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区》2012,(30):F0003-F0003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打一动物。是什么? 恩.对.是螃蟹!又到中秋时节,精雕细琢地品着大闸蟹赏月是不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2.
在侗语中"鼓"称之为"Gungl"、"Jungl"或"Gungc",侗族"Guh Louc"称谓中并没有"鼓"的含义.虽有的侗族"鼓楼"确实"楼内置鼓",但绝非"楼必悬鼓".侗族"鼓楼"并非"因鼓而得名".将侗族"Dangc Wagx"(堂瓦)称为"鼓楼",是在汉族语言文字引入侗族地区之后才出现的,"鼓楼"这一称谓不符...  相似文献   

3.
杨燕 《华人时刊》2020,(2):48-49
"鼓趣"活动是我们幼儿园实施的特色课程,"鼓趣"园本课程的开发是我园努力实践的重点。我们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积极创新,有效融合,努力将鼓趣有机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既交织纵横又深入全面,创设了包括"鼓趣"环境、区域游戏、幼儿鼓操、教师特色鼓活动等多种"鼓趣"活动形式,营造幼儿园特色"鼓趣文化"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雷州换鼓曾被誉为天下四绝之一,但人们对雷州换鼓是什么却争论不休。从民族学资料中,我们发现了雷州换鼓的真义。雷州换鼓包括:把铜鼓送往雷州府、换成雷州雷神庙的龙凤灵鼓、再运回原地三个环节。其原因是:雷州雷神闻名于天下,中国有了"铜鼓出在雷州府"的公论,南方苗、彝、土家等民族都有到雷州更换铜鼓的遗迹。  相似文献   

5.
"鼓藏节"的本义就是"同社苗人过节以祭祀一节木鼓"。按照苗族传统,这节木鼓必须用枫香树制作,所以祭鼓就是祭祀枫香树生出的苗族祖神"蝴蝶妈妈"。同时,鼓与"日"通,而以鼓祭"日"肯定与稻作有关,由此我们也可以断定,"鼓藏节"是在稻作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节日。另外,"鼓藏节"的开鼓仪式始终在模拟两性交合,这一点也反映出"鼓藏节"所祈求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6.
懊悔     
"孙宇峰,是你干的事,不知悔改,还把责任推给别人!真是不可理喻!"张老师气呼呼地说。我听了心里当然不是什么滋味。我又辩解:"是罗佳云先把蒋博俊推进我们寝室的,然后我才推蒋博俊出来,谁知蒋博俊开始就动手  相似文献   

7.
德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君特·格拉斯在小说<铁皮鼓>中,通过小说主人公奥斯卡这一怪诞而又真实的艺术形象,以一个侏儒的视角,向人们叙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小说的很多情节是荒诞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然而它又对德国现代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现实生活作了真实、细致的描写.作者把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与他极为丰富的想像力相结合,通过荒诞这种特有的艺术手法,创造了"现实"与"超现实"的艺术对接.  相似文献   

8.
花敲鼓与花腔鼓都是晋南传统鼓舞。由于播布区域不同,其表演风格各具特色。花敲鼓是花鼓中唯一一种以纯敲鼓为演奏方式的鼓舞,因此又名花干鼓。花腔鼓是北方极少见的一种与傩相结合的鼓舞。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坏境影响下的花敲鼓舞以欢庆为主,花腔鼓舞则以祭祀为主。  相似文献   

9.
建鼓及建鼓舞均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建鼓中的楹木是神话传说中的神木——建木的象征性表现,建鼓因建木的神性而具有了"通天神道"的象征意义,建鼓舞体现的是古代丧葬习俗中的升天仪式。建鼓因为通天神性而成为古代的重要礼器,围绕建鼓开展的仪式——建鼓舞,因袭了建鼓的神性,具有祈祝、引导亡灵飞升天国的作用,表达了汉代人的升仙观念,是古代丧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山东鼓子秧歌以其独特的表演道具"鼓"而被人们熟知。"鼓"在丰富舞蹈氛围、确定舞蹈风格、加强舞蹈表意功能、拓展舞蹈表演空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将鼓子秧歌的阳性之美与豪放之气以一种具象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指德才兼备的人。在结构上"人才"一词属于并列关系,表明"德"、"才"同等重要,且要同时具备。在组合次序上"人"在前,"才"在后,又表明"人才"培养的优先次序是先培养做人,次教技艺,再训练才干。"做人"教育就是"德育"教育,其核心内容是"诚信"教育,山西《杂字》正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它以呼吸教育的方式,把"诚信"做人的道理在不经意间深入人们的骨髓,使之成为人一生根深蒂固的做人准则和思想观念,并且在潜移默化之中把"诚信"意识全方位地融入所有的生活内容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完成了对人进行人格培养与教育的目的。山西《杂字》中的"诚信"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对我们在当代进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以<论语>为主要文本,把关于"孝"的记述加以系统的贯穿,会发现孔子用"敬"和"仁"对"孝"的内涵进行提升,既把"孝"收束为内心的"敬",又把"孝"散发为外在的忠、友、信."礼"只是"孝"的外在表现,"仁"才是"孝"之本."孝"中的"敬"之说以及"孝,人之本与"是理解孔子的"孝"的关键."孝"的现代价值不在于养老,而在于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关怀.  相似文献   

13.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应遵从的两个基本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要求人权研究既要把人权抽象地理解为"权利的最一般形式",又要把抽象的人权规定上升为思维的具体,这样才能形成"多样性的统一"的科学的人权概念;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考察人权,既要看到历史上人权曾是资产阶级的特权的事实,又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资产阶级的专利。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人权必然地也应当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普遍享有的权利。当今世界,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人权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4.
《诗经.黍离》是为人类千古之问——"我是谁"而作,其中诗人"心忧"的原因是因为"我是谁"的问题找不到答案,而其中的"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之问,正是"我是谁"这一问题的特殊形式,是诗人发现了自己的本体之我而对本体之我又无法彻底地加以理解,觉得自己很陌生,从而才把自己作为对象而发问的。  相似文献   

15.
离退休老同志是公司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是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资源,是推动转型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离退休管理处党委紧紧围绕"展示阳光心态、体验发展成就、畅谈发展变化"这一主题,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推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为湖南"四化两全蓝地"建设加"油"鼓"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史料统计了敦煌莫高窟经变画中的"不鼓自鸣"乐图像所属的经文名称、年代以及数量;通过对"不鼓自鸣"乐绘制的位置、方向、内容、功能、乐器配置等分析,从"不鼓自鸣"的乐器象征、形式与功能、音响想象等方面,探求"不鼓自鸣"乐壁画背后的逻辑关系、文化意涵和佛国音声,并借用当时的音乐场景,尝试构建佛国天乐音响世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张,将中国的富强之路明确定格在国民的素质提高上,将宏大的启蒙明确落实在微观的个人上,体现出历史的进步;其中的"鼓民力"主张,是对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一个反拨;严复把"身体"与启蒙、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通过由国到人、由人及身、由身返国的思考逻辑,将身体纳入救亡强国体系,开启了晚清以后身体政治化、国家化的思想路径。作为一种积极的身体政治,它成为一种新的理念阐发而闪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并得到同时代及后人的广泛响应,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鼓是精神与力量的象征,舞是情感与意志的表现。鼓与舞结合使人们情感表达腾升到最高境界。晋南自古以来就是鼓舞之乡,现今流传的鼓舞更是多姿多彩,鼓与舞之所以契合而成"击鼓而舞",既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也有其外在的机缘。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曹刿论战》里有这样一句话:“公将鼓之。”意思是:鲁在公将要击鼓进攻敌人。对句中“鼓之”的解释,其说不一。对“鼓”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动词。刘宋川在《古代诗文详解》中说:“鼓,在上古兼作名词和动词,作动词,意思是‘击鼓(进攻)’。”二是活用词。这又有两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刘岳松等在《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中说:“鼓,击鼓,名词用如动词。”②动词的为动用法。黄岳洲在《文言难句例释》中说:“‘鼓’不妨看成动词增加为动用法,‘鼓’是‘为之鼓’,因为战争而鸣鼓。”鼓,…  相似文献   

20.
土家地区普及的"摆手舞",土家语叫se53 pa53 zi55(舍把日),早已约定俗成,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将"舍把"讹传为"社巴",是搜集者的随意性所致.应给它正名,是"舍把",不是"社巴",因而土家族的"摆手节"是"舍把节",不是"社巴节",才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