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具有数量多、面积大、分布广等特点的西安大遗址与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从文物遗址自身的运动规律、西安市地方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出发,在剖析西安大遗址保护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设立西安"大遗址保护特区"的构想,以及设计构建"大遗址保护特区"的基本路径,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大遗址保护是文物保护和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秦咸阳官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在保护历史遗存、弘扬大秦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促进区域发展和提升生态环境等方面意义深远.在全面深入探讨秦咸阳宫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建设策略,并体现在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中,这是秦咸阳宫考古遗址公园实现区域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和谐统一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遗址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遗址是历史的化石,文明的碎片,文化的载体,旅游的对象。对遗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于我们学习历史,弘扬传统,开发旅游,保护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上个世纪末,我们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口号。在新的世纪初,我们是否可以提“遗址旅游”的口号,从而推动各类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呢?  相似文献   

4.
历史大遗址表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成为现代人心灵皈依的重要精神家园,极具历史人文科学价值。其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从行政、专业、法律诸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科学、动态的保护。同时,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原则,正确处理好大遗址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和谐,使其保护与再利用协调统一,以充分展示其独标笤颖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5.
大遗址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遗址保护是我国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相关保护规划的认识、方法、理论不完全成熟,当前大遗址保护研究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大遗址保护现状,分析保护思想理念与保护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角度提出理念、方法、制度等对策建议,目的是希望避免大遗址保护走不必要的弯路。  相似文献   

6.
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规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比分析中西方大遗址、遗迹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现行静态保护规划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规划的概念与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试图为我国大遗址、遗迹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一套更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遗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史迹的主体。本文剖析了国内外关于大遗址的内涵界定与价值评析,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最新实践经验,对国内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城邑制度,并对其价值进行了判定.根据高句丽山城遗址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遗产保护理念,提出了高句丽山城“大遗址群”的新概念,为其整体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遗址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分异探讨——汉长安城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遗址可界定为具有重要价值的大面积文化遗存。文章分析了国内机构对大遗址研究的特点,并专门剖析了对汉长安城的研究特点,因而形成新的视角:如何合理进行大遗址的价值分析以及如何在大遗址的价值分析基础上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大遗址价值(V)分解为文化价值(C)与经济价值(E)两部分,即V=f(C,E)=C+E。以汉长安城为实例,其研究框架为:重新认识汉长安城大遗址的文化价值与计算其经济价值,最后初步提出其遗产保护措施,以期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大遗址研究需要国际视野:首先要紧密加强国内研究机构的合作。第二,采取既“请进来”也“走出去”的双重战略。第三,充分抓住ICOMOS第十五次大会在中国召开的机遇,让中国的大遗址研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对大遗址管理而言,我国正稳步推进的城镇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回应这些机遇或挑战,“十一五”前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寻求大遗址管理体制中管理架构和机构的部分突破。这些突破对大遗址保护已经或正在产生积极影响,但也面临着政策不具普适性、无法根除原管理框架痼疾等困境。促成大遗址保护需求与规划的衔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管理,是突破困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大遗址是构成中华文明史史迹的主体。大遗址展示是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传承实现的主要途径。由于我国大遗址展示理念方法研究的欠缺和传统的保护思维,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主要以静态的、单一的针对遗迹本体的保护性的展示为主,在实践中不能真正表达出我国大遗址的文化内涵,实现大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以秦雍城为例,在深入分析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遗址实际,从保护展示的理念、目标、对象、方式方法、保护展示的布局及功能主题等角度对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遗址留存丰富的国家,我国的遗址保护立法却比较落后。文章就国外遗址保护立法中关于划定遗址保护区域、设置保护机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遗址保护与周边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规定的比较,提出我国有必要在立法理念等方面加以借鉴,以完善我国立法。  相似文献   

13.
齐齐哈尔市疆域内近代战争遗址主要包括以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帝国主义入侵为代表的江桥抗战遗址及其所属文物,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而建造的西满烈士陵园,记录帝国主义暴行的建筑物与遗址如“516”化学毒气部队遗址等.这些战争遗址,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不断遭到破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级政府应从提高民众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力度、理顺文化遗产保护体制、繁荣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等方面入手,对文化遗产实行有效地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辽上京遗址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其文化价值极其重要,1961年3月辽上京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辽上京遗址的保护被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大明城,始筑于统和二十一年(公元100...  相似文献   

15.
试论西安近郊文物大遗址区的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的特殊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西安市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西安市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大唐西市为例,研究了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认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是互辅共进的持续发展模式,其包括三大机制:价值生成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动力源泉,运行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坚实基础,利益分配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基本保障。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要形成以构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价值生成、协调运行和利益分配三大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八一南昌起义遗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土地革命初期,发动八一南昌起义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前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包括对革命遗址认识不足,其价值尚未得到全面审视;革命遗址开发利用滞后;革命遗址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等问题.文章运用文字资料搜集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当前八一南昌起义遗址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要在认识上、管理上、实践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丰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遗址是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现时重要"物化载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大遗址系统是大遗址保护的对象,由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和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构成;大遗址保护理论包括价值论、文化记忆论等基础理论和针对大遗址调查、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理论;大遗址保护方法包括基础理论探讨方法、空间技术分析方法等基础研究方法和针对价值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研究方法;大遗址保护研究的核心是大遗址系统及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相关内容体系。构建符合国情的大遗址保护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体系,有助于推进我国大遗址保护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化和系统化,为我国大遗址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9.
北仑区海防遗址是镇海口海防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明代起就建有炮台、烽火台等军事防御工事。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北仑地区战火弥漫,那里的英雄人民同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史迹,和众多的海防历史遗址和海防文物,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辽上京遗址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其文化价值极其重要,1961年3月辽上京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辽上京遗址的保护被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大明城,始筑于统和二十一年(公元1003年),号大定府,是辽圣宗以后的统治中心,历辽、金、元代延用至明初废弃。1959-1960年调查发掘了该遗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