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略论宋代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西北吐蕃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有频繁的交往与联系。凉州吐蕃抵御党项的武力征服,河湟吐蕃在唃厮啰时期和吐蕃政权分裂后的不同时期,与西夏的关系有所变化。河湟吐蕃与辽、金朝也有政治、经济联系。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西夏、辽、金的关系是吐蕃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充分反映出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
阿里骨为董毡养子,系北宋时期河湟吐蕃政权第三任赞普。阿里骨作为非唃厮啰家族的人物,继承唃厮啰政权的"赞普"之位并长期执政,一方面证明阿里骨具有超常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这一致命缺陷让阿里骨统治的唃厮啰政权走向衰落,他的统治也成为青唐吐蕃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西夏与青唐吐蕃政权的和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王韶的平戎策被宋廷付诸实施后,西夏为争取吐蕃,孤立北宋,先后两次遣公主下嫁青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宋神宗时期,由于王安石及时对王韶的平戎策作出修正,西夏虽与吐蕃实现了和亲,并没有改变董毡联宋抗夏的政策。直到哲宗以后,先是元祐占党人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对外例行姑息;继而哲宗亲政后和徽宗时期,穷兵黩武,决意照搬王韶的平戎策消灭青唐吐蕃政权,西夏的和亲政策这才作为政治工具真正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目的。关于西夏与青唐吐蕃政权的和亲,学界已有所论及,本文拟结合宋廷经营河湟吐蕃政策的演变作进一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瞎征为阿里骨之子,系北宋时期河湟吐蕃政权的第四任赞普.瞎征继位之时,唃厮哆政权内部面临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内讧和反叛,外部则遭受到北宋政府发动的新一轮的进攻,内外交困.在这种情况之下,瞎征继位三年就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瞎征执政最终使唃厮啰政权彻底地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5.
齐德舜  洲塔 《西藏研究》2008,(1):96-102
藏族自青藏高原上兴起之后,便开始了其四方征伐的历史.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吐蕃政权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这就是吐蕃政权的传统军事思想.这些军事思想,体现的是古代藏民族对战争规律的理解,可以说是藏民族智慧的结晶.迄今为止,对吐蕃政权传统军事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文章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自唐宋以来 ,青海湖湖区和湟水流域一直是吐蕃部族的聚居地带。迨明代中期 ,环绕着青海湖搭起的吐蕃族帐 ,星罗棋布 ,生齿日繁 ,“素号乐土”。湟水流域是北宋时期吐蕃口角厮口罗地方政权的腹里之地 ,这里川谷肥沃 ,河溪纵横 ,傍河两岸的吐蕃农舍连带密集 ,人丁繁夥。明初青海地区基本上是以招抚方式纳入大明版图的 ,故免受战争的破坏 ,农业、畜牧业持续发展。青海吐蕃经济的繁荣与富庶 ,引起西北诸番的垂涎。正德四年 (15 0 9年 ) ,蒙古鞑靼部自河套侵入青海湖区 ,并以此为据点 ,不断掠夺邻境诸番部。鞑靼部轮番占据青海时愈 80年 ,这期…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的吐蕃与赵宋政府一直保持着友好密切的关系.这种广泛而直接的接触,必然加速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进程,必然产生双方人士对各自民族研究的兴趣。以唃厮啰为主体的地方民族政权自仁宗时建立起,延续一百年,其间,随着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多方面交往,宋人研究吐蕃的兴趣有增无减;他们撰写的有关吐蕃方  相似文献   

8.
河湟区域是宋夏战争中,北宋军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北宋在对河湟的经略中,重视利用河湟吐蕃及汉传民俗、宗教文化,求得吐蕃民族对汉宋文化的认同,平息和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以期最终达到经制西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吐蕃斥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吐蕃的军事力量中,有一支长期以来被诸多研究学者所忽视的力量,那就是吐蕃的斥候.吐蕃斥候为吐蕃政权的崛起,为吐蕃军事所取得的辉煌战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迄今为止,由于史料的缺乏,学术界对吐蕃斥候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根据一些零散的古藏文资料对斥候作一初步的考证,希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布达拉宫初建于吐蕃政权上升时期的公元7世纪。当时,勃兴于雅砻河谷的吐蕃政权统一西藏主要地区,完成由氏族部落向奴隶制的过渡。作为吐蕃政权的统治者,松赞干布表现出积极主动与周边各民族交往交流、良性互动的强烈意愿,特别是着意于向大唐学习、向中原地区靠近。唐朝在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管辖的同时,也着力推进与吐蕃地区的交流往来。公元641年,唐太宗允松赞干布娶宗室女文成公主。为此,松赞干布亲率部众千里跋涉至柏海(今青海玛多一带)迎接文成公主。回到拉萨后,他还专为文成公主筑一城,即在红山之上修建的布达拉宫。  相似文献   

11.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4,5(4):15-18,106-108
网络图像在信息与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图像具有易得性、易编辑性、超语言性、图文关系多样性、传播途径多样性及图像的文化性等特征。以拉萨"3·14事件"反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来看,我国涉藏网络图像传播有以下不足之处,如重官方不重民间、重媒体不重个人、重国内不重国外和重文字不重图像等。对此,建议大力建设网站的涉藏图像专栏,与国外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图像分享渠道,重视民间的力量,注重涉藏事件图像传播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匈奴自与中原联系后,就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本文运用相关文献、考古资料,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匈奴受汉文化影响的表现,并简要地探求了其中的原因。匈奴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逐渐与汉族趋于一致,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恒温动物的热调节能力和环境温度对家畜生理机能的影响.并用物理方法分析恒温动物的热平衡机制,最后提出改善畜禽环境温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莲花生 (Padmasambhava)在宁玛派 (thernying ma pa)历史和教义中所占有的中心位置是这一藏传佛教正统教派的显著特点之一 ,他甚至使得宁玛派教义独树一帜 ,成为一个独立的“莲花生教”(Padmaism) ,① 尤其是伏藏传承 (thegter matradition) ,使莲花生之仪轨得以建立、发展、延续至今。概言之 ,伏藏的整个现象最初与莲花生密切相关 ,而且也正是莲花生使其合法化 ,它是表现莲花生大师至今仍然在为藏族众生而活动的大型演出会的核心内容。伏藏不能被简单地视之为在过去遥远的穷山僻壤中…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宪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法定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否依法行使自治权,是考核民族地区宪政实施真伪的“试金石”。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统一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而民族地区宪政只是国家宪政结构的子系统,这决定了民族地区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国家宪政体制设定的边际。  相似文献   

16.
覃影 《民族学刊》2010,1(2):74-85,163
在现存明清一类以罗洪先《广舆图》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舆图中,四川政区往往画出一个巨大的湖泊—马湖,大致与湖广境内的洞庭湖、江西境内的鄱阳湖的水域面积相当,在长江水系的几个主要湖泊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且与代表黄河源的"星宿海"有一一对应出现的关系,这一现象在地图史上颇具典型性,笔者称之为"马湖现象"。经研究发现,马湖作为一个大湖出现在地图上,主要集中在明代,尤其以受到罗洪先《广舆图》影响的中外系列地图最为显著,承继了元代朱思本《舆地图》对黄河源参照物的特殊表现形式,即出现马湖与星宿海(黄河源)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马湖被夸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元明以来马湖所属政区、聚居民族与水陆交通道路的重要性;地图史上的"马湖现象",实际反映了元明以来地理学家们对黄河源与长江源孜孜不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但对高等教育也有一些负面影响.目前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不高有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层面的原因.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实行多样化办学,并采取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分析了伊朗现代著名神秘主义诗人塞佩赫里的思想,论证出塞佩赫里将伊斯兰教神秘主义,印度教神秘主义,佛教中的悲悯思想、禅宗思想,以及中国的道家思想充分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东方不同神秘主义哲学之间的合一。  相似文献   

19.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周炜 《中国藏学》2004,(4):113-116
2004年6月11日,铁道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青藏铁路对当地传统文化影响与评估"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家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一行11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虹、总干事拉巴平措及10位藏学专家和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