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文胜 《百姓生活》2012,(10):31-32
在湖北省大冶市东岳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中医——冯子健。他年轻时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过战争岁月的洗礼,深知生命的可贵。退休前,多年潜心自学中医药理的冯子健经常免费为病人开处方;退休后,他在自己家里义诊27年,从不收贫困患者分文。  相似文献   

2.
一位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雇主,想和老伴去乡下安享晚年。这样一位有着出色手艺的木匠要离开,雇主非常惋惜,于是要求他最后再盖一栋房子。木匠想反正有工钱拿,也就答应了,但是,老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因为想尽快把工作完成,他开始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到房子盖好的那一天,雇主来了,他对木匠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老木匠非常震惊,若事先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盖房子,那他干活的态度就会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3.
尹远敏 《老友》2010,(5):30-31
编辑同志:我们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因儿子准备结婚但没钱买房,我们二老就用节俭积蓄的全部存款在A市买了一套商品房给儿子,另购电器、家具及基本生活必需品,花了将近15万。房产证上是儿子的名字(因当初我们还未退休,在B市工作和居住)。当时我们和儿子说过:新房给他结婚居住,我们退休后也要一起来住。  相似文献   

4.
三九木 《今日南国》2014,(11):32-33
在我眼里,父亲变得越来越古怪.他之前并不如此,没退休的时候,他一直天南海北地跑业务,去过很多地方。他喜欢摄影,喜欢种花养草,喜欢爬山,现在想来,他应该算是热爱生活的人吧。可退休之后,他身体经常犯些毛病。后来,还被检查出得了糖尿病,他经常感到饥饿,莫名其妙地浑身难受,本来高度近视的右眼看东西更加模糊,两条腿变得越来越细,走路晃晃悠悠。  相似文献   

5.
翼城县中卫乡官上堡村有一位退而不休的老同志李希鸿,他是原翼城县乡镇局局长。在职时,他勤勤恳恳、公而忘私、不知疲倦地工作;退休后仍然是余热生辉,“不待扬鞭自奋蹄”地无私奉献着。他的老家是一个人人提起都头痛的老大难村。这个村有三个特点:十年未交过公粮;党支部十年未过过党组织生活;十年未发展过党员。全村仅有6名共产党员,每个人都干过村支部书记,但村里的面貌依然如故,群众的生活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老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退休后,本可颐养天年,共享天伦,但他顶住各种压力,说服了老伴和孩子们,抱着为改变家乡…  相似文献   

6.
黄森林 《老友》2011,(10):26-26
他今年77岁,仍然工作在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老龄工作岗位上。他老伴说:“老头子退休17年,没有正儿八经在家呆过几天。他爱革命工作,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家还重要。”广大老年人说:“我们信任他,也敬重他,他那种退休不退岗的工作热情,让全镇老年人活得开心,养得静心,过得称心。”他说:“年龄可以退休,工作不能歇脚,身为党的干部,  相似文献   

7.
用波澜壮阔来形容马飞海的一生毫不为过:风华正茂时,他立志成为一名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战士,先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之后又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文教、宣传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退休后,已年过古稀的他,依然以“十年磨—剑”的精神呕心沥血,策划、编撰了《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丛书,填补了我国现代钱币学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已年过六旬的郭德逊是河南省商务厅一位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他经过三年时间,呕心沥血编写的《乳房知识大全——乳房僻读500问》,内容丰富实用,相当畅销。这本书的问世,于郭德逊来说,不仅了却了一桩心愿,更是以此举告慰已经离世的妻子。  相似文献   

9.
《老友》2014,(9)
正我2013年1月退休。虽然自己早有思想准备,但在真正退休后,心里还是空落落的。该怎样迈出第一步,还真说不上个子丑寅卯来。自从去年订阅了《老友》杂志,我从《老友》中受益良多。特别是《老年茶座》《政策窗口》《名人轶事》《多彩金秋》和《养生保健》等栏目,我很喜欢。《老友》引领我迈出了退休后怎样过好每一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我结束了长达8年的人民日报国际部的夜班工作,准备在退休之前再当一任驻外记者。几经考虑和权衡利弊,选定了去美国。到了美国才发现,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以前驻守过的巴基斯坦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1.
李凯  战玉国 《社区》2003,(18):49-49
1998年初,在电业部门工作三十多年的夏宝库同志光荣退休了。已年过六旬的夏宝库同志怀着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退休后在街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9年6月22日是他一生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当他举起右拳在党旗下宣誓的时候,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后来的日子里,党旗下的誓言成了他日常生活中永久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一见到张树发,便觉得这是一位有着那代人的精神劲儿的老人。羊毛衫,芯绒裤,黑皮鞋锃明瓦亮,尤其是上唇的短髭,一丝不苟,浓黑神气。66岁的他,退休后就来到南京帮带外孙,日子过得休闲自在。  相似文献   

13.
蜀中 《新天地》2016,(9):38-39
耿留栓,成都69岁高龄律师.52岁时,他自学考上法学专业.57岁,他开始挑战国家司法考试.2011年,64岁的他作为年纪最大考生通过考试,2013年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从业几年来,他被人求助过几百次,但仅出庭30余次. 7年攻下“天下第一考” 52岁那年,一件事情给了耿留栓不小的震动.儿子的初中政治老师临近退休之年,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那位退休老教师劝耿留栓,说他性格开朗,口才也不错,又干了多年行政工作,退休后也可以考虑当律师.  相似文献   

14.
蒋韦华 《社区》2008,(8):18-19
一个退休老人,不从属任何机构,同时为多家助学团体做志愿者。几年里,他遍访十多个省份的偏远乡村,走访过2000多户贫困生家庭,他常说:“我们都来做一点。”  相似文献   

15.
“我是活实!”——一这是翁偶虹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翁先生生前对我说过何止千句万句,但在他去世後逐一回忆,还是这句话首先“跳”了出来。在我调进中国京剧院的时候,翁先生已经退休,他的关系早就放在街道上了。他从不来剧院,因为这时他已经不写剧本,而专。O写回忆京剧的文字了。但是,我对翁先生一宜是心仪的,从SO年代看他的《响马传入到80年代初看他的《锁麟囊入我都一宣猜想:这位编剧翁偶虹,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读过他不少谈创作的文章,其中讲过他编剧的一些方法,诸如“草蛇灰线法”、“背面敷粉法”、“费匣弓箭…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应县人大主任臧仓退休了。这位当年闻名遐迩的老劳模、老党员,念念不忘,思考最多的还是在位时未完成的事业,即发展全县的奶牛事业。 在老臧办退休手续的那一天,一块工作多年的同志们问他退休后准备干什么? “养奶牛,当年我主持提倡的奶牛事业失败了,现在退下了,我要亲自办一个奶牛场,要改变应县养奶牛不成的局面。”臧仓斩钉截铁地回答。 说了算,定了干,为了实现他的夙愿和诺言,老臧又拿出了当年带领臧寨村人改天换地  相似文献   

17.
绚丽 《百姓生活》2014,(1):34-35
66岁的白明利,曾做过记者、编辑、印刷厂厂长、工会主席。退休后,他总觉得自己工作没干够、朋友没处够、生活没过够。为了让生活更加快乐、充实,他60岁那年考取了导游员资格证,做起了专职导游。入行5年,白明利获得“零投诉导游”、“优秀导游员”等荣誉,成为大连导游界的一名“明星导游”。  相似文献   

18.
胡新民 《社区》2012,(28):42-42
我的邻居宋大伯今年7月正式退休了。老人一生忙忙碌碌,退休后也不甘寂寞,想为社区尽点微薄之力。他来到社区居委会,请求主任给他安排个义工的岗位。主任听了非常高兴,给他安排了社区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宋大伯一听可乐坏了,因为他最喜爱读书,也爱与读书人做沟通交流。就这样,宋大伯很陕当上了一名“文化义工”.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鸟,是候鸟。每年春秋就开始远程飞翔;有一种人,也做了"候鸟"每年的10月底,就是常无敌准备"迁徙"的时候。今年62岁的常无敌是北京丰台区一所中学的化学老师,这几天他正准备从北京出发,去往他的另一个家——广西北海,他将在那里度过这个冬天。这个习惯从他2005年退休之后,就一直保持了下来。只是这次稍有不同的是,他打算和他的朋友以自驾车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20.
钟孟盛  朱国栋 《老友》2013,(2):29-29
一个人退休了,按理说,应该在家里好好休息.乐度晚年了。然而,在赣州市却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后比在职时更加忙碌:他先后担任了7项社会工作:为了老年人的事业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忙里忙外,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他就是赣州市章贡区副县级退休干部蔡康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