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采用罗兹流量计和锐缘孔板组合对油-气双相流体进行了流量测量的试验研究。本次试验的干度范围为x=0.0011~0.7520,采用分相动量模型和修正能量模型进行数据整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并且,采用动量模型整理数据的结果要优于修正能量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相动量模型出发,提出了用均速管对汽液两相流体进行单参数测量的关系式,分析了动量交换因子J和滑移比s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度x为0.85~1的范围内,用均速管进行汽液双相流体的单参数测量并用分相模型处理数据时,均方差为2.81%;用均相模型处理数据时,均方差为5.18%。  相似文献   

3.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以中国沪深两市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上市A股数据为样本,并将形成期与持有期分别设定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60个月,共构成25种投资方案,在更广阔的研究范围内,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是否适用。结果表明,在中国股市中存在明显的反转和动量现象,且赢家组合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长期动量现象,而输家组合表现为显著的反转现象。指出中国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在中国证券市场中采用反向及动量投资策略是可以盈利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常德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 ,采用Geostar软件对常德市土地整理开发潜力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信息提取 ,运用Logistic模型对常德市土地整理开发潜力的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 :常德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保持在一定的许可区间 ,但已接近土地承载力极限。因此 ,必须调整土地利用内部结构 ,开发未利用地 ,提高耕地的高效性和集约性 ,发挥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双相流基本微分方程出发,采用分相动量模型,推导得出了气液双相流体流过孔板时的关系式。根据这一关系式,作者对空气—机械油双相混合物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用油在27℃时的粘度为3°E。试验中采用了圆缺孔板和锐缘孔板二种结构型式共六块不同尺寸的孔板。试验得到的均方根误差均在3%以下。经过对这二种类型孔板的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作者认为,用圆缺孔板对油气混合物作流量单参数测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以粮食主产县市监利县和仙桃市农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域,采用CVM调查农民专业协会管护模式下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的意愿。运用农户合作行为博弈模型逻辑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农民专业协会管护模式下,83.04%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有出资意愿,高于村集体管护模式下的出资意愿;家庭承包地面积、农户对后期管护工作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和农地整理项目工程设施质量是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为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应培育农民组织作为后期管护主体,对工程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与养护;鼓励、支持和保障农户进行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后期管护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强农地整理项目施工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以济南市槐荫区7天连锁酒店经十中路分店的产品销售战略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SWOT战略组合模型提出该酒店可以采用WO战略,即扭转内部劣势把握外部机会,使其产品在同类酒店中更具优势,从而使得7天连锁酒店在济南市经济型酒店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资产经营绩效评估模型的缺陷,提出使用BP神经网络对企业的资产经营进行绩效评 估,并对传统的BP网络进行了优化。其中自适应学习机制优化了学习率,动量项加速机制加 速了传统BP网络的收敛速度,遗传算法用于选择BP网络的初始参数。最后,采用500家工业 企业的资产经营绩效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各地不断加大土地整理投资力度的背景下,研究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2R模型,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贵州省的10个项目的效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EA方法是一种研究土地整理项目相对效率的有效手段,运用其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率具有广阔的前景.并针对贵州省这10个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总体效率值不太高、且差异大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徽州地区收集古建筑有关真实数据和实地勘测的基础上,对徽州古建筑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初步构建关于徽州古建筑维修的技术标准,并就此问题进行说明;同时,初步建立徽州古建筑维修数据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徽州古建筑维修工程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1.
根据能量方程能确切地反映气液双相流动中的不可逆损失这一特点,在劳伦兹能量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的截面含气率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到了修正分相能量模型,并以此作为处理数据的依据。作者用三块不同截面比的安装在管径为50.8mm的管道上的锐缘孔板,分别与口径为100mm的椭圆齿轮流量计组合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此模型处理数据时,不必考虑孔板截面比的影响,也不必考虑被测介质干度范围的影响。在本试验的范围中,(0.00111相似文献   

12.
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渗流情况下的油气井井眼围岩的势能函数,以该势能函数为基础,应用突变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油气井的出砂物理过程,进而建立了出砂预测的全新数学模型,求取无砂生产的临界流速,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出砂的敏感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首次引入突变理论对油气井出砂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无砂生产临界流速的全新求解方法。实例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可靠,敏感性分析表明塑性区的污染是出砂的主要原因。相对以往出砂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多,计算结果更可靠。应用突变理论研究油气井出砂机理为出砂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反映了油井对能量的利用程度,准确地评价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有效衡量有杆抽油系统性能的关键。根据油井耗能的重新分析,提取了原油粘度、含水率、气油比3个显著的影响因素。利用数据拟合和0~1数值规范化处理方法根据其内在关系把三者整合成综合粘度因子,并通过定义新变量——无因次气油比与效率实现率,构建了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评价模型。得到了系统效率评价图,作为确定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理论上、下限的基本方法。提出的模型在某油田进行了初步应用,得到的系统效率与实测效率基本吻合,为下一步是否采取优化措施以及各井的优化顺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变形泡状流是水平井气水两相石油开发测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流型之一,为建立适用于此流型的测井分析模型,在16m长、可任意倾斜的透明实验环路上,以空气和自来水为介质,利用实际测井仪器串,对井斜75°~90°达到稳定的气水变形泡状流动进行实验测量,通过把握实验过程中变形泡状流的流动特性及机理,选择以漂移流动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修正。基于实验数据的模型检验证明,实验数据符合修正后模型反映的流动规律。依据实验数据计算的相分布系数与漂移速度系数,体现了水平及近水平井眼中仪器串对井筒内原有流动状态的干扰。分析模型能同时反映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过程中的流动机理以及仪器测量对流型的影响,适用于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解释。  相似文献   

15.
借助 Heston随机波动模型,利用一篮子期权对带有均值回复特性的能源商品价格风险进行对冲,通过矩匹配法和蒙特卡洛仿真法进行期权定价。同时运用真实能源市场中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矩匹配法和蒙特卡洛仿真法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同,但在计算时间方面,矩匹配法相比蒙特卡洛仿真法花费时间更少,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位于阿根廷中西部地区的库约盆地和内乌肯盆地是南美次安第斯盆地群南段的两个较独特的弧后前陆盆地。俯冲角度的变化导致二者岩石圈及冲断带构造的不同。两个盆地经历了相似的4 个盆地演化阶段: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前陆期。库约盆地发育一个已证实的含油气系统,以上三叠统富有机质湖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主要以三叠系河流相砂砾岩为储层,盖层为三叠系层内盖层和白垩系区域盖层,圈闭形成和油气生成高峰在新近纪。内乌肯盆地发育1 个已证实的和3 个推测的含油气系统,除裂谷期上三叠统源岩外,其余下—中侏罗统、凡兰吟阶—巴列姆阶、提塘阶—凡兰吟阶的源岩均发育在裂谷后沉降单元内,储层范围从二叠系至新生界,最富产层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和灰岩储层,油气系统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新近纪。海陆相沉积环境的不同造成烃源岩质量的巨大差异,直接体现在其成藏组合中赋存悬殊的油气资源量;各阶段中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环境造成了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注入能力降低是制约气水交替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的问题,以相似理论中的检验分析法推导了气水交替注入无因次注入能力方程,运用考虑相渗和毛管滞后效应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评价无因次注入能力的因素影响,讨论并优化了注入水气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特定油藏体系,通过增加注入气的富化度提高粘滞力重力比来达到改善驱替效果的方法比片面地增加注气速度更高一些;水气比越高,达到相同开采效果所需气量越小,但因此而出现较明显的注入能力下降的趋势。对于低粘滞力重力比的注气条件,选择水气比为2最佳;而对于高粘滞力重力比,则水气比为1是最佳选择。建议在水气比的优选时充分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注入流体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火烧油层的注气加热过程中,需要根据点火需求优化注气参数。考虑了空气在井筒、油层的流动及换热过程,包括空气进入油层的混合过程、水蒸发进入空气和湿空气降温后凝结为水的组分及相态变化、油层之间的导热过程,建立了相应的瞬态模型,提出了基于龙格库塔法的求解方法。利用该模型及求解方法进行了模拟注气验证,并用于油田的实际火烧油层点火过程的监测系统。研究表明:点火过程中加热带扩展速度非常有限(6 d 后加热带半径仍小于0.6 m),并且受油层中含水率影响较大,加热带温度主要受电加热器功率和注气速度影响,受注气时间长短影响较小。点火过程中应保持电加热器功率和注气速度稳定。  相似文献   

19.
油气等能源资源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有战略地位。随着中国对能源需求的稳步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攀升。中国的油气企业应走出去,开展国际能源合作以保障国内的能源安全。在对外能源合作中,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石油法治体系,借鉴它们管理油气行业的成功经验。英国对石油的商业开采历史悠久,实践经验丰富,逐渐形成了涵盖海陆油气开发、独具特色、较为完整的石油法治体系。学习和借鉴英国油气立法的先进理念、完善的法治体系及切实可行的矿业权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