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20世纪进入了交流和互动的新时期.双方对传统的纵向反叛引发了横向互动.双方的横向互动促进了自身的纵向发展.世界诗歌在20世纪已形成国际性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这种发展趋势在21世纪将会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2.
西方油画在中国发展演变百余年,这是西方艺术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西方油画重写实,中国传统文化重意境,这种源于自然又高于纯写实的表现技法,对中国风油画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油画也正是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形成的。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助力油画在中国的顺利发展,是当代油画艺术发展进程中值得思考的事情。本文探讨了西方油画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求发展的境况和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重要意义,以求油画在中国市场能到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中,经济具有基础和制约作用,文化主导和调控着经济,二者的互动构成了多彩的历史画面.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与文化的这种双向互动将更为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现,反对"文化决定论”、忽视和轻视文化的"经济主义”.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检视了美国东西方中心历年来涉及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这家典型的美国智库介入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研究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印度东北与中国西南在地域上山水相连,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是非常密切的。这个区域里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或族群,他们的文化相似性和可比性是很明显的。从跨国的视角来探寻文化互动或文化个性,这是一个理想的地域。这些不同民族或族群身份的诗人写作的民族志诗歌是探寻各自文化共性和个性的较好途径:虽然诗歌创作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语言,印度东北的土著诗人通常用英语写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诗人经常用汉语写作,但是这些诗人都受到了近代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影响。同时,这些诗人的诗歌也受到了当下全球化的影响,比如本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教育现代化、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等冲突的影响。因为受到了相似的影响,这个区域内的民族志诗歌的风格和肌理是可以比较的;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也是可以展开对比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成就 ,特别是从族别史研究 ,经民族关系史到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学术发展历程 ,分析了中国民族史学发展三大阶段的基本特征、核心目的与任务 ,从时空变化的基本视角检讨了理论认识与民族史学发展的密切关系。本文认为 ,从族别史研究发展到民族关系史在中国民族史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80年代后期兴起的“族群关系理论”对民族史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奠定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整体史观 ,促进了民族史学研究的全面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诗歌浓郁的色彩具有西方诗歌的风格,而其色彩的主体又具有民族性。闻一多的色彩观源于西方绘画,也源于中国的宫廷和民间色彩。诗人闻一多批判地吸收中西古今诗画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画观,使其诗歌真正成为中西合璧的“宁馨儿”。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化呈现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国民党政府推行的现代化实践和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探索,两者性质迥异、渐行渐远,最终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中国共产党日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有机相结合,主导的现代化运动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大规模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伊斯兰教是近代中国除佛教、道教之外的又一传播广泛的宗教,本文专门论述伊斯兰教研究在中国20世纪前后的现况。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多年以来,中外学术界民俗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的日益扩大,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开阔了研究的视野,把民俗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的倾向,这对于学科建设不利,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是民俗学界目前的重要任务。民俗学学者对于研究对象有三种态度,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神话记忆是神话基因在文学上的发酵与神话密码的现代性重组,主要表现为神话重述、神话意象、神话思维等基本类型,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道德内涵和悲剧性的诗性本质,为现当代作家的文学实践提供了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意义上的伏羲研究始于闻一多先生撰写的系列论文的综合文章《伏羲考》。此后,学者们根据发掘的新材料,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伏羲进行了探究。本文对20世纪以来伏羲研究的诸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作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17至20世纪初印支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移民印支三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学界对于印支地区华侨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多数不够系统、详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料力图对海外华侨民族主义兴起之前印支三国华侨社会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因素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钟敬文先生创建了中国民俗学高等教育,这与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大学运动,将中国人的身份,精英阶层和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价值观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了民俗学高等教育观。与当时世界环境中的先进民俗学教育相联系,中国民俗学者的很多研究都与当时世界知名高校的前沿研究同步,以研究推动教育;打通大学与民众的通道,开辟了"到民间去"的现代社会改革之路。民俗学高等教育,落脚点是建设中国优秀整体文化。在社会主义高校体制下,我国民俗学高等教育已发展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地方普及教育、民族民俗学教育、社会公众教育和留学生国际教育五个分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钟敬文先生在这一宏观视角下,强调国民素质教育,对现代文化建设和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双重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及时总结了中国民间文艺学学科在20世纪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给世人展示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学科"家谱",该书对整个人文学科,特别对中国文学学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对不同历史阶段学术格局的理解,显示出其慧眼与卓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学者皮克、拉铰摩尔、费正清等人,开始在美国掀起关于中国民族主义同题的研究;这一问题研究在美国的出现开启了美国研究中国民族主义研究取向;初步奠定了美国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格局;这一问题研究的出现既是美国中国研究转变的结果,也体现了美国中国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