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德川幕府末期面临着困难的选择。一方面 ,幕府为了保证其封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必须恪守“祖法” ,坚持攘夷 ;另一方面 ,当欧美列强凭借发达的交通工具进逼日本的时候 ,幕府缺乏迎击外敌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 ,而祖法又要求攘夷。处于进退两难境地的幕府被迫开国 ,加入西方条约体系。而开国带来的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又激起了以“尊王攘夷”为表现形式的国家民族主义观念的勃兴 ,变革幕藩体制作为一个历史方向被提了出来。当攘夷的妄想被西方的炮舰彻底击碎以后 ,攘夷不再是目的 ,而成为尊王攘夷论者推翻幕府统治、推进日本近代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清朝为了防止日本和美国在对朝鲜的政策上勾结,想利用列强间的矛盾,维持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极力促成朝美之间缔结了1882年<朝美通商条约>.它是朝鲜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此约不仅导致了朝鲜的全面开国,而且成为中国和朝鲜宗藩关系破裂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皇家亚洲学会会刊》的日本学、朝鲜学研究使英国东方学的触角延伸到东亚,客观上呈现了中国影响下的东亚文化圈,为西方研究东亚打开一扇窗户。但是,在殖民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思想背景下,这些研究站在西方民族国家的立场上,挖掘朝鲜、日本民族化的发展,企图论证中国影响东亚的历史已经过去,使日本、朝鲜在价值观上与西方接轨,蕴含着日本、朝鲜从“东方之极”走向“西方之极”的思想。日本、朝鲜是东亚文化圈的成员。东亚文化是圈内各国认同的文化,它不会因为日本、朝鲜民族性的觉醒而消失。它只会包融西方文化,而不是被代替。中国学者应构建东亚的整体联系,提升东亚文化圈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4.
印度、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国家;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它们也都是封建社会;在此前后,又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但是,它们的历史命运却不同。印度曾经被灭亡,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了英国的一个邦;中国则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虽然失去了独立,但毕竟没有被灭亡;而日本却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有时间和社会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三个国家有着三种不同的历史命运,这种似乎奇异的现象很值得我们深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传统中常用"天下主义"的世界观来观察历史。到了近代,中国被迫卷入现代化进程,这种世界观随之转变为反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并逐渐形成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世界观。到了全球化的当代,中国不仅承袭古代天下主义的内在精神,且积极的实现其现代转型-新天下主义,这是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应有的责任和目标,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合理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开国前后的19世纪中叶,日本从推崇东方文明特别是儒家文明,到完全投入西方文明的怀抱,完成了文明观念的整体转换——“华夷变态”。在这一过程中,华夷观念、有关西方的知识及外部环境是影响日本文明观念的主要因素,伦理道德成为日本评判文明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日本从古代文化到近代文化的演变是一段生动的历史,它正好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在日本冲突与消融过程中的不同命运。在古代,中日两国作为东方形态的文化,它们之间既有着各自的民族特点,又有着十分丰富的交流。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因为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借鉴来的,正如北欧人民同地中海地区人民具有共同的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一样。但是,这种状况到了近代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它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冲击,日本文化逐渐同传统文化诀别,中国文化从整体上让位于近代西方文化了。这是历史使然?然而,在日本这样一个东方国家却变异得如此显著,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强国,也是东方唯一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其文化发展也有较突出的特性,即受外来文化影响十分明显。一是日本自古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此类例证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二是日本近代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使日本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以至于日常生活也“西化”,西餐、西装相当普遍。有人对此归纳为:功利的现实的“拿来主义”。自古学中国,足见“拿来”由来已久;近代转而学西方,足见“拿来”之多之快。似乎乐于接受外来文化是日本人的传统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中英鸦片战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通过这次战争,英国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接着,美国和法国也胁迫中国签定了类似的奴役性条约。沙皇俄国也虎视眈眈,趁火打劫。中国从此开始了半殖民地发展道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原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怎么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牺牲品呢?又为什么在西方列强中恰好是英国强迫中国清政府开国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中英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形势,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是迟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而崛起的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侵略野性的世界列强之一。它以东方霸主的架式,对古老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虎视眈眈,视为脍灸。自“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它的侵华政策和策略虽然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试就这个阶段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进行剖析,以戳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东方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四种基本理论形态,并对中国的东方学产生了影响:一是在政治学法学层面上提出的“东方专制主义”,二是在经济学层面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三是在历史文化学层面上的“东方停滞论”或“西方中心论”,四是在历史学考古学层面上提出的“丝绸之路”论。将这四种理论作为一个理论系统予以整体、动态的把握,可以看出其间相互矛盾而又相互补充,体现了西方对东方社会的基本判断与评价,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的东方学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刺激,成为中国东方学形成和发展的外部背景。对这一背景进行清理分析,是中国的东方学研究及体系建构的前提和出发点,也可以为东西方关系的重建提供学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日本之根本问题是现代化的取向问题。对此客观问题的主观把握是日本在对“西力东渐”回应的不断转换中方得渐悟的。此回应过程大致经历了被动“开国”———攘夷运动的高涨———主动“开国” ,幕末的两大政治问题可视为对西方回应的两种不同方式。日本完成其发展路向的快速转换 ,不仅在于现代文明的挑战给予了日本一个必然选择 ,还在于其自身的优秀品质、历史因素及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19 世纪欧亚格局变化的轴心,促成了西方对东方支配地位,也是东方反抗、挑战西方的重要动力。英国霸权的盛衰,其他西方列强国际角色的变化,日本国际地位大逆转,亚洲革命风暴的旋起,无不在工业革命的车轮上行进。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主张,并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最完备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对立物而出现,在历史上是巨大的进步,它在西方国度里曾经经历了光辉的战斗历程,才走向没落。可是,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命运却是十分悲惨的。它在中国地平线上初露头角,立即被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所绞杀,并且一去不复返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悲剧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深刻认识这种历史必然性,才能正确地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一正当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封建王朝江河日下的时刻,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列强各国迅速崛起的客观现实,不能不对已经国势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中叶至 19世纪中叶三百多年 ,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即日本逐步摆脱了封建制度 ,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完成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 ,使地处世界东方的日本跻身于“西方”国家行列。日本在完成社会转型过程中 ,基督教传教士在日本的一系列活动开启了日本文明转型的契机 ,也是东亚文明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 ,研究日本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最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小白博士著《信仰·利益·权力———基督教布教与日本的选择》(以下简称《选择》) ,比较系统全面地对这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和资源匮乏,为实现民族扩张,大国追随战略一直是日本皇族与政府的首选国策。从明治维新的“脱亚入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脱亚入美”,在依附西方大国和被其扶植下,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追随西方列强过程中,日本做了许多伤害亚洲人民利益和感情的事。但当日本经济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时,美国便从扶植和支持转向责难和限制。面对自己复杂的历史,选择怎样的安全战略是现代日本经济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外国传教士与戊戌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传教士与戊戌维新潘家德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传教士来华一方面参与列强侵华活动,为列强侵华出谋划策,充当“急先锋”;另一方面他们为了使中国人民皈依基督教,接受“上帝的福音”,积极传播西学,鼓吹中国西方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基督教...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与传统的亚太国际关系体系的主导国——中国,展开对处于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洲(亚洲和大洋州)的十字路口的东南亚地区的争夺,中国与欧洲列强就三大问题产生了矛盾和磨擦:一是东南亚诸国被西方列强侵占,破坏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二是大批东南亚华侨遭虐待、驱逐和屠杀,三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采矿计划遭到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本文将围绕这三大问题进行讨论,对冲突的原因、特点、双方态度进行剖析,以深入理解资本主义崛起时代中西社会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日本的那珂通世最先以“上世/中世/近世”的西洋式历史分期法来撰写中国通史,接着内藤湖南提出“宋代近世说”并进行论述,后来宫崎市定予以继承和发展,且将“近世”与西洋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相对应、相比较,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史亦即所谓“东洋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上古/中古/近古”与“上世/中世/近世”之间、“近世”与“近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渐明晰,“近世”的内涵逐渐得到确定和确认。“近世”既是“中世”后的时代,也是“前近代”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变革时代。这样的“近世”不仅是东方史的分期术语,也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历史性质的判断用词。“近世”论以及“上世/中世/近世”分期法,打破了以往以改朝换代为线索的史撰模式,将东洋史纳入了世界史体系,又颠覆了西方人关于东方历史只有改朝换代周而复始的历史这一刻板的印象,具有很强的史学理论价值,不仅对日本东洋学、东洋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20世纪后一百多年的历史学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殖民侵略把落后国家和地区带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虽然在客观上有一定进步作用.但把一切进步、发展都归功于它显然是错误的。就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来说.殖民侵略的阻碍作用要比促进作用大得多,“世界历史”及“全人类”等概念不能抹去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所有是非,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应该永远受到谴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