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沙洪同志逝世的消息传到我这儿,已是一个多月以后,乍一听到这一噩耗,缅怀他对中国领导科学的特殊贡献,使我悲恸不己。不觉拿起笔来,直抒胸癔,略表对沙洪同志的哀思和无限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学界和高层财经领导岗位。童大林是一个不应该被忘记的著名人物。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重要时期,他贡献过自己卓越的智慧。撰写过许多重要的篇章。对于老一辈经济学人乃至年过40的经济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童大林”之名应该说并不陌生。许多颇有影响的学者和财经官员。都不约而同地称他为“童老”.可见他在学界和财经领域的影响与声望。网上关于童大林的资料极少。但十分简洁、精当。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和廉价的赞美。一个有成就的人。不论他当年多么叱咤风云、多么受人拥戴或追捧。等他到了八九十高龄时还有人记得其大名。且还能有那么一段精练的文字记载,便应该令人喷喷称奇。其实。我所采访的那些前辈大家。对自己曾经引以为荣的成果和学术贡献。大都记不真切了。他们最后展示的。往往不是沉甸甸的著作。而是一些给人以启迪的“论语”式的思想,是几十年追寻的精神财富的结晶。至于童老。由于岁月和健康的缘故。已经淡出经济学舞台。以致许多年轻的学子都不知道他曾经有过的贡献。这使我以一种责任和使命。对他产生一种强烈的采访冲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李鹏在其所著的《李鹏回忆录》中回忆了他的家庭与童年,他在书中写道,他的父亲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而他的母亲则出生于一个革命之家,他的三舅、五舅和三姨都为革命做出过重要贡献。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李鹏与众不同的童年……我的出生和我的家庭我(李鹏,国务院前总理)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我的父亲叫李硕勋,母亲叫赵君陶(原名赵世萱),他们于1926年8月在上海大学结成良缘,  相似文献   

4.
温斯敦·丘吉尔是人们都熟悉的人物。他是英国政治家,在二战 时期任战时首相,为击败德国法西斯作出卓越贡献。战后他又任过一届首相。正是在这一任里,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殊荣。他获得的,可不是什么世界和平奖,而是真正的文学奖。我翻看了一下90  相似文献   

5.
正三年前,局里人事调整,任前公示考察的唯一副局长人选,是办公室主任老甄。我局十几个业务部门的科长很不服气,特别是我和魏科长、吴科长三人,自认为资历和老甄相当,能力比他强,贡献比他大,怎么偏偏提拔他?"我想不通,为啥会提老甄!"魏科长说,"就他那样的榆木疙瘩,那么低的水平,还当副局长?他给领导写的讲话稿,错字连篇,总是把莅临  相似文献   

6.
壹代伟人邓小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伟大功绩与健康的体魄是直接相关的。他活到93岁高龄,一生健康,直到晚年仍然活动自如,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一套健体强身之法。  相似文献   

7.
国家领导人     
在国家领导艺术方面,我认为,一个领导人是否称得上伟人或天才,只有看他是否为他领导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出了持久永恒的贡献。根据这个标准,哪些人能在其列呢?  相似文献   

8.
沉思历史,回首沧桑,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贡献无人可比。他无愧为世纪伟人,卓越领袖。但他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却发生了失误。  相似文献   

9.
山旭 《领导文萃》2009,(21):100-104
直到死后46年,他对创建这个国家所做的真正贡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谜。  相似文献   

10.
蒋开秀 《科学咨询》2007,(10):60-60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男同学:调皮、出风头、搞恶作剧、作弄同学、刁难老师、学习态度不端正,时常违规违纪,是出了名的“小魔头”。在我刚接手为他们上的一堂耐久跑课程中,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公然向我挑战,要我和他们一起跑。我欣然答应了,并指名以他为目标。在跑的过程中,他一直憋足了劲,不停地向前冲,把我落在了后面。看着他得意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他的纯真。  相似文献   

11.
李昌远同志是中共河北省委原副秘书长。他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47年的工作经历中,他从事秘书和秘书领导工作就有32年,退下来以后仍然坚持不懈地研究秘书学理论。他是河北省秘书界、公文学界、领导学界的知名学者,也是全国有名的学者型官员。关于他的学术成果以及他对秘书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史生荣 《决策》2006,(7):56-57
陈嫱说,市里要来检查中小学校舍危房,我把教育局长王奋山叫来,让他说个解决办法,他说没办法。我提了几个办法,但我提一条,他反对一条。我当时气坏了,差点没被他气哭。  相似文献   

13.
陈振烨 《经理人》2007,(1):52-54
张瑞敏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视为管理圣典,在他感到困惑的时候,会从彼得·德鲁克的思想中寻找慰藉和启示。菲利普·科特勒的贡献也同样如此,他的诸多营销理论在中国商界耳熟能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郑培民同志在湘西自治州任州委书记时,我是州委办公室一名普通的机要员.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好领导。如今,他虽然离开我们一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他对我工作上的关怀教导,更使我铭记终身。  相似文献   

15.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16.
吾儿流浪记     
李落落 《决策探索》2008,(19):92-93
我儿子的流浪要从我的流浪开始,我不流浪,他就不会流浪。 2006年10月,国庆假期结束后,我正式来北京打工,到北京后住在一位朋友那里。朋友也是来打工的,他在六铺炕与人合租了一套房子,他住其中一间,那问房子里有两张床,我占用了其中的一张。半个月后,我离开了。原因是有两次我半夜起床发现他开了电视但没有开声音,一个人看着字幕抽烟。我被感动了。  相似文献   

17.
我常讲句话“同事间没有真朋友”,因为同事间存在利益关系。我有个朋友在银行工作,他跟我提起在他当部门经理时.行长对他挺好的,可是等到他被提升为行长助理以后,行长对他的态度就变了,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2011,(9):126-127
“我在想是不是应该在浦江论坛微博上发一个寻人启事,寻马云。”朱岩梅想请马云参加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我已经跟马云的秘书在联系了,我问他在哪,只要在国内,我说我要当面跟他讲,写在纸上就没有意思了。用五分钟跟他讲这个问题,我相信他很难拒绝我。或者直接把寻人信息发到马云微博上去。”  相似文献   

19.
黄鸣 《经理人》2012,(5):64-64
在多次商业论坛的现场,我经常遇到一位活跃的年轻人。从他身上,我依稀看到了自己过去激情燃烧时的模样。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说过的一句话却让我深挂于心:他发誓要成为亚洲首富。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乡镇的田头,我和一位任乡党委书记的朋友不期而遇,两人席地而坐,我请他谈谈当基层头头的感受.他苦笑着脱口而出:“一言难尽!”我让他说说最重要的感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兄,最大的感受是‘课外作业’太多。”“‘课外作业’”?这新鲜的名词,引起我的兴趣,赶忙拿出笔来记录,认真地听他对我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