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翰卿 《中州学刊》2002,(1):111-115
儒学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东亚国家近现代时期主要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是现代东亚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文化基础。现代东亚文明在精神层面其核心是现代东亚价值,这种价值观的思想根基显然是儒学。事实已经和仍在继续证明,东亚模式基本是成功的、有活力的。儒家文化既处于东亚模式的结构性关系中,又处于历时性关系中,随着东亚模式的更新、完善和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塑造。因此,儒家文化可以与现代化相结合,现代化割不断与传统的联系,在具有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历史背景中发展现代化事业,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这种儒家文化传统资源,应当是现代化实践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陶爱萍  汪婷 《兰州学刊》2008,(2):112-114
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发挥了导向和催化作用;儒家文化则因为其封建性和保守性阻碍了这一进程.文化是贯穿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始末的影响因素,文化变迁推动社会转型,而社会转型又反过来促使文化发生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视域中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西方文明的标志,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方面起着强大的精神支柱作用,形成传统的华夏民族精神,这是中国人民的社会文化地平线(视界)。现代中国人处于传统与现代双重思想的作用和影响下,在两难选之中进行文化的整合和重构,传统必须现代化,现代化又面临着许多负面问题,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中国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治国文化、理性精神和人的现代化来阐述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扬弃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彭涛在当代转型时期,在当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儒家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有没有用武之地?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虽然我们吸取了西方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但现代化毕竟不是西化,任何民族的发展都无法割裂传统和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四川社科界》2006,(6):38-4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伦理与政治学说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儒学及其伦理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并且对包括藏民族在内的中国各个少数民族产生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儒家文化及其伦理思想何以会受到藏族同胞的关注、学习、运用,并吸收其为自己文化及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呢?我们认为,其基本原因有如下几个万面:一是儒家伦理的普世性倾向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二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主张符合藏民族需要的结果;三是儒家文化本身的亲和力倾向对藏民族产生的强大吸引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行政价值观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承古萌新,吸取传统思想的精华。传统儒家文化延绵五千余年,特别是其中的"仁爱"思想更是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和最高道德原则,为现代行政价值观建设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研究古代文化资源,弘扬和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土观·罗桑却吉尼玛活佛对儒家文化的态度为例,分析藏传佛教文化视域中的儒家文化,了解藏传佛教内部人士如何看待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及其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蕴含了丰富的家庭伦理思想。它涉及家庭道德观、家庭教育观、家政观等主题和内容,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的精义。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传统儒家文化精义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及其一般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及其一般关系吴秀生,刘文波(南开大学哲学系)当前世界范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由传统的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如何有效而尽快地实现这种转型,是现代化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其...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登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天津师范大学马列所董四代认为有5个方面:①现实主义的人生观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儒家文化强调入世,注重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这就使人们敢于直面现实,敢冒风险,失败了再努力,直到成功。②群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可以发挥出整体的优势。儒家文化强调群体本位,注重在群体中求得个人发展。美国著名学者赫尔克·卡恩说:“新儒学文化今天也许比西方文化更能适应现代化的需  相似文献   

11.
中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文化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能够把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联结在一起,使之不断革新,推动社会稳步发展;而俄罗斯文化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多源性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困惑于东西方文化的选择,始终不能固定自己的轨道,从而使俄罗斯历史呈跳跃式推进特征。从历史的角度看,中俄政治文化的发展必须契合时代潮流,走文明、民主、科学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就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市的儒家文化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性:两地儒家文化根植于深厚的现实环境,同广府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和近代西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传承和发展中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特色。深度挖掘珠海市、中山市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对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国际学人从对韦伯(Max Weher)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义精神”的理论探讨中,把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正式提到了国际学研究的议程,“儒家伦理与工业东亚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海内外中国文化研究的热门课题。新加坡可说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政府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全社会推行儒家伦  相似文献   

14.
在"实用化的政治价值"的审视之下,汉语思想文化界对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一直没有完全摆脱"政治功利化"诉求的困扰.我们今天思考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关系时,不能把当下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问题或希望都归结到儒家文化传统身上;也需要参照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西方基督教传统在现实政治实践层面呈现出的复杂关系,将二者之间关系的梳理置于现实政治实践层面之上,考察儒家文化传统与现实政治分离的政治发展进程、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功能互补以及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转型时期的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家理念极强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国家能力和社会能力,将面临新的变革和调整,二者的关系也将产生新的变化。与旧体制下国家能力的强化以社会能力的相应弱化为代价的状况不同,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能力的强化以社会发展为目标,因此,转型时期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关系,不再是此长彼消,而是相谐共进。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海内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某些欧美日本学者师承韦伯的理论,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够孕育出走向现代化的文化因素;某些海外华裔学者则宣扬"儒学第三期复兴",呼唤儒家文化风行的"第二轴心时代".前者否认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狃于多而失于一;后者忽视传统文化本身是二元的甚至多元的事实,执于一而失于多.二者都不能科学地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朱新山 《学术界》2023,(10):77-84
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既需翻过传统中国历史之旧篇,又需在当代中国不断开拓出新局。然而,此两者任务都极为艰巨。传统中国是由小农经济、帝国政治、儒家文化、士绅社会组成的四位一体、互为强化的有机整体,决定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整体性的大转型,转型将极为艰难。传统中国既有的社会力量,无论是士绅、官僚,还是小农、商贾,无一能够肩负支撑中国社会转型的使命。中国艰难的社会大转型与实现现代化都呼唤有效的政治载体,即现代政党之诞生。而越是后发的国家,越需强大的现代化推动力量。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世界上内外情形交织最复杂、人口规模最巨大的现代化,是需要具有最强推动力量的政党领导的现代化。历史证明,翻过旧篇与开拓新局均需政党主导,由此内在地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文化传到东南亚各国后,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使这些国家在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发展成为亚洲的“一大龙”和“四小龙”方面,起到了文化原因上的积极作用。儒家文化的优秀部分对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仍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起到使一个民族凝聚和团结起来的作用。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之所以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保持统一而不分裂,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起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当重视文化的这种凝聚和激励作用,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和团结起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所以,我们要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服务。这就是研究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山东省孔子学会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24日至27日在济南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编辑、记者60余人,围绕"孔子、儒学与现代化"这个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正确对待儒家文化,是现代化面临的重大课题.会议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积淀之深厚、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各国所罕见的.尤其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二千数百年来,像水  相似文献   

20.
从香港文化的发展历程看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香港文化的发展历程看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的关系周毅之100多年来,香港文化的发展,有过几次较大的起落。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斗争高涨期间,香港文化会加快现代化的步伐,成为进步思潮的中心;但是,过后又常出现较大的反复。从香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