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是否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和多种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必须具有普适性,才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才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任何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土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是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普适性是一项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自王亚南先生1940年在《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文中提出“中国经济学”这一概念以来,已有71年,期间许多经济学家进行了积极探讨.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质对中国经济学创立提出了现实要求;美欧日经济学研究的误区、国外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经济实践的理论化与国际化则成为创立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必要;“中国经济学”提法与范式的不断探讨、研究方法的不断引进与创新和众多部门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为中国经济学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资源、区域、产业、环境、协调”的研究对象及其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经济学的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与培育的协同效率,任务是研究如何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我们认为我国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应借鉴国内外经济学的教学经验和模式,并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要着重培养学生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学革命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过去的十年中,当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教条主义仍没有消散的同时,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主义在中国经济学界却又繁盛起来,这种教条主义不仅严重威胁着中国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也阻碍了中国经济学的原创性之发展。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主义的盛行和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呼唤着中国的经济学革命,西方异端经济学研究传统、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现代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有机主义哲学和中国创造主义新文化等是这种经济学革命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经济学革命不仅要完成达尔文主义经济学研究传统的中国综合,还要把一种新型的视野和高瞻远瞩的想像力引入到经济学之中,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超越,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经济学,也是中国经济学时代到来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经济学的演进中 ,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到了真正的学科交叉 ,具有启示意义的就是“政治审视经济”的研究路线。邓小平理论从政治合法性和功能性视角看待中国经济发展 ,是对这一研究路线的现实继承。在庞杂纷乱、存在误区的当前政治经济学研究中 ,这种与中国政治全能惯性有关的研究视角 ,对现实有很强的解释力 ,是经济学真正的“心灵” ,可以使政治经济学研究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站在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及基本内容、中国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中国经济学的制度背景和文化氛围及中国经济学的核心假设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温亚当·斯密: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重温亚当·斯密的学说,提出关于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四点思考:首先,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伦理的经济学;其次,中国经济学应该是社会科学和历史的科学;再次,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具有想象力的思维科学,唯有这样,中国经济学才能摆脱落后的、始终追随西方经济学而很少有自己学说创新的贫乏、滞后状态,才能在不远的将来产生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经济学家,这是现实和时代的迫切要求;最后,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重建中国经济学的努力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但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仍未得到真正解决。如何立足于中国现实,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诸多难题的同时,推进经济学的中国化,促进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和繁荣,已成为中国经济学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一、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要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首先必须对“中国经济学”进行学科定位,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经济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洪银兴教授认为,经…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发展、问题和 对策 George s.T0lIey郝寿义1.4论商品经济现代化 刘文烈1.13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总体态势分析常修泽1.17恢复价格的本来面目 杜木恒万全1.21改造“大批发” 重构主渠道 天津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中心课题组 1.25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误区”辨 析 王国刚2.4论投资需求及其变动特点 郭克莎2.9实物型资源配置与经济波动的财政 导因 周月秋2.16改革以来企业行为理论的诞生与发 展述评 李军2.21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 盛洪2.25政策运用中的“擦边球”:制度创 新行为 周振华3.26关于企业产权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学以人性、财富和信息为发展线索,历经数百年的探索后,却逐渐陷入普世价值与相对价值、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主义与保守主义以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间的困惑。究其原因,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在发展中始终保持与现实的联系、坚持逻辑主线和革新研究方法,这使西方经济学成为生命力强大的学科;另一方面,因固守个体理性视角、物质化判断标准且忽略与其它学科的关联,西方经济学极易把人类社会导向单一恪守科学理性的不可持续增长之路。故应借鉴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长处并反思其误区,尽快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学要符合中国国情,要体现出中国特色。在当代创建的中国经济学主要有三个来源,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西方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当代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主要是重新讨论劳资关系、私营企业利润分配以及消除个别的剥削现象。西方经济学的中国化,必须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前提,即“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当代化,重点在于挖掘和谐、公平等精华,以此构成中国经济学的内在基因。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外部必须应对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内部依然面临着传统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两种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融合.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传统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中概念使用、研究方法、基本命题和逻辑体系的差异及其冲突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现代转型中的三维取向,亦即问题本土化、方法国际化和范式现代化.最后从价值取向、方法论、路径选择和主要任务等方面对两种经济学话语体系的融合和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现代化转型提出了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的初始阶段、80-90年代的转型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建构阶段。艺术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初始阶段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动了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市场经济转向,重建关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认知系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同时对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市场化转向产生影响,形成关于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和文化经济运动双重规律理论;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市场开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带动了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实践应用的发展。构成了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特点:现实性、宏观性、对策性、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互为建构;定性研究为主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价值理性研究为主与工具理性研究相结合,将长期主导中国文化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属性;新古典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在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导致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路径和价值取向的分化,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对文化经济学研究的运动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都将为中国文化经济学发展提出新命题和新领域。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建构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突破与新的创造性发展,中国文化经济学的科学建构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创新是它的题中之意。中国的经济实践是史无前例的,是在不断自主创新中发展的。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学也必须在自主创新中发展。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学的立学之本。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要坚持三个创新、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研究方法对构建中国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逻辑起点、路经依赖和方法论原则 ,不应当脱离中国经济思想的内在发展渊源 ,不能离开中国社会特定的制度环境 ,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各国经济学的有益经验 ,学习和借鉴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成就。中国经济学人应重视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 ,经济学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亦有待于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围的狭窄使经济改革中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中国经济学研究需要改变视角,扩大视野,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学体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学理论的伦理回归,为中国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学的历史转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即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的理论化;分析了中国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困惑,即规范研究的困惑、比较研究的困惑和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的困惑;探索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动力,即内部动力是方法论的革命和对已有理论前提的修正,外部动力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努力实现工业化、知识化和现代化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指出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基本特点为"三化合一"和从现实提炼理论;最后阐述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突破路径,即研究方法的突破、研究视野的突破和研究方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若干经济理论的争论助推了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创新.在理论经济学深刻变革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作为两大独立的理论体系并存于中国的理论经济学.究竟什么样的经济理论能够指导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学要向何处去?这是我国经济学界正在面临的困惑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挖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背后的古典传统和新古典传统,并在两者对比的基础上指出以强调社会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从总量和货币的角度构建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理论经济学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台湾政治经济演化机制框架阐述台湾当局在21世纪面临的内外部冲击以及在此冲击下的角色转变的误区,以解释台湾"政府失灵"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和意识形态理论,分析台湾"政府失灵"对经济的基础性危害。指出当前台湾扭转经济衰退局面的首要任务是摆脱当局角色转变的误区,构建开放而理性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学的文化本位及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明确文化最初的本位含义及其鲜明的经济学思想内涵,初步论证了作为文化本位的经济学思想既是对于社会文明发展核心理念的总结和概括,同时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也受制于文化发展的束缚。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经济学学科化发展相互关系的典型分析,探讨了中国经济学发展所面对的传统文化理念的局限;指出中国经济学建构中传统文化本位的滞后是必须克服的难题,克服的途径是文化及经济学本身所必须经历的二次否定和三次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