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赈粥,作为救荒的措施之一,以其简易可行、成本不高、救治迅速、颇具实效性而被明代社会广泛采用。从施赈的对象、赈粥的方法、粥粮的来源、粥厂的管理等方面,可以了解明代粥厂制度的基本状况,因而可以对其实绩进行了恰如其分的估量。而粥厂制度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其实正折射出明代荒政乃至经济、吏治的实际情形。  相似文献   

2.
药粥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粥食,盛夏服食药粥,不但能祛暑、健身,特别是对病后的调理也有良好的效果。家庭制作药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面推荐六种:一、芦根粥取鲜芦根100克,加水煎熬,取汁与粳米100克  相似文献   

3.
入夏闻粥香,老伴下厨忙。每年夏季,我家都会吃到老伴熬制的"防暑降温粥"。老伴在妇幼保健中心工作了近30年,退休后,依然把日常保健作为晚年生活的头等大事。她常对家人说: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一不存在,其他都没有意义。每年夏天,家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苦夏"症状。这时,老伴就会下厨为家人熬粥。她熬的粥品种很多,但都具有防暑降温、驱除"苦夏"症状的保健作用。这些粥包括绿豆粥、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藿香粥等。  相似文献   

4.
药粥能预防疾病,老年人可以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选用合适的药粥,以提高抗病能力,益寿延年。 胡萝卜粥 适合于老年人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皮肤干燥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山药粥 有健脾补肺、滋肾固精的功效,对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的老人最为适用。 莲子粥 健脾止泻,对脾虚泄泻、气力不足、失眠多梦、精神萎靡的老年人适用。 黑芝麻粥 滋养肝肾、润燥滑肠,适用于眩晕、大便干结、消瘦的人,还可用作美容食品,使  相似文献   

5.
隋梅 《新天地》2012,(12):54
下面这些顺口溜是与一位老中医闲聊天时,他讲给我的,我抄写下来,供读者朋友参考。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拥有过最璀璨繁华的东西,才懂得欣赏一碗粥的朴素。粥是个好东西,它味道鲜美、温润适口、营养丰富,实为养生保健的佳品。粥亦颇有君子风范,任何食物与粥为伍,立刻变得亲切温暖,让人百食不厌。中国人民自古就有食粥的习惯,古人深知吃粥能节约米粮,又可治病养生,古往今来地无分南北,人不论贫富,中国人爱粥者比比皆是。中国古代医书上有大量用粥作食疗的记载,桂圆粟米粥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核桃粳米粥能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生姜大枣粥有温胃散寒、温肺化痰的作用……诗人陆游还是  相似文献   

7.
馊粥     
我吃过馊粥,那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前的事。 说是馊粥,其实也没有到不能进口的地步,只不过有点酸味,清了 水而已。那时的农家生活,油水少,劳动强度大,喝起粥来几大碗几大碗,熬起粥来自然也是一大锅一大锅的,一顿吃不了两顿吃,两顿吃不了三顿连着吃。馊了,到地里割起一大把韭菜,放些盐炒了和进馊粥里,吃起来咸咸的、香喷喷的,很有些味道。当时,吃馊粥在农家是很平常的事。  相似文献   

8.
《新天地》2006,(7)
西瓜皮粥西瓜皮少许,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加入粳米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特点:粥甜瓜脆。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苦瓜粥将苦瓜去瓤,切成小丁,与粳米一同入锅,用旺火烧开,放入冰糖、精盐,转用小火熬煮成稀粥。特点:苦中有甜,具有清暑解毒,清心明目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春梅 《山西老年》2011,(1):54-55
坚持“四宜” 一宜粥食。“粥能益人,老年尤甚”,古代养生家多提倡冬晨喝热粥,民间就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的习俗。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七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都要分一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  相似文献   

11.
粥,古称糜。"糜,煮米使其糜烂也。"粥,亦称稀饭,它既有水的形式,又有饭的内容,容易被消化吸收,脾胃虚弱的人食之会有所补益,是我国人民历来所喜欢的食物。粥食经民间加工传播,在各地形成了多种不同风味,其种类更是难以列述。据不完全统计,医学、史籍、文学、地方志中记载的粥类有千种以  相似文献   

12.
京西灵水“秋粥节”文化生态保护村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西门头沟灵水村被建设部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承载着京西斋堂川灾荒史和举人文化的"秋粥节"文化,是灵水村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因素。灵水村"秋粥节"文化是当地民众价值观念、道德追求、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随着京郊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灵水村"秋粥节"文化环境急剧恶化,为此,充分认识京西灵水村"秋粥节"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结合时尚,创新、构建"秋粥节"文化生态保护村是灵水历史文化名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当我们拥有过最璀璨缤纷的东西,才懂得欣赏一碗粥的朴素。粥是个好东西,它味道鲜美、温润适口、营养丰富,实为养生保健的佳品。粥亦颇有君子风范,任何食物与粥为伍,立刻变得亲切温暖,让人百食不厌。我国人民自古就有食粥的习惯,古人深知吃粥能节约米粮,又可治病养生,古往今来中国人爱粥者比比皆是。我国春季食粥保健养生的历史十分悠  相似文献   

14.
正紫薯麦片粥紫薯100克,燕麦片60克。紫薯洗净后切丁和燕麦片一同放入锅中,熬煮成粥。大蒜粥紫皮大蒜30~50克,粳米100克。将大蒜放水沸煮1分钟左右后捞出,再将粳米放入煮蒜的水中煮粥,八成熟时,将蒜捣成泥放入,熬煮为粥即可食用。苦瓜黑木耳粥苦瓜100克,黑木耳四五朵,粳米100克。将苦瓜去瓤,切成小块,黑木耳水发后切末,粳米洗净后和黑木耳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用文火煲成粥,调味后食用。海带粥干海带20克,粳米100克。将干海带浸透、洗  相似文献   

15.
许多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也有少数人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他们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粥的量过多,难以很快排空,会感到胃部不适;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如果长期吃粥,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难免入不敷出。传统的“吃粥容易消化”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有人对粥、饭、馍的消化吸收情况做了研究,结果是糖的吸收率为:粥96.5%,饭99.5%、馍99.9%;蛋白质的吸收率为:粥56.1%,饭99.5%、馍99.9%。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①梅花粥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粳米100克皆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白糖,煮成粥,能舒肝开胃,利于治疗郁闷不舒,食欲不振,头目昏痛,神经官能症等。②桃花粥桃花5朵,摘洗干净,晾水研末;粳米100克淘洗干净后入锅,清水煮成粥,再加入桃花末及适量蜂蜜,略煮。食之能活血、通便、利水,适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经闭、产后大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等治疗。③月季花  相似文献   

17.
秋粥飘香     
正立秋当天,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村民凌晨2点支起15口大锅熬制秋粥。这一传统的"秋粥节",粥香四溢,吸引了2000人左右免费喝粥,感受这古老山村300多年的传统秋粥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是京西古道上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山村,自明清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共出了22名举人、2名进士,在京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灵水村也是国家级历史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中国古代荒政发展的鼎盛阶段,救荒措施集历代之大成,最为完备。煮赈是荒政救助措施之一种,清代的煮赈分为官赈、民赈、官督绅赈三种形式。官赈粥厂又分为常设粥厂和应急粥厂。施粥主要用来弥补其他赈济之不足,尤其是在未赈之先与大赈之后殊为重要,可以说煮赈是花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赈济效果的救济方法,也是赈济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故而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按传统的说法“,吃粥容易消化”,这话值得商榷。有人对粥、饭、馍的消化吸收情况作了研究,结果是——糖吸收率:粥96.5%、饭99.5%、馍99.99%;蛋白质吸收率:粥56.1%、饭99.5%、馍99.9%。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吃粥不必细嚼,甚至可用“啜”的方式咽下去。吃  相似文献   

20.
吴长欣 《老友》2014,(11):57-57
正老花眼是老年人眼睛调节功能衰退的一种表现。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人过四旬之后,阴气自半,气血渐衰,肝肾精气亏损,难以濡养眼目所致。若能及时予以药粥调理,可延缓视力的进一步衰退。现介绍几款防治老花眼的药粥。1.何首乌粥:取何首乌60g、粳米200g、大枣10枚(去核)、冰糖少许。先将何首乌加适量清水煎煮,然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大枣、冰糖一起加入药汁中煮成粥,每天早晚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