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分为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资源 ,后者不仅影响而且转化为生产力。特别利用自然力的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亚细亚生产方式阻碍了东方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东西方发生经济联系后 ,妨碍东方国家利用自然力的经济关系又多了一个外来资本主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各种生产力相结合构成社会生产力。 劳动力与劳动力相结合成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是指劳动力运用过程中的社会结合所形成的生产力,劳动力的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和协作,以及以大机器工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分工、协作都可以创造出新的集体的生产力。 劳动力与自然力相结合成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是指劳动力运用过程中借助自然力而形成一种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不仅依靠自己的劳动力,还要借助于种种自然力。人们的劳动力对自然力的利用有它的特殊性,即人们利用自然力发展生产时必须要维护自然力所赖以不断再产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发展劳动的自然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变革。所以,要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认识生产力的结构、层次和发展规律。生产力的第一层次生产力主要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自然力,一方面是社会力。这是生产力的第一层次。任何社会的生产力都是由自然力和社会力结合而成的。其中社会力是主要的,因为自然力没有社会力量、没有人的掌握、运用,自然力不和社会力相结合,不组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产力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系统。它从源泉(自然力、人力和科学技术力)开始,到直接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到这些要素结合的结果(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结果(剩余产品)又转化为生产力新的源泉,并通过积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取得更多的结果。社会生产力就是这样在它自身的系统中循环不已、螺旋形上升地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在运动中又衍生出两个规律:一是这个系统的横向比例(源泉、要素、结果各自的结构,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经济比例)的规律,另一是这个系统的纵向转化(由源泉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由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及其实现)的速度规律。这两个规律就其抽象形式来讲,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补充,共同构成生产力规律的体系,它们都是人类社会的共有规律。在商品经济下,它们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要正确地理解生产力范畴的基本涵义,必须从劳动生产过程的本质方面进行分析。就其本质而言,劳动生产是人们支配自然力的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系统的运动过程。生产力并不是只同直接生产活动有关系,而是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不断运动的结果。凡是在社会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因素,都对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支配自然力的能力,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整体力量。  相似文献   

6.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7,3(6):116-122
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是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一对重要的范畴。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都视为"不费分文"的生产力,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在价值增殖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前者并入生产过程转移其自身的价值进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增加,而后者并入生产过程不增加商品的价值量但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时,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又都是价值增殖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同一个过程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二者并入社会生产实现价值增殖时的社会前提具有"一致性",实施过程具有"同时性",实质联系具有"内在统一性"等。因此社会科学是父,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是母,双双并入社会生产过程,共同结出"新增价值"之果。  相似文献   

7.
刘冠军在《齐鲁学刊》2007年第6期上撰文指出,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是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一对重要的范畴。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都视为"不费分文"的生产力,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要术》的生产力布局思想 农业生产力合理布局是发挥自然力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中的作用的重要因素。关于农业生产力布局思想,《要术》重视继承与发扬前人提出的地宜与物宜思想,并用于指导农户的生产分布和综观社会的生产力布局,从其征引文献和对农业生产分布的详细记载与论述来看,对地宜、物宜原则与生产分布思想还有所发展。《要术》原文如下; “《礼记·月令》曰:‘命田舍,……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  相似文献   

9.
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卷78页对生产力解释为:“生产力……指人们同他们所利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那些自然对象与自然力的关系,即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同自然对象与自然力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典著作中都是指劳动过程而不是指生产力。生产力则是指“人对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对某种自然力的有效利用而产生的生产力。他较早关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提出了重视自然、尊重自然的"自然生产力"理论。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姚黎明 《北方论丛》2017,(6):128-132
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是政治经济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基础,也是阐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危机的理论依据.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社会生产力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客观力量来源于“人的自然力”“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资本“无偿”吮吸客观物质世界的三种“自然力”,形成推动社会生产力系统扩张的强大动力.根据这一理论思想,资本过度吮吸自然力,吞噬“自然力空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危机尤其是人的发展危机和资源生态危机的形成机制.这正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所要阐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中的重要桥梁,是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结合点。如何扭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局面,创新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以研究整理、演绎归纳,对阻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建立起适应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科技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和科技管理体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有效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模式,优化成果转化内部环境,探索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自然力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自然力”这一范畴所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这一范畴.如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协作和分工时,认为“它们是资本统治下所具有的一定形式的社会劳动的无偿自然力”.在谈到劳动的特殊性质——对已经物化的劳动追加新劳动量时,马克思把这种性质看成是“劳动的富有活力的自然力的表现”.马克思把人的智能和体能也看成是一种自然力,认为人为了占有自然物质,就必须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此外,在谈到机器和工具、科学与发明时,马克思把它们所发挥的作用本身也看成是自然力的表现,等等.当然,马克思对自然力的考察,更多地是放在自然界中那些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上面,如水、风、蒸气、电以及其他自然资源,他把这些对人类社会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界的力量称为“单纯的自然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生活在大漠南北,气候寒冷,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以狩猎业和畜牧业为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些民族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任自然摆布.在他们的幻想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的,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他们除了崇拜自然界的伟大力量,祈求通过崇拜而得到佑护与幸福之外,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古代北方民族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形成的认识能力与自然力相比,显得软弱无力,对自然力的崇拜只能是一种虚幻的、颠倒的反映.这种极端低下的认识能力,不可能对自然界出现的一切复杂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顶礼膜拜自然界的一切实在是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历史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本身就是自然力与社会力的有机统一.它所客观固有的这一内在本质,既决定了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尤其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必须实行哲学社会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并举、并重,又决定了培育、提高先进主体生产力,必须实行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和才能与自然科学素质和才能的并举、并重.只有同时坚持这两个并举、并重,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始终履行的“重要职责”和"第一要务”,才能得到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6.
朱秀英  黄玉桂 《东岳论丛》2006,27(5):203-204
生产力是人们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改造世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从外延来看是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人类自身再生产能力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积累是相对于资金积累而言的一种积累方法,指的是活劳动的积累。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不用或少用资金或物质资料,把从事农业劳动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直接凝固在固定资产或劳动对象上,以扩大生产规模或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而不经过价值形态的转化。劳动积累是一种古老的积累方法。马克思在谈到剩余价值产生的时候指出:“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以便经济地加以利用,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以便占有或驯服自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资本论》第1卷,第561页)马克思援引的是古埃及、巴比伦、荷兰等地治水工程的例子。在谈到印度、波斯等地的水利灌溉工程时,他说:“在那里人们利用人工渠道进行灌溉,不仅使土地获得必不可少的水,而且使矿物质肥料同泥沙一起从山上流下来。兴修水利是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产业繁荣的秘密。”(《资本论》第1卷,第562页)我们认为,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和援引的例子指的就是劳动积累。这些国家当时还处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在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变动和发展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人的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处于互动的运行机制中,二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提高。(一)国民素质制约社会发展第一,国民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国民的主体是社会劳动者,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从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来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起主导作用的活的要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转化为生产工具或其他物质形态;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三…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社会中,艺术从依附市场到占领市场,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历史渐变的过程.艺术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的深化,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现实基点和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人类的生产基本上靠人的体力,再加一部分畜力和风力、水力等自然力,社会生产发展缓慢;自从近代发现和应用煤炭能源和发明蒸汽动力以后,生产力才迅速发展,引起产业革命;现代又发现和应用电能、石油、天然气和原子能,使社会生产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