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50年来中国大陆先秦史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如史学的功能和价值,“史学危机”,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现代西方史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郭、范诸老建构的我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体系等问题,进行重新思索、重新认识,并对如何研究先秦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秀芳 《探求》2008,(4):16-18,23
面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多元性面貌和重构性特征,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结构的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原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社会形态理论遭到了种种的挑战,面对挑战,以实践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仍具有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琪 《唐都学刊》2012,28(3):111-114
巴赫金的时空观表现在他的"时空体"理论中,他对时间与空间的看法凸显出较浓的现代特色。巴赫金在整个《希腊小说》中将自己的"时空体"观点表现得非常具体,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巴赫金显现自己"时空体"的载体,他的这种分析丰富了小说理论的基础,也是独立自由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为例,结合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东方的传播和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论述了文学在不同国度与民族发展与传播中时空统一性的理论问题。其要点是:(1)论述了鲁迅在中国近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他对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主张;(2)对文学研究思维方法由古代到近代演化的宏观考察和鲁迅以日本文学为桥梁横向移植西方文学有益经验的一些观点;(3)探讨了文学流播中时空统一性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层次的区别。只有科学地揭示和阐发其“内在”依据,文学“外在”关系中的时空统一性才能建立在完全真实、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讲话时提出了领导干部普遍应当阅读的三个方面的图书: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同时读马列经典和毛泽东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知识,包括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国际和信息网络等,专门谈到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民族宗教、领导科学、现代社会管理(包括危机管理);三是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  相似文献   

6.
论虚拟时空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石的虚拟时空在当代的出现,不仅使人们改变了对时空的传统认识,而且也将人的生存带进了一个虚拟性的时空形式中,实现了人类生存从现实时空向虚拟时空的重大飞跃,形成了对虚拟时空这一崭新人类生存形式的新阐释。在由计算机技术所组成的网络化、数字化这一崭新的平台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虚拟时空。虚拟时空是一个非物理性和非线性的世界,它超越了用"实物符号"表征现实对象的局限,使实践过程所必需的时间、场所被大大压缩,从而使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标志着人类生存时空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虚拟时空作为人的虚拟生存的重要存在形式,表现出了虚拟生存运动的时空跃迁。与现实时空相比,虚拟时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时间的可逆化与空间的共享化,二是时间的即时化与空间的流动化,三是时间的弹性化与空间的压缩化。虚拟时空不仅通过将信息权力分散到数以百万计的电脑之中形成一种处处皆中心、实质上又等于处处无中心的新型空间社会,而且也使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虚拟社会的活动都能够通过不断地重演来消解时间的方向性和唯一性,使时间的不可逆性发生了逆转。在虚拟技术时代,时空物理性状近乎消失,时空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不断彰显,这不仅实现了主体和技术手段的虚拟,而且也实现了既脱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虚拟实在。虚拟时空的出现,使时空的客观形态不断被压缩,与此同时,时空的人性化特征得到了彰显。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虚拟时空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虚拟时空的"虚化"与"实在"的问题,二是虚拟时空的"确定"与"模糊"问题,三是虚拟时空的差异与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琳 《浙江学刊》2022,(5):200-209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特点是立足历史语境解释图像,时间、空间是其艺术史叙事的基础。他早年建构了艺术史叙事的时空体系,并在晚年的文艺复兴研究中发展了时空理论。他的艺术史时空体系建立在德国哲学时空观之上,是关注连续性和差异性的有机体系,其中包括时空一体的概念“时空连续体”和差异性、空间化的时间概念“历史距离”。时空体系不仅是潘诺夫斯基图像解释理论和艺术史研究的基础,对后来的时空理论和艺术史叙事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可持续发展观的社会时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时空的角度,考察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社会时空特性,认为它是对自在自然界时空扬弃的社会时空;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时空;是指向未来实践活动的、具有未来意识的社会时空;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双向性反思的社会时空。  相似文献   

9.
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自然科学的概念是哲学范畴的主要来源。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美藉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已经促使我国哲学理论界把“结构”这个自然科学的概念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来加以探讨。我对这种探讨也颇感兴趣,借此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结构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物质还有没有其他的存在形式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之所以会运动,其根源就在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即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  相似文献   

10.
一本介绍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的好书出版了。它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洪谦德博士主编的:“新马评介丛书”之一,衣俊卿博士撰写的《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台湾森大图书有限公司,1990年版).这样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的书,有助于我国哲学界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对于被斯大林规范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各国经过了数十年的实践之后,许多人都产生了自己的看法:并由此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内部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自己哲学的理解,以及他们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此同时,还有许多西方理论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或者说提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这样的理论出自非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之外的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11.
当前,理论界的同志们在深入学习马克思“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的科学论断,批判“四人帮”的“自然科学是上层建筑”的反动观点的斗争中,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自然科学是不是社会意识?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不但关系到能否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这样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点,使理论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同志们讨论。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哲学范畴的理解 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为什么和怎样提出“社…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产生于本世纪初,这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已建立了对自然科学理论进行方法论分析的传统.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及其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都对时空关系、物质运动等问题做了研究.特别是列宁的文章《论战斗唯物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综合研究是现代艺术学的特征.然而对于这一论断还需加以进一步确切的说明.首先,艺术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研究对象.艺术的综合研究并不仅取决于一门艺术学,而是由相当庞大的科学群体所决定的.其中不仅包括社会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学科,而且还包括某些精密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其次,由上述论断决不能得出可以形成各种独立的,诸如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符号学的艺术理论的根据.应当看到,艺术社会学、艺术创作心理学、艺术  相似文献   

14.
杨婷 《探求》2003,(2):14-17
价值观与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衡量各项工作的价值标准,因而实现了价值观与真理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楼健  庄立峰 《浙江学刊》2015,(1):121-125
马克思把实践与时空联系起来,揭示了社会时空的实质和特征,提出土地、资本以及自由意志是决定社会时空三大历史形式的关键因素,深入分析时间与空间的辩证互动同人的解放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突破旧唯物主义抽象、唯一的时空观,创立了科学的社会时空理论。  相似文献   

16.
经济美断想     
一、经济学与艺术的关联经济学和艺术是一脉相通的,之所以有人把它们视为截然相悖,实在是一种误解。“自然科学将使自己属于人的科学,正如人的科学将属于自然科学,成为同一的科学。” (马克思语)经济学也是如此。经济学与艺术(美学)同科学与艺术一样,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圆圈的过程。原始人时期无所谓经济现象与艺术之分;古典美学时代之后的经济现象、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意象论中,讲究“心物一体”,主客交融。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客体进行审美观照而产生的,随之还有对于审美中时间和空间观念的理解和认知。在古代审美意象理论中,时空既是思维方式,也是其成“象”的一种譬喻方式。因思而成象,时空不仅存在于所思之“意”中,还存在于所观之“象”里。唐代是一个重视“兴象”的朝代,且“象”中蕴含着时空观,主要体现为时空合一的审美意象时空主题的建构。“象”中时空的分析成为唐代意象创构中时空观审美建构的重要主题,对意象创构中的时空关系探究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姚万禄 《社科纵横》2006,21(9):19-20
党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探索,从计划经济的单一分配到市场经济的多种分配,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但全面实现创新,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决议中,这种创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确认了“劳动”在社会主义分配中的差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实践。二、确认了“资本”在社会主义分配中的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新发展。三、确认了“技术”在社会主义分配中的权利,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价值理论的新突破。四、确认了分配“差距”社会负效应的控制层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新丰富。  相似文献   

19.
人对世界,并不只是被动适应,而且还能主动掌握。人只能在实践中才得掌握世界。但是,人在实践中掌握世界的同时,也单独发展了从精神上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马克思在谈到科学(理论)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论断:对世界的科学(理论)掌握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①。这个论断,从人对世界的掌握方式上来区别了艺术、科学、宗教和实践一精神,这就为我们理解这些复杂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钥匙。因此,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越来越受到文艺美学界的注意。 引起文艺美学界特别关切的问题是:人对世…  相似文献   

20.
自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下简称“三论”)问世一来,现代科学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变革,从而使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三论”的立用不仅突破和超越了原来的通讯科学、数学科学的范围和界限,而且也逐步影响并渗透到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在内的各个科学领域。当然,这影响和渗透的状况和程度是不相同的。从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情况来看,在经济学、法学、哲学、甚至体育学科学等领域内,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影响,起着愈来愈重要的怍用。而在文学、艺术、甚至历史科学领域内,自然科学的作用显然要比前者小得多。这一方面固然与研究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