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语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序是句子结构成分的线性排列规则。英汉语序的对比研究对两种语言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比较英汉语序变化的差异,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双语的等值转换。文章比较了英汉语序的差异,并指出英汉语序的本质差异主要是规则模仿性与事理临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假设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序是SVO型,那么,在这一语序下,汉语的句法结构是平衡的,是一种动词居中的平衡结构。由于表达的需要,这种结构平衡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成分缺省、宾语越位、肢端肥大。恢复句法结构平衡的方法主要有:设置支点、溢出成分、成分位移、插入傀儡动词、分割动词。由汉语句法结构的平衡──破坏──恢复这一现象可以证明,汉语是一种SOV型语言的假设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都是分析性语言,都很重视自己的语序。就总体而言,它们的主干成分的语序是一致的,一般都采取主语(S)+谓语(V)+宾(表)语(O,P)的格式,但它们的语序又的确不同,这主要是指它们的附加成分或修饰成分,即定语、状语、宾补(主补)、同位语等。所以英汉语序的比较,主要是指定语、状语等位置异同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语序是翻译中需要考虑的诸因素之一。尽管英语和汉语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顺序象似性,但相比较而言,汉语语序在更大程度上遵循时间顺序象似原则,而英语语序则常遵循空间顺序象似原则,同时受抽象的句法规则支配。翻译时语序的处理不管是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都应该以遵循目的语基本规律为前提;就语序归化而言,合理的做法是把英语的空间顺序转化为汉语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序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序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上有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区别,汉语构句重逻辑顺序,属于自然语序,而英语构句较灵活,自然语序与特异语序兼之。  相似文献   

6.
话题是被说明的对象,一般位于句首。汉语的句法结构中语序对句法成分的决定作用比较显著,通过话题化充当话题的成分的句法位置往往会发生变化。而维吾尔语的形态发达,其语序比较自由,通过话题化充当话题的成分往往以原有形式直接移到句首充当话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制约汉语语序的一些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什么是汉语的语序 “语序”,有的语法书上叫“词序”,这显然是英语word order的意译,这一名称是很不确切的。 首先,语序研究有时也涉及词内部的语素之间的顺序。其次,分析句子内部的成分顺序时,主要是以句法成分(主语、宾语等)为单位的。句法成分虽然也可以由单个的词直接充当,但更多的场合是由若干词组成的短语(Phrase)充当。当然,语序研究有时还涉及分句(clause)间的顺序,这就是更大单位的顺序了。有鉴于此,Greenberg将语序称为the or-  相似文献   

8.
汉英前置定语内部的语序,在形式上受词性和长短的影响。在语义上,都呈现"限定词语-颜色和形状等词语-性质和分类词语"的顺序,但汉语数量词的位置更灵活,地点和时间词的位置更靠前。在语用上,汉语前置定语内部的语序及定语的后置,与语篇衔接有关。英语后置定语出于语篇衔接的需要,也可以被其他成分隔开。  相似文献   

9.
§1 句法结构分析的原则1.1研究汉语的句法结构,目的在于找出汉语句法结构的规则,规则是概括的、抽象的,它是通过各种具体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必须坚持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而意义是抽象的,形式是有形的,研究者应该努力从形式下手去找出意义,要努力找出各种足以表现句法结构意义的形式,用形式来明确区别结构之间的同异,意义由形式表现,这样才有说服力.1.2句法结构的分析,一是要研究一个结构内部的组成,成分与成分间发生什么结构上的关系,二是要研究这一结构与另一结构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的概括,才能成为句法中的语法意义.不表示句法结构关系的意义,不属于句法中的语法意义.另一方面,这种语法意义必须是由某种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那种没有语法结构形式作为它的  相似文献   

10.
<正> 语序是指句子成份的排列顺序。按语法规定,句子成份在句中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不能任意改变。但在实践中,人们说话或写作时,为了强调某一信息的焦点,或对上下文内容和形式的照应,改变语序便是一种手段,亦即语序不仅有表现语法的作用,而且有传递语义的功能。因此,揭示语序的表意功能和法汉语序的异同规律,对法汉语互译无疑是有益的。本文试从法汉语序差异及其语序变化的语义差异出发,进行法汉语序对比分析、从中找出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信息结构的新近研究作出简要述评,特别评论Mary Dalrymlpe & Irina Nikolaeva(2011)的研究。联系篇章因素,认为汉语宾语在表达焦点和话题上存在复杂情况,在汉语一般宾语位置上也存在次话题(subtopic),并提出若干根据。汉语在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接口上存在重要限制条件。话题显著度有两个要素:定指和非定指;生命度等级。通过初步的考察,认为汉语存在一个话题显著度的无标记等级序列模式,句子中的名词性成分或体词性成分,都具有话题性或话题性潜能,在无标记的情况下,语序中话题性高的往前排,话题性低的往后排。文章还提出了跟汉语宾语有关的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个具体的句子总是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三种结构。就汉语来说,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及有关问题。文中首先讨论了汉语句子语义结构的基底─—动核结构以及语义结构中的动核、动元、状元的类别和基干动核结构的类型;进而探讨了汉语句子语义结构及其构成成分投射为句法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一般规律和语用限制。  相似文献   

13.
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张谊生0前言0.1语文的线性序列中,同类词的连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连用时,哪些小类必须位于前,哪些小类必须位于后,其间都有一定规则。①关于汉语副词的连用及其共现(co-occurrence)顺序已有文章论及,②本文将在此...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和语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研究英汉语句型的共性,揭示英汉语言现象共有的规律,可以帮助我国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英语,也有助于改进我国外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有各自的特殊性;但是英汉语以及一切其他语言内部也存在着共有的普遍性。语言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蒙汉语的一些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句子里作主语的词,无论在蒙古语还是汉语里,一般都位于句首。定语一般在主语、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这些现象说明蒙汉语语序有许多相同方面。本文是就蒙汉语语序的一些不同方面作比较。讨论的内容是汉语的“谓宾”、“谓补”、“谓补宾”、“谓宾补”和“谓补宾补”等语序在蒙古语中的主要表示方法。为了比较方便,文中的“主、谓、宾、定、状、补”沿用过去句子成分的术语。一、蒙汉语的基本语序在汉语的句子里,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关系,句中甲成分与乙成分的关系,主要是靠词的排列顺序和虚词来表明。语序对汉语来说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如“我从北京来”不可以用  相似文献   

16.
一、“汉语语法图解公式”的贡献“三分法”的内容及其合理性笔者在《汉语句法分析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3)一文“词在句结构中的地位”一题中说:“句中词群的全部成员,可分为三种:一、句法结构成分词、二、句法结构关系词、三、非句法结构词。”这是就词在句中的地位而讲的;现在再进一步说明,这也是对汉语词类进行再概括分类的类别。这就是说,汉语词类不管分多少种(按现在所谓通用“暂拟系统”,词类分名、动、形容、数、量、代、副、介、连、助、叹十一种),不同语法书上的  相似文献   

17.
日语和汉语的语序无论是在句法结构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习惯上都有很大不同。两种语言的述宾结构的差异带来了句中语序的变化。加之,日语与汉语不同,按日语习惯将表示重要信息的中心词或句子成份放在句尾,这样也必然带来两种语言的语序差异。本文基于前人研究之上,欲从翻译角度就语序在两种语言中具体的不同及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变序的重要性,为翻译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18.
可以说在一切影响句型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语序的变化。语序是现代汉语中表达语法关系的一种最早重要的语法手段。这里所说的语序的变化包括词序的变化和语素次序的变化。语序的变化之所以成为影响现代汉语句型的一种最重要的因素,这首先是由现代汉语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们知道,世界上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形态,例如,俄语的名词、形容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体、位、时、数、式的变化,句子中的语法关系主要靠形态变化来表示,语序变化只在个别的句子中,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对句法结构起一定的影响。苏  相似文献   

19.
事件语言表征语序存在跨语言的差别.英汉事件表征语序的跨语言差别提示英汉灵活度的差异.本研究从语言识解角度考察汉英致使/运动事件语序表征的英汉差异,发现汉语表层句法结构注意识解较比英语要灵活.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常规焦点位于语言单位的末尾,在中式菜名中,人们通过语序手段将重要食材作为焦点,但是在家常菜名短语中有些焦点并不严格居后,食材的位序可以调换。家常菜名中食材的位序不仅受焦点原则制约,还受到原料价值、烹饪方法、菜名使用频率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