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以往的城镇劳动就业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增量安置、急视存量调整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快就业机制的转换,就要从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入手,对近年来的政策和就业特点作出分析,方可看出解决此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我国国有企业存在冗员的原因、危害。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冗员3000多万人,占全民所有刨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这么多的城镇隐性失业人口存在实在是政策的产物。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就业——保障一体化的政策,即利用就业保障代替失业保障的制度。靠着往企业硬性喜人的强制性办法,为绝大多数劳动者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表面上着解决了就业问题,确是将公开性失业变成了隐性失业,实际上等于将失业从社会带入了企业。由于等待就业的劳动者数量是一定的,企业所能提供的职位数也是固定的,所以解决就业的问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让劳动者以公开失业的形式出现,由  相似文献   

2.
隐性失业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国情,目前我国的隐性失业问题比显性失业问题更为突出和严峻。显性失业的消极后果主要由失业者个人承担,而隐性失业的消极后果则主要由国家和企业承担,它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降低了企业的有效工时利用率,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阻碍了收入差距的拉开,涣散了企业的斗志。尽管隐性失业存在着这些危害,但它的公开化、显性化又不能操之过急近年来所实行的解决隐性失业问题的政策存在着严重弊端,政府部门和有关学者还需要在实践中探讨新的、更加科学的解决隐性失业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大量隐性失业是传统体制等原因长期积累的结果,有别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性选择所采取的劳动储备这一合理的经济行为.受福利机制及众多因素的影响,隐性失业的显性化难度很大.从制度创新入手,顺利推进隐性失业显性化.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经济理论将消灭失业当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形成的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就是劳动力分配方面的统包统配制度,同时实行了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建国初期,这种制度和政策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旧中国留下的严重的失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社会,这种制度和政策却成为产生企业内部存在的大量的隐性失业的重要根源。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各企业相继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分离出大量的富余人员,作为企业内的待业人员。这类人员相对于社会的失业人员来说,虽然还是可以称为隐性失业,但在实际上已是名副其实的失业。仅1988年,这支隐性失业大军不下2000万人,有人估计到2500万至3000万人。①因此,失业问题成为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国营企业中隐性失业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这种畸态巳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所谓隐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名义上就业,实际上就业岗位与生产资料不能合理、充分地结合,甚至脱节,与真正的失业相比,其矛盾隐匿,危害更大。主要表现在: 一、长期“照顾”引起的隐性失业。长期“病、事假”者及其他受“照顾”者,工作出工不出勤,出勤不出力,出力不尽力,而工资、奖金、福利等份额一样不少,这对涣散职工的斗志,弱化职工的凝聚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二、科室人员超编引起的隐  相似文献   

6.
庞大的农业人口和农业隐性失业大军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障碍。对农业隐性失业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界定 ,并运用国际比较法、抽样统计法和定性分析与推理法对我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规模做了统计测算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隐性失业的现状及走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中存在大量冗员,这是在劳动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一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实现充分就业,应该消灭失业。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建立起了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人人有就业的权利,国  相似文献   

8.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我国劳动就业体制的重要内容。适应市场化就业模式的内在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就成为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从失业原因分析,我国目前的失业矛盾主要有两类:隐蔽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隐蔽性失业。这是由於国有企业不能按照市场效率原则的要求,精简机构和人员,实现劳动力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的优化组合,而有相当多的富馀人员滞留在企业所致。(2)结构性失业。我国的结构性失业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於经  相似文献   

9.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失业规模扩大,新的一轮失业高峰的冲击以及企业。营机制转换使得隐性失业公开化的挑战。而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却存在着范围过窄,管理不善,基金负担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拓宽基金筹集渠道,加强失业保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转轨经济时期 ,市场需求疲软 ,失业率上升。如何解决好失业这一难题 ,必须对我国当前的失业状况进行分类分析 ,以便对症下药。就目前我国失业状况看 ,大体可划分为城市隐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五种  相似文献   

11.
通胀与失业从来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两大难题。要控制通胀,经济可能不景气,失业会增加;反之,为刺激经济,减少失业,则通胀可能加剧。能否做到经济高速增长、抑制通货膨胀与增加就业三重目标的统一,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更是我国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在分别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劳动就业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探讨如何实现三重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失业是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商品经济运动相联系的社会现象.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过于求.用人为方法实现充分就业,使企业中出现了大量隐性失业者.改革就业制度,隐性失业显性化,会给失业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损失,但对提高效率,强化企业管理,降低工资成本,促进劳动力流动,优化经济结构等有一定积极作用.为消除失业带来的问题,除了要千方百计增加有效率的就业,还必须从保险范围、基金筹集、待遇标准等方面完善和改革我国现行待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城市隐性失业问题是制约企业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分析城市隐性失业的特征,总结城市隐性失业的成因对进一步推进隐性失业公开化进程,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再就业对策,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失业及其替代关系选择──我国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失业有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要医治失业这一顽症,我国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1.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失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3.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4.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5.失业与制度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城市隐性失业问题是制约企业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分析城市隐性失业的特征、总结城市隐性失业的成因对进一步推进隐性失业公开化进程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再就业对策,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就业率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已处于高失业阶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文从造成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的原因入手,提出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我国劳动就业率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它不仅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且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已经实施的改革措施中,劳动就业制度是触动最小的领域,明显地出现了活跃起来的生产资料和资金同束缚很死的劳动力之间的种种矛盾。使改革难以深化,所以,彻底地进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已成为深化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迫切要求。但传统就业观念还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突出表现在对失业问题的认识。本文仅就失业存在的必然性及政府如何采取对策,谈些探讨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失业人员隐性就业是政府当前十分关注和急于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杭州市为个案,通过对隐性就业的普遍性、工作性质和个人特征详细客观的描述,集中回答了我国失业人员隐性就业的规模、典型特征和工作性质,在此基础上,就相应的政策建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的建立、职工择业意识的萌生、民工潮的兴起等因素的交织作用,使我国企业(尤其是城镇企业)在几十年传统的劳动用工制度下积淀的富余人员乃至相当一部分职工都面临着失业、接受市场选择的现实。劳动者的失业—再就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不容置疑,我国自1986年初步建立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以来,已经为相当一部分失业劳动者提供了失业后的经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培训、介绍等服务,为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而来的“体制性失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要求企业由原来的行政附属物和社会职能单位转变为独立经营的经济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表现在劳动用工制度上就是由追求高就业率向较高效率的就业体制的转变。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 ,其结果必然会使企业大量隐性失业人员显性化 ,这种由体制转轨带来的下岗失业状况将长期存在。在再就业工程中 ,隐性失业与隐性就业这两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以避免在统计相关数据、确定指导方向、采取相应对策时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