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交错地带。历史上,尽管宁夏地区的行政归属多有变动,但若以北部冲积平原的人工灌溉农业及南部关陇要冲的地理位置为划分标准,那么宁夏区域文化产生、发展的核心空间范围基本上与当代宁夏的行政范围相吻合。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周边地区农牧优势文化的冲击,宁夏区域文化的存在空间经常突破上述范围的限制,或是与其西北及东北边的草原文化联为一体,或是为南边与东南的关中中原农耕文化所覆盖。中国北方文化史上这种农牧文化波浪式的交替进退,一方面给宁夏区域文化以停滞不前的反冲击,另一方面给它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杂交优势。因此,从先秦至明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尽管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内涵随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但两者始终是宁夏区域文化的两个母体文化。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宁夏区域文化历史特征的价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宁夏段是中国古人类生活的重要区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宁夏黄河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文化类型包括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移民文化等。宁夏黄河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历史建筑、引黄古灌渠水利工程遗产、黄河水运渡口码头、传统村落、工业遗产、革命文物等。宁夏黄河文化展示了黄河流域宁夏段各民族共创、共享中华文化的区域类型,这一区域类型展现了宁夏各民族共同书写和共同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生关系,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宁夏路径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宁夏文化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区位、历史过程与族群构成。宁夏文化呈明显的多元化发展态势,而其基础则是宁夏文化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多层结构。在宁夏的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文化是方向,地方文化是底色,西夏、回族文化是特色,两个“典范”是特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宁夏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文化类型原系苏联民族学家托尔斯托夫·列文和切博克萨罗夫子本世纪50年代提出,强调地理环境对于物质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将此概念引伸为史前时期特定区域人口群体在一定生态基础之上的生计方式和物质文化特征的总和,并以两种形式划分之:农耕文化、畜牧文化。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在宁夏境内因区域生态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两种经济文化类型是:南部黄土高原地带的以马家窑、齐家文化为特征的农耕文化,北部平原地区的以细石器文化为特征的畜牧文化。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仅为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名特征与地名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由聚落—乡镇—城市的真实写照。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历史时期人类向大自然拓荒足迹的反映,又是战乱、迁徙、民族融合的写照。随着疆域的易主、国家的兴替、王朝的更迭,地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宁夏深居祖国腹地,其地名特征表现出了边地文化、生态文化、绿洲文化、山地文化及民族文化等特征。宁夏地名是宁夏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真实写照,从而也构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本文通过对1∶50万的宁夏政区图上1000余个地名分门别类的研究,从更深层面上挖掘出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可以为宁夏现阶段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区命名等提供参考,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的定位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因此,本研究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元代宁夏到东胜的黄河漕运主要是为了满足漠北边防和赈济灾荒的需要。宁夏漕运是把粮食生产(屯田)、运输(水驿)、存贮(仓库)三者结合起来的完整系统。宁夏漕运的存在是黄河沿岸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也是元代粮食运输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表现。它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元代宁夏农业经济水平和黄河航运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宁夏八旗驻防解体与民族文化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八旗各个驻防点,皆以自立为策,这是满洲贵族既怕旗人汉化的保族措施,又是“绥靖地方”的权宜之计。然而八旗官兵与汉民在政治、经济、文化长期交往中,逐渐打破人为隔绝局面,最终走向民族大融合的道路,而在这种演进中,八旗生计和旗制解体是两个关键问题。一、宁夏八旗生计的演变宁夏八旗驻防官兵人口最盛时,约计官兵1898户,大小口计10743人(或记为12000人),正额官兵3541人(或记为3557人),眷属7202人①。经过200年沧桑;到晚清和民国初年只剩下40%的人口。据宣统年间民政部户口调查,宁夏八旗驻防有607户,4333人②。1916…  相似文献   

8.
中国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东岳论丛》2008,29(3):57-61
中国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南北地域跨度大、时间积累长、内容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隋唐以前,运河河道里程短,连续通航的时间短,运河流经的地区没有形成区别于周围文化区域的独特的文化形态。隋唐至元代,运河河道走向稳定,里程延长,运河开挖、维护、通航、管理技术明显提高。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由运河交通带来的异地文化与本土源文化的融汇碰撞,使运河区域与周边其他区域产生了文化上的差异,运河区域文化由此形成。明清时期,京杭运河走向规划合理,水量相对充足,疏浚培护及时,管理制度完善,四五百年间,河道稳定,持续畅通,在它所流经和辐射的地区,不仅形成了前后传承的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而且漕运的发达、商业的繁荣、区域内外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人口的迁移流动等等,更使这个区域逐渐融汇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绚烂多彩的京杭运河文化进入了空前兴盛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方言是民俗文化的组成成分,其自身的发展及变异蕴含着历史人文因素。鄱阳湖畔各县市古透定母今读类型中蕴含着多个历史层次,是赣文化融合吴楚、中原文化并结合自身变异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徙是推动文化融合的主要推动力,稳定的历史行政地理则有助于鄱阳湖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及保持,同时自然交通地理则影响着该区域的文化格局及流播。  相似文献   

10.
集市①是一个综合的经济社会文化载体,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中叶至清代,我国集市的蓬勃兴起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宁夏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为此,本文拟对明清时期宁夏集市发展状况作初步考察,分析宁夏集市的类型、结构特色和功能,为深入研究集市文化提供历史素材。  相似文献   

11.
宁夏区域经济开发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的经济文化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其现状水平仍属国内“第三世界”。令人担忧的是,宁夏与国内东、中部地带省区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宁夏的落后状况,设计和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开发战略,对此,笔者谈谈一孔之见。一、区域经济开发的战略目标与重点开发地域(一)是增长而不是均衡——落后地区经济开发的战略目标区域是占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国家或地区。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所进行  相似文献   

12.
宁夏作为西北边塞重地,历来是中原文化西进北渐的边缘地带。由于宁夏农牧皆宜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战争频繁的社会政治环境,使中原文化的核心体系——士文化,通过人口迁移、思想传播等途径进入这块文化兼容地区并发生适应性变化,从而产生中原士文化的地方亚类型,即宁夏士文化。明代的九边重镇,其中两个就设在宁夏,士文化的军事边塞性质更为明显。选择士大夫文化作为明代宁夏区城文化的典型代表,可以增强与中原文化的横向可比性。一、明代宁夏士文化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士”原指成年男子,后引伸为集知识分子、行政官员为一身的封建社会知识群体成员(也包括少量失意落魄的文人隐士)。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优秀载体,他们的  相似文献   

13.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人口的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未来劳动者及整个人口的身体素质,关系到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宁夏是1987年中国儿童情况调查的九省区之一。这次调查的60个整群(村委会和居委会)分属宁夏的银川、吴忠、平罗、灵武、西吉、彭阳等六市县,代表了宁夏城市、乡村、平原县、山区县的人口类型。共调查家庭10677户,人口53897人,其中儿  相似文献   

14.
宁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即人文精神内涵和宁夏文化身份认同,必须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化文化趋势的语境才能看得更清楚。这也是作为文化之一种的宁夏文化,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意义上是否独特的科学论证态度。  相似文献   

15.
纵观元代文化,最具特色之处有三:其一,多元宗教文化交相辉映;其二,佛教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文化在官方倍受推崇;其三,华夏传统宗教文化继续演进。各种宗教文化在元代大一统下各显其能,其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教义、宗教仪轨、宗教组织、宗教制度充分展现,共同铸造了元代宗教文化的繁荣局面。应该说,元代在哲学思想的建树上确实显得不够深邃,尤其在理学的研究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及宋明。但在共时结构上,元代的中外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之盛是“前无古朝”的。  相似文献   

16.
宁夏人口迁移始于秦汉,兴盛于元明。这千百年间以迁入为主,其中内地汉族构成移民主体,西北各少数游牧民族次之。作为内地中原文明载体的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奠定了宁夏颇具黄河文化特色的历史基础,尽管这是在强有力军事干预下实现的。1949年后,宁夏的省际人口迁移从军事移民型转向和平移民型。截止1985年,先后有陕西、甘肃、山东、上海、北京等地的233万人口迁入。大量文化人口所携带的沿海发达地区文化,为宁夏原已停滞落后的本土文化注入活力。尤其作为主要迁入地的省府银川市,在经历1959年、1960年、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的宁夏农村城市化高桂英一、农村城市化的历程与内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衣村城市化是指农村转变为城市(包括市镇、城镇)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业经济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乡村人口比重逐步降低,人口不...  相似文献   

18.
苏州城市文化心态是指在苏州城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群体心理活动状态,这种群体心理活动状态在苏州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与影响下,表现出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并在苏州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着城市人文精神。文化心态的产生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地广人多,辽阔的疆域之内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区域。各文化区域之间物质文明表现的形式不同,发展的程度不同,各地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心理活动状态也就有了很明显的区别。前人于此曾有过不少直觉的感受和如实的记载,比如对中…  相似文献   

19.
宁夏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0年来宁夏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速度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高居不下、城镇人口逐步超越乡村人口等,这无疑对传统经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产生剧烈冲击。如何应对人口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冲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宁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文化创意高端人才缺乏、政策有待细化等困境。优化发展环境、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联盟、加强对创意人才的培养等无疑成为加强宁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