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中央采取了正确的对台工作方针,使海峡两岸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自1987年11月台湾当局迫于形势的压力开放了赴大陆探亲的禁令,岛内来大陆的人员越来越多。目前,来大陆的台胞已超过160万人次,其中到武汉市江汉区的台胞就有八百余人次。基层对台接待工作遵循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重点”(即我们的工作应以增强祖国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为中心,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做好台胞接待和促进两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整合侨务资源,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两岸的发展,是两岸面对的共同话题。2008年国民党再次上台后,在"外交休兵"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大陆"侨务休兵"并逐步实现"侨社和谐"的政策,虽有其特殊目的,但也对两岸侨务资源的整合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得到了大陆的响应。该文运用文化认同理论、移民系统理论和相关的全球化理论,重点从文化视角入手,分析了两岸"侨务休兵"政策对两岸侨务资源整合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方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分别开出了实现国际和谐的三种“药方”:权力妥协论、制度协调论和认同和谐论。权力妥协是和谐的胚胎,制度协调是一种初级和谐,而认同和谐属高级和谐。权力妥协论的冲突本质决定其权力路径的缺陷,制度协调论由于难以摆脱权力对制度的影响,无法保证其公正性和有效性,而认同和谐论的问题在于能否实现国家间和谐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陆政经形势的发展,其所拥有的"软实力"逐步增长,并在大陆对台工作中逐渐发挥和扩大其作用.大陆应该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尽力培养和运用自己对台工作的软实力,重点在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层面开展工作,循序渐进,取得实效,有力地推动两岸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出现了若干落差,如经济关系的密切与政治僵局无法突破,岛内经济回稳与执政当局政局掌控力的下降,大陆惠台政策的深入与岛内民众中国认同趋淡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两岸关系朝纵深发展,影响两岸持续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两岸政治互信尚未建立,全方位交流无法有效增进岛内民众中国认同的情况下,本文尝试从社会整合理论出发,探索建立社会整合机制,推动两岸持续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以夯实两岸合作的社会基础,为两岸持续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两岸没有建立正常的经贸往来,所以无法获得两岸物流的模式和数据,两岸物流业者和政府也无法进行物流规划。依据公司内贸易理论,以台商对大陆的直接投资和时间趋势为解释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在预测未来两岸贸易额的基础上估算两岸物流量。结果表明:到2009年,两岸的物流量将达到28.17亿t。  相似文献   

7.
认同理论呈现出从本质的认同论到建构的认同论的发展态势,这首先从与认同直接相关的主体论的发展过程可以见出。两种类型的认同论各有其特点,其中建构的认同论的特点为建构性、差异性、变化性等。理想的认同应该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但又以建构为主的。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人民的民间往来与日俱增。1988年,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的达45万人次,1989年猛增到80万人次。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也有限度地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探病、奔丧,开展文化、体育交流,仅1989年1年,大陆已有7千多人去过台湾。两岸关系的发展,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对此类法律关系,要么适用大陆的法律,要么适用台湾地区的法律。而由于两岸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构建未来两岸关系的重要参与者,推动两岸青年深入交流,对于增进两岸共识,促进两岸心灵契合,构建“命运共同体”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文化认同内涵及外延的分析,结合目前两岸青年交流工作的现状,分析两岸交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文化认同视域下加强两岸青年交流的路径。未来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应以构建两岸青年“共同体验”为重点,注重交流后续跟踪反馈,着力开发推广两岸青年互联网新媒体交流平台,有效强化两岸青年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从建构主义教学论与学习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问题情境的几种类型,并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陪都各界功不可没。主要表现为国民政府适时地把收复台湾确定为重要国策,中共中央南方局热情帮助台湾同胞建立武装和统一组织,陪都台湾同胞踊跃参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各项具体准备事宜。除此之外,一些国际文化团体也竭尽所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要收复台湾的意愿,一些重要媒体及时传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决心收复台湾的强大声音。  相似文献   

12.
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厦门的对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的可能。总体思路是:优化提升岛内功能,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与台湾对接的步伐;以原有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发挥岛外各区的独特优势,通过拓展对台产业合作,强化产业集聚;将对台农业合作打造成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的亮点;发挥闽南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优势,促进厦台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抓住对台先行先试的难得机遇,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中继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台湾同胞的祖先从近的血缘来说,多数是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再远一点就是来自黄河边的中原地区。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经由福建传至台湾,历经历史的演变和人文的变迁,形成了目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闽台两地人民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具体表现为地缘相近、史缘相连、法缘相循、血缘相亲、文缘相承。闽台同胞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学术研讨会就儒学与两岸文化重要根基、儒学在台湾发展、儒学在大陆发展、儒学内涵及特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用儒学力量凝聚两岸同胞文化共识,弘扬儒学精华以巩固两岸文化根基,为发展两岸文化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离台内渡的台湾进士、作家施士洁与海峡两岸诗社文学活动的考证,论述了施士杰对婆娑仙籁吟社、菽庄吟社、寄鸿吟社等诗社发展的贡献。以此证明台湾和祖国大陆是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从而使“文化台独”的言论,不攻自破。台湾和祖国大陆都是在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建构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郭鹏 《东方论坛》2011,(5):40-4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中国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术界应该进一步扩展该理论的适用范围,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层面。狭义层面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适用于中国大陆56个民族之间,中间层面适用于大陆与港、澳、台同胞之间,广义层面适用于中国与海外华人之间。三个层面的划分建立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始终围绕民族认同这个核心论题展开,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重新梳理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台湾对外投资中,大陆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而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对两岸经贸的影响也需要重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具有地域分布上偏向东部沿海地区,偏重于高科技产业,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是伴随着两岸经贸活动的不断深入而增长的。数据分析表明,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之间呈现出了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由于台商大陆投资具有相当的政策敏感性,因此从政策走向上来看,台湾当局应该采取符合台湾经济与两岸关系现实的,更加开放的对大陆经贸政策。  相似文献   

1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陈水扁等"台独"势力却一意孤行,一定要为台湾独立制造所谓的"事实证据",并不顾岛内大多数民众及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策动"3·20公投".今就"公投"与"民族自决"的关系及"公投"的惨败,驳"台独"谬论.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是指退居台湾后的国民党对中国大陆的政策。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是退据台湾后的国民党厘定两岸关系,处理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也是国民党攫取合法政治资源的一种策略性政策工具。国民党统治台湾50年来,为了维护在台湾的统治和利益,其大陆政策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台湾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剖析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