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革命时期 ,邓子恢在领导闽西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根据地的斗争中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探索出一套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业生产和妥善处理“剪刀差”的理论与方法 ,有力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经济力量的悬殊,是日本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本条件。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破坏,野蛮掠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大大地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开展了对敌经济斗争。国民政府通过建立大后方基地、采取有利农业发展的措施、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开展对日物资禁运、破坏敌伪掠夺计划、发展生产、货币斗争、贸易斗争等措施,打破了敌人“以战养战”政策,增强了抗战的经济力量,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景占魁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同政权建设、军事斗争一样,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有着许多原因,但其经济建设的成功,则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1抗日根据地的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所进行的大生产运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由提倡生产工作到推动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进而构想发动“第二个生产革命”的过程,其间交织了武装与生产、前线与后方、公家与私有、武力与劳力、商业与农业等之间复杂的关系,农业生产的运动与组织并非是顺利无碍的,各个根据地乃至同一根据地内的客观环境与党政军民的思想各不相同,为大生产运动的展开制造了现实困境。各个根据地差异性极大的生产运动与复杂的经济关系,既展现了中共在动员和组织党政军民展开生产运动时的多维面相,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培育农业基础和改善军事财政状况的过程中,将生产运动与思想整风、民众组织、干部教育、军队整顿等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合理负担政策曾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要的经济 政策,是根据地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办法。合理负担政策削弱了封建经济,减轻了农民负担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领导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及所形成的经济建设思想,较之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更为系统、更为科学和完整。他的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思想,是在同党内“左倾”错误的斗争和反对国民党经济封锁,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经济关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它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原理与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实际紧密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红色政权和根据地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1928年1月,贺龙、周逸群等同志,根据党中央指示,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党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促使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就湘、鄂、川、黔土地革命时期的财政金融的特点及其基本经验谈点认识。根据地重视财政经济工作。1930年1月29日中共鄂西特委会议,通过《经济问题决议案》,指出鄂西各县党的经济支出大部分没有预算决算,以致浪费严重。《决议案》规定:(一)特委成立经济委员会,各县经济收入,必须解交特委,集中用到全鄂西党的工作急需上;(二)各县党的经济,应以自…  相似文献   

8.
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毛泽东在用主要精力抓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此期间,他不仅阐明了经济建设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提出了要有计划地发展根据地的商品经济、扩大根据地的对外贸易以及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1](P1024)经济斗争是井冈山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问题一直是建立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边界军民积极探索根据地建设的道路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革命的经济保障问题,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建设思想.文章试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晋绥革命根据地于1940年初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后,由于刚经历了激烈的反顽固斗争,又遭受到日伪的严密封锁包围和残酷的连续“扫荡”,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部队物资供应匮乏,群众生活十分困苦。因此,如何尽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以保证部队供应,改善军民生活,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就成为一个极待解决的严重问题。要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首要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设田苏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一直工作和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这是他思想理论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党的政策和策略,围绕对敌斗争这条主线,在根据地政权建军设、经济建设等诸方面发表了一系列富...  相似文献   

12.
<正> 《党史研究》1985年第5期黄峥同志《刘少奇与山东抗日根据地》一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1942年刘少奇山东之行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文章指出:“在刘少奇的帮助指导下,山东分局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制定和贯彻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从而使山东根据地的工作有了明显转变”,“实现了胜利的转折”。这一论断是正确的。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山东分局的工作转变实际上早在刘少奇来山东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弄  相似文献   

13.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经政策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瑄 《东岳论丛》2002,23(4):90-96
抗战时期 ,中共山东抗日根据地财经政策的产生、制定 ,是随着抗日战争之对敌斗争形势的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而不断发展完善的 ;根据地在“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发展经济 ,保证供给”的战时经济总政策的指导下 ,适时制定了各项财政经济政策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根据地财政经济体制 ,在落后的农村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 ,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 ,根据地培养了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工作队伍 ,根据地的财经工作实践 ,也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后全国范围内的财政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领导工农红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提出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的《赤色游击战术》(下简称《战术》)一书,是1929年编著印发的一本介绍井冈山根据地军事斗争经验的专著。它依据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实战经验,全面具体地阐述了红军在游击战争中应采用的战略战术及有关的军事规则,特别是在游击战术的运用方面作了详尽的分析说明。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最早编著印发的军事理论著  相似文献   

15.
货币是国民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是联系各生产环节的纽带。它既取决于经济,又反过来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货币斗争是整个经济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革命战争的成败,抗战初期,我党创建的许多抗日根据地是敌占区、国统区、解放区“犬牙交错”的地方,表现在金融、贸易和市场流通领域上是敌伪币、法币和边币并行,土票和杂钞混用。这种情况,决定了它们之间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场你死我活地争斗。当时抗日根据地货币斗争的主要对象是伪币和法币,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解放区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和统一的货币市场,争夺物资,发展生产,保证军需民用,打击敌人,巩固自己。现试就货币斗争的若干经验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华实  薛毅 《中州学刊》2008,(2):181-183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金融建设乃至财政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发展.苏维埃政府银行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产物,是根据地经济斗争和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为支援革命战争、打破经济封锁、活跃苏区经济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支柱.鄂豫皖根据地的银行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人才随着部队不断开辟新的根据地而着手筹建新根据地的金融事业.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在根据地大力提倡“吴满有方向”,放开农民致富的手脚,并实行了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生产自给等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通过积极组织农业生产,大力支援农业,大大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积蓄了雄厚的物质力量。重温党在这一时期所实行的富民政策,对当前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剿匪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它在中国革命和反革命势力大决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并非轻而易举,它进行了艰苦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斗争,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其间,曾一度出现过严重匪患,给根据地的创建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而,清剿土匪的斗争,在当时,对于创建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开展游击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抵抗了日寇百分之六十的兵力和伪军百分之九十五的兵力,为大反攻和夺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没有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解放区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要取得全面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论著,共有九篇收入《邓小平文选》。其中论述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主要有三篇:《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人《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 拙作《谈鲁迅的散文诗<雪>》(《破与立》1979年第3期)发表以后,得到不少批评,李允经同志就有三次,金钦俊同志在《<野草>论辩》(广东鲁迅研究小组编印的《鲁迅诞辰百年文集》下册)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商榷。现在一并作一简单的答复。李、金二位同志认为,象我那样以为《雪》“寄寓了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向往歌颂之情,而且把自己在北京的革命斗争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紧紧地联系起来”,是脱离了作者的思想实际,也脱离了作品的实际的。李允经同志认为,鲁迅向往广东革命根据地是一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