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本质的探讨和认识及体育教学、训练的改革,准备活动的内容组织的方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创新。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和自我锻炼中不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各种运动之前所进行的准备活动都有明确目的和作用。那么,准备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期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学方法的契机,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训练中学习策略的同时,强化准备活动,合理、科学的运用以及采取相应对策。这样在取的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更需要我们共同去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提高认识及创新。  相似文献   

2.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能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能 ,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 ,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和本领 ,是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它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 ,形成一定的技能 ,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自我锻炼。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 ,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体育课练习的组织和方法 ,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很多 ,如带领法 :由教师或体育骨干带领 ,…  相似文献   

3.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训练与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在行动上认真对待。一、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目的任务1.准备活动的作用。人在相对的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这种现象叫惰性作用。准备活动的作用就是人为地通过肌肉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活动的惰性,从而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机体进入正式活动时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2.准备活动的目的任务。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4.
首先要做好以下准备: 培养锻炼兴趣 在从事体育锻炼前,应首先培养锻炼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观看体育比赛、与亲朋好友进行体育活动等。有了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就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从而取得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活动从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着眼,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强健体魄、锻炼意志,振奋精神,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习惯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等方面均有其重要作用。目前,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容易走入锻炼的误区。我们的调查结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术课教学中 ,是离不开准备活动的 ,它是体育术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且 ,专项准备活动对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 ,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专项准备活动 ,是指在体育术课的准备部分中 ,针对课的基本部分 ,所采用的诱导练习、辅助练习以及模仿练习的内容。在技术环节上与基本部分的练习内容相类似或相同的 ,甚至把基本部分的部分练习内容或分解动作直接在课的准备部分出现。这不仅改变了准备部分的传统模式 (慢跑 +徒手操 +游戏 ) ,而且使课的结构更趋紧密。从运动生理学的观点看 ,…  相似文献   

7.
<正>1、问题的提出 准备部分主要是体育课、训练课、比赛和锻炼前有意识、有目的地做各种身体练习,学生通过身体练习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一般中枢和运动有关的中枢均处于兴奋状态,唤醒神经的暂时性联系,有利于增进人体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 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基本部分的完成,所以,认真对准备部分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全身各部分关节和肌肉活动开,为基本部分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从方法上看,准备活动通常有:跑步法,徒手操练法,轻器械操练法,分组操练法,游戏法,音乐舞蹈法等。  相似文献   

8.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是学习的动力之一,也是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应用教育学的原则,心理学的观点,使学生逐步感受到体育课中的“乐在其中”的情感体验。教师规范、准备、优美的示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师生体育需要急剧增长的矛盾日益加剧,高校体育已具备了进行有偿锻炼的条件。转变观念、大力发展高校体育有偿锻炼,使高校体育真正走上依托高校体育部门自我发展自我补偿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围绕构成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四个基本要素,论述了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应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加强对大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等方面着手;并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对大学生认识、调控、自治等方面的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事关终身体育锻炼,应引 起高度重视。本文从分析自我锻炼的结构入手,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关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 介绍了几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养成教育的成效,可通过建立体育意识、规范系列体育课堂常规、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与目标、密切关注学生的锻炼情况与思想动态、利用同伴优秀表现解除心理障碍、创设融洽和谐的锻炼气氛、结合整理场地器材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争得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等策略提高学生养成教育的成效,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明显增强,逐步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形式所持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 ,而且包括课堂外的各种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必然延伸 ,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课外、校外体育活动 ,使学生具有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主锻炼的能力 ,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基础的需要 ,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一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虽然不是课内主要部分,但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激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准备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准备活动的鲜明节奏、优美动作、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肌肉活动的体验,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产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技巧,更需要育人、育心,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本文根据师范生的特点,从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师范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并就如何未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中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应该将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以身体锻炼 ,体育保健和心理健康有机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 ,以提高学校体育活动 ,改善心理状态 ,克服心理障碍 ,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运动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学体育教学应该是一门使人快乐的学科,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可以体验到体育的快乐。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利用游戏教材锻炼学生技能,同时注意科学合理地运用场地和器材来加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实现快乐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和谐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和谐教学的基本原理及教学程序。高校体育实施和谐教学不仅应保持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方法 4个要素处于和谐状态 ,而且还要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保持和谐。和谐教学的程序包括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的 6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发挥特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参加体育的乐趣,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如今的体育课却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情绪低落,畏惧练习,消极等情况。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明确教学目的,巧选准备活动,精选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对比实验法对体育课考试与评价系统实行动态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考试与评价系统实行动态机制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锻炼的热情 ,使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增强了体育和健康意识 ,而且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更好地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了考试与评价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