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管内受迫对流换热过程的(火用)经济分析,提出了一项管内强化传热性能评价指标:强化前后单位传热量总传热费用比η,分析结果表明,η不仅能反映采用强化传热措施后换热能力的改善和流动阻力的增大,而且能反映出强化传热管加工制造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沸腾及EHD强化换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R11工质在垂直管内受直流高电压作用下的沸腾换热试验数据,提出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30%.  相似文献   

3.
对轿车散热水箱中圆、扁两种形状的管子进行了热性能试验并取得数据,在传热,风阻和水阻的综合特性上作了比较,评价管子形状对传热和功耗的影响,得出扁管散热水箱的最佳管内水流量为1.14kg/s,此时水阻为48645Pa。指出选用扁管作为散热管,既具有强化传热的优点,又可降低管内水流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因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线的结构特殊,导致其管内输能机构和切断衰减器的反射系数不易测量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多点法对输能机构和切断衰减器的反射系数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讨论了测试中所用探针反射系数的测试技术。该方法具有无损伤、测试方便等优点,也可用于其他类似特殊结构反射系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水动力学(EHD)强化换热能耗评价的新方法,对EHD强化水平管内R134a和垂直管内R123凝结换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热通量相同时,对水平管内R134a,可用能获益系数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对垂直管内R123,可用能获益系数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强化系数大并不意味着可用能获益系数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返波管用多螺旋线的新发展。给出了特性方程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多螺旋线的性能要优于相应的双螺旋线。  相似文献   

7.
对新型吸收方式-水平管内受迫流动吸收过程进行了数学模化,为解决边界上的气液相互作用问题,引入了表面更新速率的概念进行模化,并将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相比较,检验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环状流型下强制对流蒸发的局部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局部换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影响非共沸混合工质蒸发换热的主要因素.利用本文公式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验数据比较,取得了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多孔介质吸热管部件工作时,存在受热不均匀而引起剧烈的温度循环变化和交变热应力所导致吸热管出现疲劳破坏的问题 ,开展了三维数值模拟。动量方程采用Brinkman模型,能量方程采用非局部热平衡下的双方程模型。在入口温度非均匀而壁面恒温(工况1)和入口恒温而壁面温度 非均匀(工况2)2种常见工况下,考察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管内非达西强迫对流传热过程,并采用无量纲形式对问题进行简化。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速度参数对 吸热管内对流传热过程影响显著,Bi增大,流体和固体骨架温差减小。通过改变入口和壁面受热条件以及合理的控制参数范围可以有效地降低多孔介 质太阳能吸热管内的最大温差,从而改善吸热管的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定义了空间等角螺旋线,并给出了圆柱、圆锥、球面以及单叶双曲面上等角螺旋线的参数方程。  相似文献   

11.
以30~#透平油为工质,对在光管内插入三种不同扭率扭带的受迫流动的冷、热态流阻及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的雷诺数为200~1150,普朗特数为320~59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插有不同扭率的全长连续扭带管的换热系数为光管的1.7~2.6倍,而阻力系数为光管的3~7.5倍;且扭率的大小对扭带的流阻与换热影响较大。另外,还对间断扭带管内油的受迫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和国内外文献有关低沸点工质在水平螺旋翅片管内蒸发换热特性实验数据,讨论了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速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将实验数据与现有的螺旋翅片管换热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andlikar的关系式具有明确的流动沸腾换热机制及一定的计算精度.为提高其通用性和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Kandlibar关系式的具体设想.从而为优化设计螺旋翅片管、研制高效蒸发强化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该阻尼器的励磁线圈置于阻尼缸筒的外部,具有线圈组件拆装方便,散热效果好,能够提高磁流变阻尼器的有效行程等优点。研制了该磁流变阻尼器的简易样机,实验验证了样机的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14.
对均匀高压电场作用下平板池沸腾换热的强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在较低过热度的范围内电场对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场强越高,相同过热度对应的换热系数越高.在相同的场强下,强化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结合试验结果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热流密度较小的范围内,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电场强化对流换热使壁面过热度大大下降,导致相应过热度下汽泡的平衡半径提高,因此,抑制了核态沸腾.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汽泡的产生和运动成为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此时过热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相同的过热度下,电场可以减小汽泡的临界半径,使汽泡增多.在汽泡准备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核化;在汽泡成长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长大、变形和脱离;在非沸腾区,电场会影响单相流体的自然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机壳内油空间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了冷却油对汽缸壁和壳体的对流换热系数,为小型全封闭压缩机及汽缸的热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开槽密度和深度对R11工质在烧结多孔表面池沸腾换热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发现,多孔表面开槽,蒸汽从槽道逸出,液体从多孔区吸入到受热面,沸腾换热增强,沸腾可分为液体灌注,槽道起泡和底部蒸干3个区,对特定的多孔层,合理开槽可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综合国际上电水动力学EHD(Electro-Hydrodynamics)强化传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在电场力作用下流体所受到的各种力及其对单相对流传热、沸腾传热和凝结传热的影响,给出了EHD强化传热的基本方程,并对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指出了EHD强化传热的复杂性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综合国内外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电极的形状,位置,材料和极性对EHD强化沸腾换热的影响,并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水在圆环形管道中涉及流动和热入口段的非充分发展区的传热性能,并提出关于水在圆环形管道中换热性能的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