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虽已是世界皮革大国,但仍未成为世界皮革强国,在品牌的建设和质量的控制上还有所欠缺,总体产品的附加值还比较低。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皮革行业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空间。”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方舟介绍说。皮革技术是皮革行业的核心所在,是提高产品价值、产生直接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记者近日在上海召开的安徽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获悉,安徽省与上海市就食用农产品互认签订协议。即日起,安徽省第一批将有100个农业名牌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及无公害产品顺利走上上海老百姓的餐桌。2005年12月30日,第六届安徽优质农产品交易会与农业招商引资(上海)推介会同期举行,上海市质监局、安徽省质监局、上海市农委、安徽省农委共同签订《上海市、安徽省食用农产品互认协议》。协议规定,凡经省级以上有关认证机构认定,并按规定加贴相应标志的粮油、蔬菜、干鲜果品、畜禽肉、蛋、奶、茶叶、水产品及土特产品等食用农产品,沪皖双方在产品…  相似文献   

3.
利用物质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欧盟导则,分析了1990—2003年间上海市经济系统的物质总需求、物质消耗强度和物质生产力等主要指标,并且同国家物质流账户以及国外的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巨大的物质总需求和直接物质消耗给上海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上海市的物质消耗强度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的物质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利用情景分析法,提出上海未来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通过对上海市房地产法律制度进行深入具体的借鉴比较研究,为我国其它地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在整体借鉴模式上借鉴香港新加坡模式.在借鉴具体制度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制度.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在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立法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和上海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通过对上海市房地产法律制度进行深入具体的借鉴比较研究,为我国其它地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在整体借鉴模式上借鉴香港新加坡模式。在借鉴具体制度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制度。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在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立法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和上海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根据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登记数据并结合调查访谈资料,分析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做小生意的比例高,但合法经营资格的取得比较难;子女受教育问题突出;突发事件增长较快。据此提出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切实重视清真食品供应点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人士和少数民族社会团体作用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学校于1960年创建,是一所培养工艺美术设计人才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办学经验丰富,师资队伍雄厚,现有专职教师86人,其中副教授18人、高级讲师9人、讲师48人。学校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校园占地60多亩,由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展览厅、体育馆等建筑组成。学校实训设施齐全,有:雕塑制作室、产品造型制作室、室内模型制作室、陶艺制作室、漆艺制作室、玻璃工艺制作室、金属工艺制作室、动漫电脑制作室、电脑三维雕刻室、摄像摄影制作室、丝网版画制作室等。学校教学设施完善,图书馆艺术类藏书非常丰富,体育室外活动场地宽敞,校园绿化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8.
灰色理论在商品住宅价格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在商品住宅价格变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上海市历年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作为原生时间数据系列,建立了上海市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的动态预测模型,从模型的预测结果看,商品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将保持上升趋势.需求拉动论、GDP增长论、成本推动论、地价上升论、品质提高论、产品结构论、动迁需求论、投机哄抬论等等因素是造成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最近抽查了上海市场销售的67种速冻米面制品,其中有18种不合格,约占抽查总数的30%。7种属劣质食品,产品变质变味。其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对原材料把关不严。同  相似文献   

10.
下列岗位招聘薪资信息,由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分析得出,供读者参考。媒介推广专员岗位要求:新闻传播、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受过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新闻传播、产品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对企业产品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多年媒介推广或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熟悉媒介市场行情,了解广告业务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有”和“无”曾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有形”、“有名”,“无形”、“无名”;另一种是“实有”、“存在”,“虚无”、“不存在”。在《老予》中“有”或“无”到底在哪种意义上成立并不很清晰,但其基本倾向是“有形”、“无形”。之后的《庄子》一书明确用“无形”、“无名”来解读“无”。早期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和王弼将“无”虚无化,以“无”释“道”,主张“责无”、“贱有”。之后的裴领、郭象等人提出“无不生有”。再后来,北宋张载、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则从气一元论的学说出发,将有或无都看作是气的不同状态。无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对“有”或“无”进行阐释,中国古代的哲人们都试图要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其区别仅仅在于是“无”统一于“有”,还是“有”统一于“无”。  相似文献   

12.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思想,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形成中国古代哲学中独特的"虚静"理论.儒家对"虚静"的阐述只注重一般的哲学层面,而道家则从一般宇宙观的角度阐述"虚静",认为"虚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的哲学方法.中古文学的虚静理论就是在这一哲学层面上引入了哲学上的"虚静"理论,把"虚静"看做是文学创作的方法论.陆机的"虚静"理论与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相联系,并用形象的描述,阐述了文学"虚静"的特点和实际运用的情形.刘勰则从理论的高度,将"虚静"与艺术构思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了他完整、系统的文学虚静理论.  相似文献   

13.
理一分珠是对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这一人类思维中的基本问题的一种理解方式.从三个方面揭示了这种理解方式的特点其一,从形式关系上把握一般与特殊;其二,从内容关系上把握一般与特殊;其三,从价值论上把握一般与特殊.文章特别指出,在价值论上,佛道联结一般与特殊的方式是"否定的统一",而儒家联结二者的方式则是"肯定的统一",承认"肯定的统一"是儒家对一般与特殊关系的理解方式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广灵秧歌,又有"优歌"、"秧干"等异称,但文献中并不见其作为"秧歌"的记载。笔者在详尽辨析之后认为,"优歌"非"秧歌,""优歌"很可能是一个泛称;"秧干"是"秧歌"一词的读音在广灵方言中发生音变所致。此外,舞台题壁中的"洋歌"、"洋干"、"洋哥"等称呼,除方言原因外,亦与书写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书写随意,不求文字的准确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方苞的"义法"说中,"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和道理,"法"则是"义"的存在形式."义"有两层意义,即存在于主体的"义"和存在于作品的"义".就前者而言,"义"决定"法";就后者而言,"法"决定"义"."雅洁"从语言风格方面对"义法"作了补充."义法"说凸显了形式的重要作用,深化了传统"文道"关系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仁"可分为多层,认为<论语>"仁"具有层次性的一些学者将<论语>中的"仁"分为"全德之名"和"德目之一"两个层次,此观点有不完善之处.结合孔子思想实际与<论语>具体材料的文意训释,<论语>中的"仁"可分为"理想之仁"与"现实之仁"两大层次,并且"现实之仁"内部还可分出多层.<论语>的"仁"是一个多层的统一体,这些层次间相互关联,共同统一于"爱人".  相似文献   

17.
根据格式塔学派关于"结构同形"的观点,本文认为,引入"力"的概念能为"以形传神"的讨论铺平道路,即文学翻译要做到"神似",就必须充分考量原文的"神"力,"意"力和"形"力,并力争使三者融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语言游戏"理论来检验儿童文学的话语形态,揭示其中"童年性"与"成年性"的交互作用.儿童文学通常被标志成"为儿童而写",然而在儿童文学的话语势力位阶上,成人却总高于儿童.在儿童文学中关于儿童的文化想象反映出成人对儿童的一种殖民,这使得"语言游戏的童年"向"话语禁忌的童年"陷落.本文以<小红帽>和<彼得·潘>为例,探讨儿童文学童年话语禁忌的一些历史成因,认为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乌托邦主义,长此以往,它导致了一些严重的情况,如"伪善"被"理想"合法化以及"秘密"成了"遮蔽"的工具.儿童文学若要充分谋求"语言"和"游戏"的实践,就必须走出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以“物”向“心”倾斜、“天”向“人”倾斜的中国“心学”文化哲学影响下 ,中国传统美学所崇尚的“内重外轻”、“贵神贱形”、“心融万有”、“无我之境”等思维取向模式 ,带有浓重的“向心”文化色彩。中国翻译理论受传统美学影响 ,并从传统审美文化精神中汲取养分 ,吸收了其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思想 ,强调审美主体的自我人格欣赏 ,提出了相应的“三似”论、“神似”论、“离形得似”、“心神交融”、“感应”、“意境”、“妙悟”、“化境”说等翻译观 ,不可避免地具有传统美学的“重心”特色和“向心”文化痕迹  相似文献   

20.
汉语"四声"之形成与佛经"转读"无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语四声形成的原因,陈寅恪先生认为是由于"转读"佛经与古印度声明论之传入所致.通过对六朝时期"转读"材料的专门考察证明,"转读"不仅不是源自天竺之梵音,反而是僧人入晋后"适时"的结果,加之"转读唱导"在佛界中地位低下,因此"转读"既没有、也不能对汉语四声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