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州立大学教授玛丽·罗尔伯格一九七九年编选了一本叫做《从小说到反小说》的书。在该书导论《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短篇小说》里,她沿用美国十九世纪作家布兰德·马修斯和爱伦·坡的观点。首先把短篇小说同“篇幅短小的故事”区别开来,认为作为一种新兴文体的短篇小说,在西方是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出现的,它的历史至今不过一百五十年左右。按照这样的见解,她把这一百五十年来西方短篇小说的发展变化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这就是:第一个阶段,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其代表性作家是美国的爱伦·坡和俄国的果戈里及其追随者;第二个阶段,又称“现代小说”,主要是指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创作,其代表作家有“现代前期的契诃夫”、新西兰的曼斯菲尔德、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安德森等;第三阶段,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创作,又称“当代短篇小说”,代表作家是奥地利的卡夫卡,阿根廷的巴吉士(又译为博尔赫斯、鲍赫时)、美籍俄裔作家那波科夫等。  相似文献   

2.
先锋小说是“新时期”小说中的重要一脉。即使在先锋小说内部也存在着观念、审美形态及语义分野鲜明的不同类型,“元小说”就是一种在叙事形态、意识倾向上相当前卫,反规范、反传统意识相当突出的一类小说。本文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元叙事”:一种是以西方的解构主义哲学为背景,在叙事策略上对传统叙事规范进行大胆的“戏仿”或拆解,其语义则是反本质主义的。另一种以“新写实小说”为主,其特征是通过弱化作者对文本的干预,从而达到还原生活原生态的目的。这两种类型的“元叙事”形态迥异,但其文化功能却是一致的,即都形成了对传统小说主题如历史进步论、理想主义等的龃龉与对抗。  相似文献   

3.
一“散文画”的提倡二十年代初,当西方近代小说理论传入中国、小说构成“三要素”(人物、情节、背景)理论受到普遍推重的时候,赵景深却依据中国现代小说与抒情传统密切联系的特征,对小说文体形式的构成要素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短篇小说实是各种文章很巧妙而复杂的组合”,因而提出了这样一个小说的“假定的公式”:“短篇小说=抒情文+叙事文+写景文”①.也许,赵景深的小说“公式”受到过西方小说家理论“三要素”说的启示;但它却集中反映了现代小说家在强大抒情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意境与意象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中两个传统的审美概念。现、当代的文艺理论著作中,“意境”运用得比较多,受到重视,而“意象”一词因“形象”一词运用得广泛,长期来反被掩盖了。直到西方现代文论近几年来较多地被介绍过来,其中有一个二十世纪初叶欧美的“意象派”(Imagism),声称他们创作的宗旨就是受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启迪而形成的,于是“意象”说才又在自己的故乡热闹起来。由于我们过去对“意象”说缺乏系统的研究,不少理论文章运用这一审美概念时,往往与“形象”、“意境”发生概念的混乱。对于意象与形象,从最初出现的同、异,到存在于不同的审美观照,以至表现出不同的外相内性,我在《意象、形象比较说》一文中已加以梳理和初步界定。现在,我想对于“意境”与“意象”也做一点同样的工作,探讨一下“意境”与“意象”的源流异同,论证不能用西方的“意象”说来否定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的“意境”论;“意境”与“意象”作为两个生命力很强的审美概念,在当代文艺创作与鉴赏的审美活动中,还能够继续发挥既有区别又协调一致的“共时效应”。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圣洁百合》主要描写了美国 2 0世纪克拉伦斯一家四代人的兴衰沉浮 ,揭示了当代美国传统的基督教观念已经被一种世俗的实用主义所取代的思想趋势。传统基督教信仰的崩溃和演变 ,是美国社会的痼疾 ,也是造成每个生命个体精神困境的根本原因。上帝可以满足各种世俗欲望 ;可以带来各种利益 ,在当代 ,人们对上帝并不虔信 ,也不真诚 ,而仅仅只是需要。  相似文献   

6.
丁润生 《江汉论坛》2006,(9):115-120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先锋小说本质是追求文学自主性。把握先锋小说本质,必须考虑它对传统现实主义“内容”、“意义”的解构与颠覆,乃是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艺术形式走向的独立与自律。同时也必须考虑它所进行的形式实验与艺术探索,改变了人们对小说文本的感觉方式和阅读方式:文学绝不是对客观现实某种简单的复制品,而是具有自我呈现与超越的个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7.
粉碎“四人帮”以来,小说创作是较有成绩的文学样式之一,尤其是短篇小说,如雨后春笋。但是,近年来的短篇小说却有一种不良倾向:篇幅冗长,淡而寡味。每一次读到长而乏味的短篇,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鲁迅的短篇小说。鲁迅的小说最受人欢迎的特点之一是短而有味。“短”,是说篇幅短,真正够得上称为“短篇”小说。当然,只是“短”,并不能概括短篇小说的特征;不过,既然称为短篇小说,就应该篇幅“短”。自然,鲁迅的小说如果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中,近代意境理论是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归纳与总结,亦是现代美学体系的开端。一方面,近代意境理论在建构过程中明显受到西方认识论美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它的逻辑起点仍然基于传统美学中“意与境浑”的抒情性表达。“意与境浑”的审美经验是近代意境理论的主体思想,与西方认识论美学构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西方认识论美学的介入亦促成了对传统美学的反思,是意境说从传统思想向近代理论体系转变的前提条件。相较传统的意境说,近代意境理论更具清晰、严谨和逻辑的体系性优势,这一体系的形成是中西文化对话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也为意境论在当代美学研究和艺术批评中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起源于都市中的“说话”艺术,在“说话”艺术盛行的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话本小说,它的产生奠定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基本的艺术形式。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独具风格的叙事体制。而这种叙事体制的产生,又是说书场上的具体条件所规定的,也是说书艺人根据当时的需要而采取的特殊手段。经过说书艺人反复的实际运用,证明它适用于说书艺术这种形式,于是被逐步地确定下来,成为一种固定的格式。到明代以后,虽然“说话”技艺已经衰落,但明清的文人们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在各自民族叙事传统的形成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其自身在演变、定型过程中所形成的叙述形式,又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民族叙述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效应.如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完善并总结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述形态,而卜迦丘的《十日谈》则开创并确立了西方古典短篇小说的话语形式.因此,对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叙述艺术进行比较与研究成为小说叙述理论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意象群落刘俊对于那些接触过白先勇小说的人来说,都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白先勇在自己的小说中,对意象的精心营造和着意表现。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①,白先勇的小说艺术成就无疑是多方面的,而在这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意...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派文学曾被认为是一种与传统文学通然不同的文学流派,“所谓现代主义是指现代西方文学中反传统的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动动,是对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学遇然不同的许多思想流派的总称”。①其实我们仔细分析研究现代派文学就会发现,“反传统”不过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因外在形式的变化而造成的一种视觉假象。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虽有其标新立异之处,但其内在精神,或者说潜藏在现代派文学外在形态之下的题旨意蕴,却是对传统的深化和升华。所以有人称现代派文学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现代形式”,或“基于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现、当代记人散文与短篇小说的体裁区分,多年来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本文对其划分要点,表述有六:一、散文尚理趣,小说重形象;二、散文是直接感受的表现艺术,小说是间接熏染的再现艺术;三、散文乃“纯我”,小说是“设我”;四、散文时空观念淡,小说时空观念强;五、散文近于诗歌,小说类乎戏剧;六、散文笔调与小说笔调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4.
意境小说的深层意蕴即情感根基是回归自然, 自然在意境小说中不仅仅是一种存在环境, 更是一种道德境界即文化倾向。鲁迅是以自然对抗社会, 废名则削弱了意境小说的批判性的思想力度, 而没有社会与自然相互对立的结构形式。沈从文将在鲁迅那里所表现的社会与自然的对立、以自然审判社会的精神进一步扩大、丰富, 其中既有平民意识又有一种反文化意识。回归自然就是回到内心, 意境小说就是心灵自由的呈现, 其文化本质是庄禅境界的现实化。意境是中国文化精神在文学中的具体呈现, 它将日常生活诗化、审美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精神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在历史真实的个人化书写、历史必然性的质疑、大写历史的小写化、边缘历史抵抗主流历史等方面。但是,中国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没有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复杂的理论渊源和真正的滋生土壤,因而,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对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嫁接”的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是当代中国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和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广勋  汤卫根 《云梦学刊》2006,27(3):101-103
乔治·奥威尔的《1984年》是一部结束西方传统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对“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寻与幻灭过程体现出奥威尔对传统乌托邦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籍此可以说《1984年》是反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的突破,是反乌托邦对乌托邦的解构。  相似文献   

17.
以反传统为基本特征的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一股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度被理解为两种极端的思潮:“非马”——口头上马克思主义.实质上的反马克思主义;“真马”——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马克思思想的真正传人。本文拟从“哲学”层面,来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及福克纳,那座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三座宏伟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便能说明一切(《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为第一、第二座)。把 美国现代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精神世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在美国,除了福克纳,还有谁?而这无与伦比的深刻就藉着他的艺术天才,他“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 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最突出的是他锤铸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叙述文体——繁复长句。在英美作家中,“极少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一个句子写得像大西洋上的巨浪那样无壤无垠。”但他这种存心违反句子规则的艰涩文体也招来不少非难。至于他小说的结构风格,也像对他的文体艺术一样毁誉皆有。考利认为“福克纳大多数小说在结构上都有明显弱点。”考利在此主要指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就连从四个角度来叙述同一故事,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交汇到同一题旨上的复调结构佳作《喧嚣与骚动》,考利也“仍不敢肯定,小说的四个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最理想的。”考利认为“福克纳的成就或是表现在篇幅较长的短篇小说上”姑且不论考利的论断准确与否,但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确实颇具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6,(12):129-135
在民初短篇小说创作与理论的热潮中,通俗作家做出丰富贡献。他们的创作量极其可观;除此之外,在小说理论译介方面,也有所作为。这一点,在现代文学史中,一直被忽略。藉由对西方理论的借鉴和引申,围绕“短篇小说”这一蓬勃发展的文学形式,通俗作家确立了新的文类意识;另外,以同时代“五四”作家的理论探讨为参照,通俗作家的选择体现出文学观念的分化。而他们在理论上的特定取向,最终可以反过来在他们的写作实践中得到呼应。  相似文献   

20.
张广勋  汤卫根 《云梦学刊》2006,27(3):101-103,106
乔治·奥威尔的《1984年》是一部结束西方传统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对“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寻与幻灭过程体现出奥威尔对传统乌托邦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籍此可以说《1984年》是反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的突破,是反乌托邦对乌托邦的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