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分子辐射吸收理论及指数宽带模型,分析了火焰温度和水蒸气浓度的测量原理,建立测量火焰温度和水蒸气浓度的红外光谱的模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火焰温度和水蒸气浓度测量装置,可实现极短脉冲高速火焰的测量,并对煤油喷灯火焰进行了测量实验.  相似文献   

2.
对均匀高压电场作用下平板池沸腾换热的强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在较低过热度的范围内电场对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场强越高,相同过热度对应的换热系数越高.在相同的场强下,强化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结合试验结果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热流密度较小的范围内,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电场强化对流换热使壁面过热度大大下降,导致相应过热度下汽泡的平衡半径提高,因此,抑制了核态沸腾.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汽泡的产生和运动成为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此时过热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相同的过热度下,电场可以减小汽泡的临界半径,使汽泡增多.在汽泡准备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核化;在汽泡成长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长大、变形和脱离;在非沸腾区,电场会影响单相流体的自然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3.
基于DS18B20的温度测量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由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Freescale公司的MC68HC908GP32单片机组成的温度测量装置,可以实现对温度的测量和显示等功能.阐述了其系统结构、硬件原理图、工作时序和软件实现方法,并总结了在M68HC08系列单片机中使用DS18B20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神经网络解决系统的非线性问题,用预测控制解决系统时滞问题.针对制冷系统膨胀阀控制回路具有时滞、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用于蒸发器过热度的控制.仿真与应用均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对蒸发器过热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运行工况随着加热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稳定性较难确定,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存在能效比CCOP变化区间较大的问题。采用力控组态软件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试验台。通过研究系统在变工况下运行时各个参数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以期改进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热水温的上升,系统的瞬时能效比CCOPins不断减小,在加热后期过热度接近0 ℃时减小幅度加剧。整个运行过程过热度都在不断减小,0 ℃时压缩机进入吸气带液状态,吸气带液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但长时间的吸气带液使蒸发器侧换热一直不充分,反而使系统的运行性能进一步恶化。通过研究系统整个非稳定运行中的变化过程,表明过热度是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清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经纬度测定和舆图绘制活动,其结果就是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水准的《皇舆全览图》的完成。此次活动主要由雷孝思、白晋、杜德美等耶稣会传教士具体负责完成。在当时实测过的全国631处地方的经纬度中,蒙古地方就占据了93处。从最近公布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河套图》、《色楞厄河图》来看,此次测量的准确度很高。  相似文献   

7.
本设计由单片机89C51、DS18B20时钟芯片、74LS164模数转换芯片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构成了一个具有多功能的数字时钟。数字时钟具有时间显示、闹钟设置、环境温度测量、电网电压和电网频率显示、闹铃控制和电网电压的过压与欠压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测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测量速度所需的各测量环节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基于单片机的测速系统,且给出了系统工作原理,硬件电路组成和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制冷系统中回热器、蒸发器和压缩机工作过程的理论分析以及对蒸发器的热设计,定量地讨论了回热器出入口条件的改变对蒸发器尺寸、压缩机功率以及制冷系统成绩系数等的影响。降低制冷工质在回热器出口处的过热度,可以减小蒸发器的尺寸,但由此带来的不利因素,是需要增制冷工质的质量流量以及提高压缩机的压缩功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随轮运动的光栏宽度及光拦的挡光时间测量轮子的角速度,间接计算缆线长度,解决了电缆测长仪中对轮周长标定的困难和轮与缆线间打滑的问题。光栏的宽度可准确标定,挡光时间由单片机测量。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海上浮动核电站安全运行,文章以海上浮动核电站失水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个体、设备、环境、管理4个维度提取13个影响失水事故的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的方法分析13个因素的层次关系,结果表明:员工心理状态、员工生理状态、管路状况和电磁排放控制线路状况为影响失水事故的直接因素,法律法规为底层因素,其余因素为中间层因素,针对模型结果,提出了浮动核电站失水事故相关预防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浮动核电站的设计和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核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因为认知结构、偏好和利益动机不同,各决策主体必然会在决策行动中产生一定的冲突与合作。对各决策主体之间这种冲突与合作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应急管理者在冲突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核事故应急管理中地方政府与核电企业间的决策行为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核事故应急决策提供政策建议。从演化博弈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与核电企业关于核电厂运行情况的信息共享机制,有利于地方政府在必要的时候及时对核事故应急管理进行积极整合。通过降低核电企业事故处置的成本,有利于核电企业将公众和环境安全放在事故处置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电厂蒸汽循环的循环函数式“加热单元”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加热器进出口疏水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火电厂回热系统热经济性的递推计算法,该方法简化了计算公式,更方便于编制适用性较强的计算机程序,并通过实例证明该递推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双水平井SAGD 技术的预热方式有两种:蒸汽循环预热和电加热。与蒸汽循环预热方法相比,地层的非均质 性对电加热方法影响较小。电加热能够比较均匀地预热近井周围地层,降低稠油黏度提高流动能力,保证蒸汽顺利注 入地层。建立了双水平井SAGD 电预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针对SAGD 独特的布井方式,利用叠加原理处理 多井干扰问题;并且对变功率注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该模型可以求得任意时刻地层中各点温度分布;同时,给 定加热功率和原油被加热的温度可以确定预热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的注入热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预热过程 中逐步增加热功率可以获得最佳的预热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海上浮动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系统了解海上浮动核电站中存在的人因影响因素,以小型反应堆及船舶人因失误因素分析为基础,总结海上浮动核电站人因失误特点,建立了HFACS模型,从外部因素、组织因素、不安全监管、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以及不安全行为等5个方面探讨了海上浮动核电站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并从人、物、制度与程序、组织与管理等角度提出人因失误防控措施,为海上浮动核电站人因风险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燃煤锅炉水蒸汽促燃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型火力热电小吨位燃煤锅炉应用现状,结合固体燃煤燃烧的机理,在详细分析常见锅炉工作原理和燃烧反应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水蒸汽促燃降污节能的理论,水蒸汽介入后促燃化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建立,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厂锅炉水中氯离子的测定原理与检测系统,从而完成氯离子的自动测定.本系统可以连续在线监测锅炉供水的氯离子浓度等,为锅炉的安全生产与自动控制提供了条件,采用改进后的PH计作为在线氯离子计,以代替原来的人工检测,整个系统检测数据可靠,有效地提高氯离子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注蒸汽循环预热对转SAGD 生产阶段蒸汽腔的上升速度、SAGD 上产速度、水平段蒸汽腔的发育程度与动用 率、以及SAGD 最终采收率等均有重要影响。而SAGD 注采井水平段之间的储层温度是评判预热连通是否达到要求、 以及合理转SAGD 生产的关键参数。针对前人传热解析模型未分别考虑实际储层多孔介质中岩石、原油、地层水传热 与热扩散性能等问题,建立了考虑油水岩石的多介质多相流体综合传热解析新模型,并以国内某油区典型SAGD 井 组为例,利用井下测温数据、油水岩石热物性参数等为数据,进行了SAGD 注蒸汽循环预热阶段注采井水平段之间温 度变化测算,并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解析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率达到了 95% 以上,可方便快捷对预热连通情况进行速判,对现场SAGD 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炭企业人因事故多发问题,采用聚类分析法把人因事故原因归结为6大因素,而这6大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度计算后得出以矿工素质因素、矿工心理因素和管理因素为主,提出预防人因事故的"意识——学习——环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研究结果为减少煤炭企业人因事故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内陆核电站正处于重启阶段,科学完善的核电厂选址政策和程序是保证核电厂安全运行的第一道屏障。法国和美国是两个最具典型的拥有丰富内陆核电站选址和运行经验的国家,比较分析中美法核电厂选址政策的演化过程以及选址的一般程序,可看出美国拥有更完善的核安全体系结构,而法国却有着便捷的审批程序;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给出适合我国内陆核电站选址政策的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