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朱英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被长期遗忘的优秀诗人,也是京派文人圈中的代表性诗人。在长达5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朱英诞创作新诗3100余首,现代旧体诗1300余首,结成诗集多部。此外,他还留有大量谈诗论诗随笔和翻译诗作,为现代诗坛贡献了别样的风景。我们从2011年开始收集整理朱英诞的全部诗歌,于2018年4月正式结集成册,由长江  相似文献   

2.
朱英诞作为一名笔耕一生但又被持久湮没的诗人,公开发表与出版的作品十分有限,因此就目前而言有关朱英诞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在已有的研究文章中就朱英诞诗格的探讨大体集中在这样两个方向:一是延续废名的评论,认为朱英诞的新诗完全趋于古典,与西方文学不相干;另一种则更趋向于认为其诗歌创作受到西方文学特别是象征主义的影响,进而形成一种古典与现代互涉的美学特质。通过进一步综合自上个世纪40年代至今的研究资料,可简要说明朱英诞生平创作与作品发表概况,并评述其研究的现状、长期被埋没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诗人华万里的诗歌创作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古典意象以及浓厚的田园情结,尤其难得的是他诗作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深具蕴藉美感的"轻轻惊叫"的诗歌美学。这些极富张力的诗歌文本带给读者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而由古典诗歌提炼而来的美感又使得现代白话汉诗中融会了传统诗歌的丰富养料,从而呈现出一种厚重而又新鲜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山居》一诗中,朱英诞将中国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契合在一起。从内容上来看,诗歌古今意象发生碰撞,增添了古典意象的现代审美内涵;在意象运思方式上,诗人运用现代诗歌中注重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来组织传统意象,使诗歌笼罩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朱英诞的诗歌有三种结构形式,这首诗采用了廊庑式结构,呈现出较完整的建筑之美。诗歌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关于永恒与瞬间、无常与恒常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朱英诞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是"废名圈"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一生中共留下诗作三千多首。朱英诞的诗歌创作不仅受到了西方诗歌的影响,还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有所继承。其诗歌中所采用的意象较为丰富,并且有着虚实相生的特点;在情感表达上也较为含蓄,形成一种独特的神秘风格。诗歌《自题思牖》即是一首将"似是寂寞而非寂寞"的情感娓娓呈现,在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中展现远离喧嚣的闲适生活的现代诗。  相似文献   

6.
<正>朱英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被长期遗忘的优秀诗人,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诗坛崭露头角,是京派文人圈中的代表性诗人。朱英诞一生致力于寻求真诗,他静心沉默地以诗歌创作作为自己人生的存在方式,在诗歌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与生命体验,他的诗被废名称为现代"南宋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互通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阈限空间”指一种临界的、边缘化的他者空间概念。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诗人朱英诞也随古城进入“阈限”状态。无题诗本身带有的形式意味、古典意蕴,以及隐晦朦胧、模棱难解与虚空孤寂等中国式美学特征,实为朱英诞带着双向他者视角进行“言与不言”间丰富探索的有效工具。朱英诞“与古为新”的无题诗,使得沦陷之阈限空间,藏纳了矛盾性、混杂性与不确定性,具有了包容性与扩展力,并展现出中国诗人的“另类现代性”追求。其在帮助诗人建立起自我阐释世界新框架的同时,亦暗含着诗人于北平沦陷时期对存在之真实状态的坚守,以及对独特美学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先驱,是一位具有“中国文化情结”的诗人。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重构。文章通过对庞德诗歌和诗学观点的进一步研究,阐述了庞德在许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以及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借鉴。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文化成就了庞德在美国现代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新诗道路上跋涉的同路者,废名与朱英诞在诗学理论上存在极大的相似点,但也有不少的差异性。朱英诞继承了废名"当下性"的诗学观,指出新诗就是"内容是‘真诗’,形式是散文"的自由诗。废名以"新诗唯一的形式在于分行"总括了新诗的形式问题,朱英诞尤为强调语言文字及修辞技巧对新诗的重要性。废名对温李一派的推崇以及对波特莱尔、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等外国诗人的借鉴,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晦涩和哲理等多重意义。朱英诞则偏重于对陶渊明、谢朓、韦应物等写景兼说理派诗歌的探讨,并将西方浪漫派、现代派和欧洲古典哲学融会贯通,共同形成其诗学理论的构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