是西欧早期工人运动的一个特点。恩格斯也指出:“工人阶级第一次反抗资产阶级是在产业革命初期,即工人用暴力来反对使用机器的时候”。这种情况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具体表现怎样?当然是值得研究的。据记载,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广东省南海县发生了手工工人捣毁缫丝工厂机器的大暴动。暴动的手工工人聚众二、三千人,先是捣毁了学堂乡的裕厚昌,继而准备捣毁简村的继昌隆,并发誓要把县内十一家缫丝厂的厂房全部焚毁、机器砸烂,方肯罢休。这场暴动,引起了双方大规模的流血武斗,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县内所有机器缫丝厂,对当时南海县机器缫丝工业的生产和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和近代经济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现今 ,我们对东亚的美学如此寄予关心 ,是世界史的潮流所决定的。一般说来 ,这是对以往的西欧中心主义和以它为基础的普遍的本质主义或是以西欧为模式的亚洲研究的反思所致。比方说艺术史的研究 ,就超越了西欧进行构想而且事实上也是超越了西欧。另外 ,作为“艺术”而设定的概念和其分支的各个流派 ,比如说“书法”这一领域 ,就有历史上的、地域上的特性。在这一意义上 ,作为以西欧为中心展开的美学研究的补充 ,东亚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这之上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亚洲的美学或艺术思想研究 ,是对我们自身文化生成的反省 ,与对我们自己所…  相似文献   

8.
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其社会治理模式是统治型的,这也是判定西欧农业社会存在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的基本依据.这一社会经济、政治领域中的多元异质性,造成权力分化的同时,也使原始的契约因素,广泛地包含于西欧封建时代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中.这些状况塑就了西欧封建社会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的非典型形态.在非典型化的演进中,西欧封建社会的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率先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美、日金融资本研究的比较多,而对西欧金融资本研究则比较少,特别是对西欧金融资本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作用的研究更少。而要研究西欧金融资本,就必须对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给予认真的探索,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6 世纪末至18 世纪中期,为西欧汉学起源史上的重要阶段。此阶段耶稣会士将中国文化有系统、大范围、深层次、多方面地介绍到西欧。这对西欧思想、学术界以及西欧社会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耶稣会士的来华虽有着殖民主义的护卫,但西欧汉学的起源实为欧人对中国文明钦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七年,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的发言中,为哲学史下了如下定义:“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底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从与唯心主义派别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  相似文献   

12.
张红霞  张金永 《理论界》2007,(7):211-212
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是西欧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以英国工党为代表的当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生存危机的压力之下,诱发了一次以实用主义、改良主义、多元伦理等为主要取向的深远变革。研究并探索这一变革的利与弊在增进对西欧政治的认识与借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从推进俄国革命的角度出发,对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进行了批判.在建党时期,列宁同经济派和孟什维克进行了斗争,使布尔什维克党从理论信仰到组织原则上都避免了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在俄国革命时期,列宁同取消派进行了斗争,保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以及革命后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与西欧社会民主党反伯恩施坦主义的失利相比,在组织上不断清党以及立足于俄国国情找到一条将党的革命纲领与党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的现实途径是列宁战胜伯恩施坦主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古西欧封建法律文化的罗马法律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校 《齐鲁学刊》2004,7(6):55-58
西欧中古法律文化是封建社会的法律文化。由于历史遗传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一法律文化在生成过程中深受罗马法影响,必然带有罗马法律文化的基因。西欧中古法律文化中的罗马法律文化基因折射了罗马法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与天斗争、与地斗争、与物斗争,都是人与自然的斗争。自有人类以来,这一斗争就开始了,而且这一斗争的规模,随着人类世界的发展还要不断地扩大。在人类的历史中,除了近几千年来充满着阶级斗争以外,始终充满着人与自然的斗争;人与自然斗争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在旧社会,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人们与自然作斗争,总是被局限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其研究的主要地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出现于20—30年代、兴盛于50—60年代的植根于西欧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衰落,而此后在西欧大陆出现的各种政治文化理论则在不懈地“非马克思主义化”。与此同时,在英美这两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多年受压制从而少有作为的国家,却开  相似文献   

17.
明正德年间,也就是明政权内外危机总爆发的前夕,西欧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殖民者,便把他们的侵略魔爪伸向我国的东南沿海。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的斗争过程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特别是西洋的火器,就被中国人所认识。由此“师夷长技以刺夷”的战略方针和措施,也就不再是二百年以后林则徐、魏源的首创,而是在这之前,也即明季如火如茶的军事生活中得到过具体地实践。笔者就此,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表现在西欧就是,唯独在那里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如何阐释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成为现代化理论关于动力源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从整个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通过现有制度的利益代表者和新的生产力的利益体现者之间的斗争表现出来,最后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完成社会形态的更替。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就是这种更替的结果,它最终根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正是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导致了技术的革新,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社会形态的…  相似文献   

19.
15世纪至16世纪之交地理大发现后,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世界东方,各地区间封闭状态被打破,明朝遇到了如何应对即将急剧强大起来的西欧殖民者的问题。明朝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主要者应包括四项:迅速调查西欧殖民者的情况、努力发展本国的对外贸易、积极学习欧洲先进的科技知识、大力发展能与西欧殖民者相抗衡的国防力量。而明朝在这几方面做得有正有误,消极和积极的两种表现大体平衡。这使其时中国的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殖民者,国力对比朝着有利于后者的方向演变。只是由于明朝土广民众、原有国力相当强大,其综合国力直至该朝灭亡也没达到小于西欧殖民者的地步。后来清朝发展了明朝以上四个措施的消极面,加速了中国的衰弱。明朝的经验和教训说明,地理大发现后,各国必须在全球性的国际交往中应对得法,才能使之避免被动,保持富强;而时刻注意即将发生深刻影响的新动向,才能保证应对得法。  相似文献   

20.
自1948年英国宣称建成福利国家之后,西欧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福利国家制度在西欧蓬勃兴起。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并享有一定的政治权益,使西欧政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在7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福利国家的局限性日渐显露,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给西欧福利国家带来了严峻挑战,使西欧福利国家面临重重危机。针对此,西欧各国对福利政策进行了调整,西欧福利国家制度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