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社会公众将要忘却"三鹿奶粉事件"之际,曾经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奶粉又卷土重来."三聚氰胺"再现事件,是对我国食品安全制度的拷问与挑战.我国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及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责任,才能真正搞好食品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消费者对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反应。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一个月后,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程度显著高于事件发生前的担心程度;国产奶粉消费水平相比于事件发生前下降了近一半。同时二元选择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特征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无显著差别;然而城镇消费者相对于农村消费者而言对事件的反应更强烈;对政府颁布的三聚氰胺临时限量标准和奶粉检测报告的信任程度、对偶而进食三聚氰胺奶粉所造成身体危害的担心程度是影响消费者事件发生后奶粉消费决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3.
李昌森 《中华魂》2008,(12):46-46
"三鹿"奶粉伤人事件作为全国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国家启动了一级响应、就如非典和汶川地震的及时处理一样."三鹿"奶粉事件折射出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人们在感叹这种快速反应的同时.又为一些做法而担忧。比如"全力开展医治.对患病婴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人民网9月17日)。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对患病儿童"实行免费治疗".这是"以人  相似文献   

4.
"三鹿"奶粉事件,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缺陷食品侵权的赔偿责任主体,如何确定各主体之间的赔偿责任顺序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2007年的“毒玩具”到2008年的“毒奶粉”,以“三鹿”婴幼儿奶粉为导火线引起了一场奶业质量风暴,进而发展成了一股食品安全的问责和追查狂潮。整个食品风暴所涉及的行业之广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此而引发的消费者对市场的怀疑和恐惧。  相似文献   

6.
金萍 《社区》2009,(3):34-35
“远离毒品”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而这次“三鹿奶粉”事件告诉我们,“生活毒品”对人的健康威胁同样触目惊心,而它们的伪装更隐蔽,更易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一系列问题食品的出现,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担忧。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尤其是对于现行我国食品安全立法的思考。《食品安全法》的出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国家随后出台了三聚氰胺的限定含量标准,此举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对于三聚氰胺这样的非食品添加剂进行限定含量规定是否不妥,是否与现行法律相悖等等。《食品安全法》虽然出台了,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并未建立,尤其是针对三鹿奶粉事件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关于食品添加剂标准的立法还不够完善,相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等,应及时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11日,有媒体报道,甘肃14名婴儿患肾结石.甘肃省卫生厅介入调查.初步认为可能与某品牌奶粉有关。随后,全国各地多处发现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而出现肾结石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争议:诚大,还是利大? 9月11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引起卫生部高度关注。这一新闻不啻于中国乳业的“9·11”事件。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制度困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9月爆发的三鹿奶粉事件向人们昭示,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通过梳理我国当前多部门共同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监管职责不固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定位不清,分段监管体制弊端明显,食用农产品初级生产阶段监管失控等。尽快出台构造科学的食品安全法是解决当前制度困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强化问责制,理顺监管体制,强化食品链源头和终端的监管等也是完善监管体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北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鹿”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事件半年后,作者进行了品牌信任度社会调查,对调查的数据及其所反映的商业意义进行粗浅分析。提醒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认识到企业经营中质量意识、民众意识对品牌的重要作用,自觉的提高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提升企业品牌的信任度,担当起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三鹿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暴露出许多消费者权利受损害的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显得日益重要。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一系列的新制度来保障消费者的权利,督促食品企业承担与履行社会责任,但仍需完善消费权益立法、加大处罚力度、明确责任追究,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从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可以看出,弱势群体权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利益被不断边缘化的倾向,是食品安全等事故得以发生并长时间蔓延的主要根源之一。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民权,畅通民众诉求渠道,强化法律和舆论监督,平等发展,是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三鹿奶粉事件"再一次给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均衡结果与非均衡结果的经济含义指出在监管过程中"以罚代法"及"免检制"的不科学性;并从理论上对监管工作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提出建议,主要有:综合各种措施降低监管成本;在监管过程中更加强调监管者的作用,同等地加大对违法厂商与渎职监管者的处罚力度;废除非"免检制"以及建立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三聚氰胺"事件,让销售额一度高达103亿元的中国奶粉老大三鹿集团顷刻之间轰然倒塌,几十亿无形资产消失,不可谓不惨烈.可是,想想那些失去了小生命或深受病痛折磨的"结石宝宝",这样的损失不足为偿.  相似文献   

16.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不仅损害了众多消费者利益,同时也导致整个相关行业的危机。本文基于政府管制视角,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该事件的成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争议:诚大,还是利大? 9月11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引起卫生部高度关注。这一新闻不啻于中国乳业的"9·11"事件。三鹿奶粉是紧随蒙牛、伊利之后的又一国产名牌奶粉的行业巨头,其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5年排名全国第一,而它多年  相似文献   

18.
食品行业市场机制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对食品行业进行质量规制的目的是通过使用不同的食品安全信息揭示策略,以减少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由此,本文立足“信息不对称理论”来分析其导致食品市场失灵的现象,通过探讨政府介入食品行业进行规制的必要性,进而系统性地阐释政府对食品行业进行质量规制的相应机制,并借鉴美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制度来探讨我国的食品行业质量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难题,给各国政府提出了全新挑战。以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为例,分析了政府在应对此次公共危机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困难,指出政府危机管理力量薄弱、法律意识淡薄、政企关系不规范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是政府在应对此次危机中出现“危机”的原因。据此,政府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健全佘共危机管理法律和制度,明确政府角色和定位,并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三鹿奶粉作为中国的民族品牌,曾一度是国人的骄傲,三鹿集团也立于中国牛奶企业最前列几十年,可瞬间崩然倒塌。其后的经济伦理问题值得我们很多人的深深反思。企业对其利益相关的群体必须行使其社会责任,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其中对于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尤为重要。三鹿事件仅仅用逐利的动机并不能完全解释,因此,我们需要对关涉到企业行为的伦理核心问题——企业对消费者社会责任进行梳理,才能真正找到解决企业当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避免第二,第三个三鹿集团倒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