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茶道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04,(5):91-103
古语云 :“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日本茶道虽源于中国茶文化 ,但它并非中国茶文化的简单翻版。日本茶道集固本之食道、长智之书画道、积勇之武道、增美之花道和清神之香道、乐道为一体 ,是日本独特的生活文化。自古以来 ,日本茶道人口分属的社会阶层就很广泛 ,既有皇室贵族政客大贾 ,更不乏地位低微的普通民众。众多的日本茶道修习者 ,或将茶道视为其不为无益事且度有生闲暇的娱乐手段 ,或将茶道视为创造交友之缘的工具 ,或将茶道视为修行得道的指月之指。总之 ,日本茶道一直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从茶道的角度研究日本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美意识与日本人的美意识是在共同的东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当然有别于西方的共同特点;用时也是在各自的风土中经过长期演变、醇化而成的,在不同的人文地理与文化轨迹中,自然也就形成相互区别的独特的美意识。从宏观上粗略地看,似乎是浑然一体,而从微观细致研究,就可看到泾渭分明之处,正所谓“同是桃花两样红”。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自古即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区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 ,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邻日本即属于此东亚文化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有关日本人及日本文字的起源问题1 ,亦均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 ,在日本即有“天孙降临”的典故 ,中国则有“徐福东渡”之传说 ,中日之间更有“同文同种”的说法。但迄今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 ,从严密的科学角度考察 ,此类记载与传说有些是难以凭信的。至于日本人究竟起源如何 ?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进行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中国的日本学界对日本文化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总体文化的研究方面,抑或是在文化专题史研究方面,陆续出现了一批令人瞩目的论著。其中滕军女士(北京大学日本学系副教授、日本神户大学博士)撰著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可以说是,我国学者、也是世界日本学界关于日本“茶文化”的第一部系统的概论性论著。它标志着在表现日本民族精神形态的“茶文化”领域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已经站在了国际日本学界的前沿了。《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全书227万字,图片431张,由东方…  相似文献   

5.
廉德瑰 《日本学刊》2007,(3):92-104
本文以战略文化的观点,从“和”的文化开始对日本人的位置意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日本人文化性格中的上位意识和下位意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位置意识为背景的日本战略文化特征及其与大国结盟并努力成为大国的战略思维方式。进而分析了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通过建立“普通国家”而再次显现出来的上位意识,即大国意识的恢复。最后通过日本人的对美追随政策和日本人的中国观,进一步讨论了日本人的位置意识和大国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新奉献──读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刘岳兵千宗室先生是日本茶道奠基人千利休(1522~1591年)居士的后裔,现为日本茶道里千家第15代家元。他重视茶道文化的学术研究,提倡“一碗茶中出和平”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和敬清寂”与“禅茶一味”辽宁大学窦重山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夺葩。其产生、发展、定型的全过程,处处折射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印痕,并与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能体现茶道思想及审美意识的是"茶圣"千利体(1522-1591)提炼出的四...  相似文献   

8.
研究日本文化往往要涉及神道、花道、茶道、香道、书道、武士道等等,研究“道文化”现象,对于日本文化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考察“道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构筑“道文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娄雨婷 《日本研究》2013,(2):112-118
家庭羁绊不断弱化,地域意识渐趋淡薄,社会关系走向冷漠,孤独占据着人间主流,这是当今日本“无缘社会”的真实写照。从客观角度讲,日本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与城市化的飞速进展、经济全球化与西方观念的影响以及IT技术的产业化直接导致并不断加剧了日本社会的“无缘化”。然而,如果从“以死为美”的生死观、“物哀”、家意识淡薄、集团稻作文化传统观念的沦陷以及耻感文化与文化融合性等文化根源来分析的话,日本“无缘社会”的到来似乎又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唐代茶道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们每每谈及“茶道”,自觉会联想到樱花之国——日本,似乎“茶道”的故乡在日本。其实,早在唐代我国便形成了饮茶之道。唐代茶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茶道”包括茶树的种植、茶叶的采制、分类、煮茶技艺、饮茶用水和茶具的选择等;狭义的“茶道”,仅指在茶屋饮用过程中一整套严格的规范。本文将给唐代茶道以广义性地赘述。一、唐代饮茶的普及茶从被发现到成为日常饮料,大致经历了祭品、药用、菜食和饮料四个阶段,距今至少也有四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