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2.
圣贤发微——读《海瑞评传》冯巽过去对海瑞的了解,大致局限于他是我国历史上与包青天齐名的海青天,最多也不过知道他身后四百多年曾被人用作导火线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近读李锦全先生撰写的《海瑞评传》一书(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相似文献   

3.
吴晗同志在《海瑞罢官》中,极力美化海瑞,说海瑞这个明朝的大官僚,是历史上的“清官”,他“爱护人民”,“事事处处为百姓设想”。这真是胡说八道。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清官”?我认为“清官”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天堂,农民的地狱,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哪一个封建官吏不是欺压人民  相似文献   

4.
海瑞出身于破落的小官吏之家,处于明王朝由盛转衰和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海瑞一生坎坷不平,仕宦生涯沉浮曲折,形成了他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革新思想。1严厉抨击弊政,提出平等思想。海瑞对当时弊政的抨击是十分严厉的。首先,他不顾杀身灭族之祸,直言敢谏,于嘉靖四十四年十月上《治安疏》。指责嘉靖皇帝“君道不正”“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既有着朝廷成法,又有乡俗、常例等具有法律效能的地方习俗。海瑞一反官场常规,在地方任上,没有委蛇于两者之间,以便使朝廷和地方士绅的利益都得顾及。他将先秦法家和宋明新儒含有的理性主义成分体现到其制定的规条和施政之中。本文拟对海瑞不恤流俗,但求...  相似文献   

6.
吴晗同志从一九五九年以来写了好多篇关于海瑞的文章,还编了一出叫《海瑞罢官》的戏,在这些文章和这出戏里,吴晗同志给明朝的一个大官海瑞,加工塑造了一个非常高大的“清官,形象,狂热地加以歌颂。说什么海瑞“爱护人民,一切为老百姓着想,不怕封建官僚势力”;他“站在农民和市民的立  相似文献   

7.
海瑞十分重視財政經济工作。他說:“(县)今萃有百責,大抵刑教十之一,理財十之九”(《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42頁。以下引文,凡仅注明頁数者,均见此书)。又說:“以獄訟文移催征为末,以教民桑耕轉移风俗为首”(第247頁)。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封建官僚中,能够这样重視財政經济工作是少见的。的确,在他多年的淳安知县、兴国知县和应天巡撫等任內,于財政經济工作方面,有不少兴利除弊的业績,給当时老百姓带来許多好处。海瑞如此重視財政經济工作,当然有他的經济思想作为指导。本文拟就这一方面加以探討。  相似文献   

8.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是个政治实干家 ,在哲学思想史上大概不占什么地位。但在宋明理学的鼎盛时期 ,他的思想不能不受到影响。如宋代朱、陆两大学术流派 ,到了明代 ,一方面朱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另方面承传陆氏的阳明学 ,又是广泛流行。朱、陆两家思想还是在分庭抗礼。海瑞在这种学术氛围下 ,对两家思想如何取舍 ,我认为是起到矛盾调合的作用。因此对海瑞思想作个案研究 ,可以看到朱、陆思想对后世社会影响的一个侧面 ,他不像两家后学那样带有门户之见 ,而是从不同方面撷取两家之长 ,今天对传统思想文化如何扬弃和承传 ,我认为还…  相似文献   

9.
海瑞是清官的典型,他廉以处己,不惧强权,果断采取措施,整顿吏治,打击贪官污吏,在明代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其清廉的声誉随着其政治生涯变迁也有一个不断传播,并向神化发展的过程,这与明代官僚政治与民间社会心理需求有密切关系。海瑞的反贪措施直到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海瑞(1514-1587),海南琼山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举。三十二年,出任南平教谕。三十七年后,擢升为淳安县令,又任兴国县令。四十三年十月,调入朝内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四十五年二月,因上疏言事而下"诏狱"。穆宗即位复出,隆庆三年(1569)六月,升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处。隆庆四年二月,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四月上《告养病疏》,乞休归田。万历十三年(1585),乡居十六年之久后再次出仕。万历十四年二月,升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万历十五年十月,卒于任所,终年74岁。诏予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深受人民群众热爱的杰出人物之一。除了与海瑞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政敌,不当利  相似文献   

11.
1544年1月23日(嘉靖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海瑞乡试中举,赴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就任儒学教谕.到任后,他以“本职钦承明命,请以严师自处”的责任心,针对“为教驰日久”,制订出南平县儒学《教约》,作为学校的教育规则,要求实施于教育.海瑞把“为人之道”的道德教育,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贯穿于整个《教约》之中.《教约》凡十六条,其中涉及德育者有十二条之多.海瑞还具体提出了德育要“言忠行,行笃敬,息忿窒欲,迁善改过,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  相似文献   

12.
据明代《献征记》记载,称临高人为“僮(壮)”。1980年7、8月间,国家民委派一个民族识别调查组,对居住在海南岛临高县一带人民的语言、风俗、历史等进行调查,亦确认临高人是壮族。这使我想起临高历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王桐乡。王桐乡被称为海南“四大才子”(又称“四绝”)之一。这四人是:明代丘浚,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世称“读绝”,写有不少诗文,收于《丘海合集》,又是明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海瑞,做官清廉,囊无赢资,世称“忠绝”,著有《海瑞集》;王桐乡,以诗文出名,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蒙问及我们当年编写历史琼剧《海瑞回朝》的经过情况,对你们的诚挚关怀,深表谢意! 新编历史琼剧《海瑞回朝》是在海南区党委宣传部领导下集体创作的,始于一九五九年夏,距今已二十年了。对于个人来说,确是“如烟往事俱忘却”,不必细说了。但这二十载春秋,却占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的三分之一。尤其在后段之中的十年,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下,整个国家和民族都遭逢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而这番深灾大难又正是从一个海瑞戏作为爆发点的。这二十年的岁月,真是“要似崑崙崩绝壁,又  相似文献   

14.
李扬眉 《东岳论丛》2001,22(4):91-94
对传统伦理范畴的重新诠释 ,构成吴晗一生思想和学术建树的重要内容。著名的“道德三论”固然是吴晗对儒家道德资源的开掘 ,而他笔下的海瑞等众多“清官” ,也是作为传统道德的载体和人格化身而出现的。吴晗对“清官”的褒扬 ,是对传统道德间接而有力的肯定。在海瑞等“清官”身上 ,还凝聚着吴晗自己的人格理想。作为一个深深认同于历史传统的学者 ,吴晗不同意早年鲁迅的一个著名判断 :一部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联系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时的重新发表 ,可以看出 ,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 ,中国社会包括中国共产党 ,出现了一种向儒教伦理大踏步靠拢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海瑞其人,海瑞其事,素为世人推崇,史载之,文扬之,剧颂之,像绘之,传诸久远,历经数叶,横遭“十年浩劫”而终不衰,迄今光彩夺目。究其原因,盖源之于海瑞精神。今仅就其精神中“恶乡愿”这一点,敬献管见,恳祈学坛方家不吝赐正是幸。一、回顾历史上的评论对于海瑞其人其事,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官修《明史》称其“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可与西汉武帝时的汲黯、北宋时的包拯媲美,说其“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然而即使如此,也免不了有“行事不能无偏云”的贬辞(见  相似文献   

16.
海瑞的一生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在正式出任官员以前以及隆庆四年至万历十二年罢官家居期间,从方方面面深切地关爱自己的家乡。他关心倭寇入侵给家乡带来的苦难,为解决黎族群体武装起事出谋划策,推动清丈田亩活动、积极参与经济改革,心系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提倡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当时海南吏治不清的现象更是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搞好回族史研究,中央民族学院的李松茂同志发表文章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全面展开回族历史人物的研讨。杜文秀的讨论已得出结论,马仲英的讨论还没开始(文史资料上登的一些稿件是资料性介绍,不是评价文章),还有一些传说是回族的人,至今未能确定,如“沐英、蓝玉、胡大海、马文升等,据说都是回族人,但一直没有见到可信的证据,都有待于考定。”(白寿彝《关于回族史的几个问题》)李贽的族别,泉州同志写了两篇文章,不同意说李贽是回族,认为是汉族,也没有见到争论的意见发表。海瑞  相似文献   

18.
海瑞(公元1514—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明朝中后期著名清官。历任县教谕、知县、户部主事、巡抚、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等职。当时,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官僚队伍已极端腐败,不仅贪污成风,贿赂公行,而且营私的手段也更为隐蔽、巧妙,致使以惩治犯罪为使命的刑法束手无策。海瑞在司法和政治活动的实践中,对这种腐败的“吏风”耳闻目睹,非常憎恨。他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出发,主张一方面使用严厉的刑罚手段惩治贪官,另一方面要通过行政立法的方法,严格制度,从细微处着手整饬吏风,消灭官吏贪赃舞弊的犯罪于端倪。关于他严刑治吏的思想,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几为有口皆碑。但是,关于他通过行政方法整(饣伤)吏风的思想,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点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海瑞一生,志行高洁,高标绝俗,其成圣成贤的理想与躬行实践成就了历史上清官的典范,在当代仍有其价值。海瑞从立志学做圣贤以后,以躬践行;不为"乡原",敢犯权贵;不为"酸文",留心经济;不为"俗儒",为政清廉。如何做人行事为官,海瑞给后人的启示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20.
海瑞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宦海沉浮,素以直言敢谏、廉洁反贪、勤政爱民著称。他一生为官,处处"为民"着想,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其言论与举措,切中时弊,反映了国情民情,顺应了民心,既有裨于整饬吏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又有利于减轻劳苦大众的赋役负担,缓解他们的痛苦,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因此,海瑞最终不仅获得了朝野内外大多数官僚、士大夫们的认同,而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至今仍被视为官员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