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示语(Deixis)和指示转移理论(Deictic Shift Theory,简称DST)是语用学和语篇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原型指示语的范畴建立在指示中心(Deictic centre)的基础上,即言者"我",地点"这里",时间"现在".指示语的自我中心性(Egocentric)的哲学基础是认知语言学所倡导的经验现实主义(Experiential Realism).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小说<呼啸山庄>历来都是语言学家和文学家研究的常用语料,文学语篇中常见的六类指示语,即感知指示语、空间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关系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复合指示语的转移现象在这部小说的语篇分析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  相似文献   

2.
沈再英 《浙江学刊》2005,(2):198-200
本文基于图式理论的功能研究,试图分析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所起的作用,以便帮助读者掌握语篇理解的理论基础和技巧,在阅读中驾轻就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从而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汉语形象与汉语形象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应具体表述为语言形象,它是文学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文学的最基本“现实”。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是文学中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审美形态。它应成为汉语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从而需要建立汉语形象美学,这是一种有关文学的汉语形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在文学中的基本地位的研究方式。当代诗学应当重视汉语形象美学  相似文献   

4.
刘敏贤  杨跃  周正履 《唐都学刊》2011,27(2):115-119
经过标注的语料库可用于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语言测试、词典编撰等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语篇研究的是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是语篇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特征。语篇接受者对其理解的透彻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篇连贯性的感知度。研究语篇中句子排列与衔接和连贯,是一种超句法分析。  相似文献   

5.
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酒泉举行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年会,对一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检阅,代表们切磋探讨,收获颇丰。 这次年会收到的二十余篇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对资料进行深入发掘研究。这标志着研究工作有了进展,是一种可喜现象。比如: 《张淮深平定甘州迥州迥鹘史事钩沉》一文,作者充分利用敦煌文学作品中有关颂词、诗歌等大量资料,相互补充,深入探究,从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提出了重要见解:①张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从英汉思维方式的角度,运用话语模式的方法对英语和汉语的语篇思维模式进行对比和分析,试图论证,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在于:英语的语篇思维模式呈直线性,而汉语的语篇思维模式呈螺旋型,并试图说明,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别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熟悉英语语篇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本文所讨论的语篇也包括口头语篇。一、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是从盎格鲁———欧洲文化模式发展而来。用英语进行思维所预期按照的顺序,从根本上来说是帕拉多———亚里斯多德顺序…  相似文献   

7.
王永刚  田文杰  王宝丰 《社科纵横》2007,22(12):187-188
本篇从语篇理解的角度出发,结合衔接理论和语境理论,提出语篇语境衔接的概念。它不但对衔接和语境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为提高语篇理解的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解方法。  相似文献   

8.
肖付良 《社科纵横》2007,22(2):160-161
本文分析了语篇教学的优点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阐释了语篇教学的基本原则,并从课前预习、课堂实践和课后语篇重建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9.
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琪 《学术交流》2007,82(4):182-185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在中世纪文学长廊乃至西方文学史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蕴:她们年轻、美丽、纯洁,富有独立反抗精神和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在给读者带来清新醉人的观赏性的同时,中世纪晚期复杂的审美取向和社会风气以及作者既同情女性但又无意识地受制于男权思想的文学观念,又使这些女性形象具有了深层的文化内涵。从女性形象和中世纪文化语境的互文性进入《十日谈》,无疑可为这部一直作为西方文学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代的关节点的伟大著作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传记文学是现当代文学中最受关注的文类之一,传记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从东方作家传记文学研究的目标出发,选择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进行初步的梳理和评介,探讨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译著、编著和专著等类作品中作者(译者)和传主之间的整体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丽艳 《学术交流》2005,(7):146-149
语篇分析是理解语言的一个重要渠道。语篇语义的连贯性取决于语篇中最基本的成分———词汇和语境的顺应,两者的顺应关系体现在其相互作用上。语境关系影响词汇意义的生成,而词汇意义又会对语篇的整体意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姚辉 《社科纵横》2008,23(10):90-92
鲁迅小说中有关母亲形象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不一样的创作心理.本文从鲁迅小说中有关母爱内容的描写,分析出鲁迅心理孝与怨的情感矛盾;从母亲形象的命运书写,透析了鲁迅悲恨交加的心理情结;文章从系列论证中,告知人们,造成母亲们悲剧命运的深刻原因之一是她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专家们预言,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的伟大转折将在下一世纪完成。作者认为这必将对文学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媒体的出现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文学作品只读光盘、电子期刊和个人电子日报的产生,为文学提供了比读物、广播、电影、电视更迅疾更大众化的传播形式。文学越趋多元,消费越趋加快,需要量越趋增加。通俗文学如此,纯文学也不会例外。作家和文学研究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电子媒介与文学之间不应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作家们已经而且将越来越受到电子媒介的恩惠。不久的将来,不用计算机联网的科研,决不会是一流的科研,自然科学研究是如此,社会科学包括文学研究同样也是如此。实际上,现代意义的文学本身。是工业化的产物,信息时代必将产生属于它的文学。应该对两种文学──纯文学和俗文学都给以必要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应该建立一支使用计算机的文学研究队伍,才能适应全球化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4.
陈洁 《社科纵横》2006,21(9):181-183
本文旨在对中文金融学科技论文引言进行体裁分析以寻求其体裁结构的特征。作者利用ESP体裁分析理论的CARS模式(Swales,1990)对50篇中文语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文引言在结构上出现了CARS模式中没有包括的非常规步骤,有自身的语步类型特色。本文的分析结果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和ESP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学领域中的武则天故事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与武则天私生活相关的小说研究;与武则天政治活动相关的小说研究;其他包括抒情文学中的武则天形象,如从民俗学、心理学等角度关注武则天等。武则天故事研究缺乏系统性,还有较大开掘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的对象到底是什么? 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的本质即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形象的反映的产物,文学创作的对象就是社会生活.这种文学创作对象社会生活说,虽然也指出了文学的特性——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且强调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反映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它究竟未能彻底解开文学创作之谜:为什么不同作者会对同一生活现象作出性质截然相反的反映,写出面目完全不同的文学文本来? 本文试图深入文学创作的心理世界,探索文学创作对象的本质并描述其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所演绎的独特的社会人生景观.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战乱频仍的历史现实和多元文化杂糅、儒家文化传统薄弱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王艳 《学术交流》2007,(7):126-128
依据关联理论的框架,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理解具有语用制约功能,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制约了话语理解的程序意义,为听话者指明了话语理解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听话人理解话语时付出最小的努力。其次,话语标记语具有明示功能,即话语标记语通过自身所标记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对听话人的推理过程起着语用制约作用。最后,话语标记语具有语篇组织功能,在语篇中连接着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语义和逻辑关系。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是关联性的要求,是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明示导向标记。  相似文献   

19.
王英 《唐都学刊》2000,16(1):125-126
语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段落、篇章结构上.文章分析研究了语篇教学的三个环节,以及实行语篇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学形象是中日两国文学草创时期不容忽视的内容。比较研究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形象,对梳理中日各自文学史源头,深入认识中国古代文化之于东亚文明发展进程的意义,乃至深化有关女性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日古典文学初期的神话为研究对象,比较女性文学形象的异同,论析其根源,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